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96篇 |
免费 | 2687篇 |
国内免费 | 130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701篇 |
航天技术 | 1702篇 |
综合类 | 1015篇 |
航天 | 217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5篇 |
2024年 | 162篇 |
2023年 | 207篇 |
2022年 | 303篇 |
2021年 | 386篇 |
2020年 | 346篇 |
2019年 | 394篇 |
2018年 | 416篇 |
2017年 | 374篇 |
2016年 | 413篇 |
2015年 | 374篇 |
2014年 | 467篇 |
2013年 | 350篇 |
2012年 | 472篇 |
2011年 | 566篇 |
2010年 | 403篇 |
2009年 | 404篇 |
2008年 | 439篇 |
2007年 | 443篇 |
2006年 | 403篇 |
2005年 | 380篇 |
2004年 | 341篇 |
2003年 | 324篇 |
2002年 | 245篇 |
2001年 | 221篇 |
2000年 | 227篇 |
1999年 | 238篇 |
1998年 | 187篇 |
1997年 | 181篇 |
1996年 | 112篇 |
1995年 | 110篇 |
1994年 | 127篇 |
1993年 | 102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86篇 |
1990年 | 88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51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2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目前,利用机器视觉系统监测生产过程和进行质量控制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当把视觉系统用于几何量测量时,必须解决其硬件的分辨力极限所带来的问题:测量精度高意味着测量范围小,或者,测量范围大意味着测量精度低。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一个由步进电机驱动的XY工作台与图象处理系统相结合。产生出一个多坐标系统结构。测量参数在两个坐标系之间传送,并在100mm×100mm范围内,在X和Y两个方向,达到的测量精度为0.02mm。 相似文献
952.
舰载飞机自动着舰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介绍了舰载飞机的自动着舰系统(包括了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推力控制系统及航空母舰的导引系统),并指出只有精确地控制飞机的不滑轨迹,才能使飞机在航空母舰上安全降落,本文着得讨论俯仰指令型的纵向自动着舰系统的原理、结构及设计,并指出导引指令中对舰体运动的补偿。 相似文献
953.
控制力矩陀螺框架控制方法及框架转速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控制力矩陀螺是一种具有力矩放大特性的惯性执行机构,通常应用于大型航天器姿态控制。近年来,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对基于控制力矩陀螺的中小卫星快速机动平台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不仅需要控制力矩陀螺能够输出大力矩,而且要具有较高的力矩输出精度。本文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一种框架转速精度测量方法,以及一种采用正弦永磁同步电机,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的矢量控制方案。该框架控制方案中引入摩擦力矩观测器及其补偿算法,在控制回路中通过对摩擦力矩的补偿,可有效提高框架驱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954.
文章针对现有临近空间浮空器持久区域驻留期间面临的“超热”、“超压”和抗风机动飞行对材料和能源技术的挑战,提出一种充分利用自然界热能和准零风层风场环境的新型临近空间浮空器技术方案。文章分别介绍了新型临近空间浮空器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功能特点和飞行操控策略;通过浮空器热建模仿真分析和参数总体设计,研究了主气囊热控参数、浮空器白天和夜间“超热”能力,以及浮空器体积规模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通过主气囊热控参数优化设计,可使浮空器白天“超热”值在100K以上,夜间“超热”值在20K以上,并给出了20~80K“超热”范围内的新型浮空器总体参数设计结果,这些结果满足浮空器高度调节所需浮升能力变化要求。 相似文献
955.
控制力矩陀螺轴承组件是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的核心部件,其轴承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空间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和使用寿命,甚至危及空间飞行器安全.对于控制力矩陀螺轴承组件,轴承摩擦力矩大小及其波动性是轴承的关键性能指标,针对空间飞行器控制力矩陀螺轴承组件,在滚动轴承摩擦学和动力学基础上,建立六自由度控制力矩陀螺轴承组件非线性动力学微分方程组,并采用预估 校正的GSTIFF(Gear stiff)变步长积分算法进行求解,对其在有/无重力的工作环境、公 自转工况、轴承预紧力以及保持架兜孔间隙对轴承摩擦力矩幅值及其波动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预紧力对轴承组件摩擦力矩影响显著,预紧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降低摩擦力矩及其波动性,对于本文分析的轴承组件最佳预紧力为50~55N;保持架稳定性受重力影响显著,无重力时自转工况下保持架较稳定;过小的兜孔间隙会使摩擦力矩增大,过大的兜孔间隙会使摩擦力矩波动性增大,存在最优兜孔间隙使得摩擦力矩及其波动性都较小,针对本文分析型号的轴承组件,间隙比应控制在0.6~0.8之间. 相似文献
956.
周自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29(12):1110-1114
根据近几年新机飞行试验的工程实践,结合国外飞行试验的经验,叙述了现代战斗机飞行试验的特点,包括飞行试验的架次和周期,机载测试和地面实时监控,地面支持设施,它机试飞和组织管理;由于电传操纵显得更为突出的飞行试验技术,包括飞控系统稳定裕度、颤振和气动伺服弹性(ASE)、人机闭环飞行品质和大迎角试飞技术,提出了国内飞行试验工作方面目前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57.
李大耀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89,9(2):12-23
本文讨论多级最优控制问题,给出该问题的数学提法以及变分法求解原理。特别,详细研究了级间分离时刻的连接条件。本文的工作为解决多级最优控制问题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958.
采用大涡模拟方法、结构化网格建立了低压高负荷透平Pak B叶栅的非稳态数值分析模型,研究了不同流动参数对合成射流控制叶栅流动分离的影响.控制前随着雷诺数的减小和气流攻角的增大,叶栅流动分离区域变大,在气流攻角为5°下发生分离未在尾缘前再附的情况.合成射流控制后,不同流动参数下的流动分离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并且在射流偏角为30°时,合成射流控制效果最好.合成射流使叶栅吸力面的流动分离位置推迟,再附位置前移,分离泡尺寸减小,叶栅吸力面的逆压梯度段缩短,吸力面边界层表面的剪切层在向下游迁移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充分的抬升,避免了大尺度涡旋的形成,并且很快地黏附于壁面,进而有效地控制了流动分离. 相似文献
959.
To overcome the influence of the nonlinear friction on the gimbaled servo-system of an inertial stabilized platforms(ISPs) with DC motor direct-drive, the methods of modeling and compensation of the nonlinear friction are proposed. Firstly, the inapplicability of LuGre model when trying to interpret the backward angular displacement in the prestiction regime is observed experimentally and the reason is deduced theoretically. Then, based on the dynamic model of direct-drive ISPs, a modified LuGre model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friction in the prestiction regime. Furthermore, the state switch condition of the three friction regimes including presliding, gross sliding and prestiction is presented. Finally, a composite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including a nonlinear friction observer and a feedforward compensator based on the novel LuGre model is designed to restrain the nonlinear friction and to improve the control precis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PID) control method and the PID plus LuGre model-based friction compensation method, the dwell-time has decreased from 0.2 s to almost 0 s, the position error decreased to 86.7%and the peak-to-peak value of position error decreased to 80% after the novel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is added. It concludes that the composite compensation controller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control precision of the dynamic sealed ISPs. 相似文献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