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4篇 |
免费 | 301篇 |
国内免费 | 12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94篇 |
航天技术 | 110篇 |
综合类 | 98篇 |
航天 | 1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67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43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44篇 |
2014年 | 64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76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53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29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21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为了给低温风洞试验数据修正提供参考,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低温真实气体效应相比较于完全气体对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以及该影响与雷诺数影响相比所占比例的大小等问题。文章应用Aungier-Redlich-Kwongz方程,发展了适用于模拟氮气低温高压真实气体效应的RANS求解软件。与NIST数据的对比表明,该状态方程在5倍大气压下,比热比等参数误差在0.3%以下。同时,标模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软件计算精度与国外软件相当。应用本文方法研究低温增压风洞中氮气真实气体效应:以典型运输机构型DLRF6为模型,分别计算了高速、低速状态下各种不同温度和压力工况下的流动。计算结果表明,在低温增压情况下,真实气体效应引起的气动力差异很小,升力、阻力、力矩最大相对误差均在0.3%以下,与雷诺数效应引起的偏差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以氮气为介质的低温风洞试验研究可以采用完全气体假设。 相似文献
292.
基于直接模拟蒙特卡罗(DSMC)方法,发展流场直角与表面三角形非结构混合网格生成方法和网格自适应技术,构造适于高稀薄流到近连续滑移流多流区共存的变时间步长模拟策略及DSMC区域分解并行计算方案。采用经改进的DSMC方法模拟飞船返回舱再入过程130~70 km跨越外层空间自由分子流到稀薄过渡近连续流区热化学非平衡流动,研究分析了跨流域激波过渡带和边界层的强扰动演变规律以及稀薄气体效应、高温真实气体效应对返回舱气动特性和配平特性的影响规律。对比分析了不同壁面反射模型对返回舱配平特性的影响特点,计算的探月试验返回器配平迎角与飞行试验数据一致。计算分析了质心位置偏移对配平迎角的影响机制。计算结果表明:稀薄气体效应和壁面反射模型对90 km以上高度的气动力和配平特性影响显著,真实气体效应则对90 km以下高度的气动特性影响较大,质心横向偏移对配平迎角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93.
排气温度(EGT)是反映民用航空发动机运行状态的重要性能参数之一,本文基于发动机各个性能参数存在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小样本、贫信息量、多自变量影响的情况,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提出了一种小样本条件下考虑发动机众多因素对EGT影响的发动机性能短期预测模型。作为试验验证,文中选取了某民用飞机发动机实际飞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并与大样本、足信息条件下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在贫信息下也可以达到很高的预测精度,为少数据条件下发动机性能参数短期预测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94.
295.
摘 要:为探究预混气组分对不同反应路径下NOx生成影响,针对高压射流反应器,基于CFD流场特征等,构建优化了单PSR、2PSR、3PSR以及PSR+PFR四种化学反应器网络模型。在贫预混燃烧条件下,研究了纯CH4及其混合气燃烧时不同反应路径下NOx的生成情况,得出了燃烧室内不同反应区域每条反应路径NOx的生成量。结果表明,纯CH4燃烧产生的NOx主要来自于热力型、快速型和N2O-中间体型三条反应路径。绝热火焰温度的提高主要促进了热力型和N2O-中间体型NOx的生成。随着CH4或CO中加入H2摩尔分数的增加,NOx排放总量降低,快速型NOx生成速率降低,特别是火焰刷区域的。另外,混合气中CO摩尔分数的增加会导致NOx生成量增多。 相似文献
296.
297.
容积和预充气压力是充气式蓄能器的关键参数,对其动态性能(工作状态下,其压力与流量的输出性能)有较大影响。以某型飞机舵面应急型充气式蓄能器计算选型为例,基于Hypneu 仿真软件中的液压元件库,结合该型飞机液压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以及应急型蓄能器的工作原理,建立蓄能器作动仿真模型;在Hypneu中设置测试点记录仿真曲线,通过分析仿真曲线探究充气式蓄能器的关键参数对其动态性能的影响;结合理论计算与仿真分析,提出一套蓄能器参数选型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该选型方法。结果表明:蓄能器的预充气压力越大,初始蓄能器输出的有效容积越小,减少预充气压力增加有效容积的同时会降低蓄能器的输出压力,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接近,使用该方法选型的蓄能器可以满足作动要求。 相似文献
298.
为保证多点喷射贫预混燃烧室在50%~100%载荷工况范围的NOx和CO排放量满足排放标准,本文实验研究了燃料分级数及不同工况、进口压力、进口温度下燃料分级比例对七喷嘴燃烧室NOx和CO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主模燃料不分级方案,50%~60%载荷工况CO排放量较高而不满足排放标准;主模燃料分两级方案,50%~100%载荷工况范围内NOx和CO排放量均满足■≤25×10-6,fCO≤50×10-6(@15%O2)的排放标准,且70%工况是打开主模第二级燃料的过渡工况点。另外随着进口压力和温度升高,能同时满足NOx和CO排放标准的Rpilot(副模燃料质量流量与总燃料质量流量之比)范围逐渐缩小,且NOx排放量与进口压力关系为■∝p30.44。因此采用主模燃料两级分级方案且适当调节Rpilot,本文多点喷射贫... 相似文献
300.
对高温乙烯富燃燃气与富氧空气进行旋转爆轰自起爆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抛弃了传统的预爆轰管起爆方式,高温乙烯富燃燃气经过喷注与外壁面碰撞产生局部\"热点\",点燃混合气体形成爆燃状态.在壁面摩擦作用以及燃烧室头部激波反射的综合作用下,爆燃火焰最终会通过爆燃转爆轰过程转变为爆燃/爆轰混合模态,生成稳定传播的旋转爆轰波.当量比会对自起爆成功率造成影响.富氧空气含氧量在40%时,当量比0.52~1.84内发动机均可成功起爆.随着富氧空气含氧量的提升,旋转爆轰波模态分别经历双波对撞、单波以及爆燃/爆轰混合模态.富氧空气含氧量变大会使得爆轰波传播速度增大,富氧空气含氧量为47.4%时获得最大爆轰波传播速度1 790.6 m/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