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22篇 |
免费 | 1853篇 |
国内免费 | 196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138篇 |
航天技术 | 1972篇 |
综合类 | 1089篇 |
航天 | 25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5篇 |
2023年 | 178篇 |
2022年 | 311篇 |
2021年 | 381篇 |
2020年 | 375篇 |
2019年 | 425篇 |
2018年 | 450篇 |
2017年 | 425篇 |
2016年 | 467篇 |
2015年 | 419篇 |
2014年 | 539篇 |
2013年 | 421篇 |
2012年 | 563篇 |
2011年 | 651篇 |
2010年 | 480篇 |
2009年 | 474篇 |
2008年 | 499篇 |
2007年 | 504篇 |
2006年 | 480篇 |
2005年 | 425篇 |
2004年 | 382篇 |
2003年 | 359篇 |
2002年 | 268篇 |
2001年 | 245篇 |
2000年 | 242篇 |
1999年 | 258篇 |
1998年 | 217篇 |
1997年 | 203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132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112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95篇 |
1990年 | 91篇 |
1989年 | 80篇 |
1988年 | 57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首先对某新型垂直发射的反舰导弹建立弹体运动的数学模型,然后使用最优控制结合经典 PID 控制的方法来设计控制器。该控制方案没用复杂的控制技术,在工程上易于实现。最后,仿真结果显示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02.
对于大型无人机系统来说,三余度电传飞控系统具有最合理的性价比。介绍某大型无人机三余度飞控计算机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实现方案。系统采用相似三余度容错结构,通过高速交叉通道数据链和同步技术保证不同余度之间控制输出的时间和空间一致性。为增强系统处理能力,采用智能接口模块分担主CPU的工作,智能接口模块具有独立的BIT功能,采用双口存储器实现与处理器模块信息交互,硬件接口支持软件动态可配置。 相似文献
303.
机载气象雷达回波信号仿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个机载气象雷达回波信号仿真系统,可用于高保真雷达回波信号的生成与演示。基于高保真风场建模数据,依照真实机载气象雷达的扫描方式初始化仿真参数,对风场数据进行机载气象雷达回波仿真,得到了可靠的仿真数据,并对可靠性进行验证。该系统采用C#与Matlab联合编程的方法进行实现,可实现的功能包括各种气象目标在不同模式下的雷达回波仿真,雷达回波数据正确性的验证及展示。得到的信号可为机载气象雷达信号处理和数据处理算法的开发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04.
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分离结构及其等离子体流动控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揭示高负荷压气机叶栅内部流动损失的产生机理和分布规律以及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作用机制,利用拓扑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从计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基准流场的分离结构和等离子体流动控制3个方面展开研究;对总压损失系数分布、拓扑结构和表面流谱与空间流线分布以及旋涡结构进行分析,并开展了激励方式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攻角的增大,固壁面拓扑结构增加了3对奇点,吸力面流向激励改变了固壁面拓扑结构.当攻角为2°时,在吸力面拓扑结构中产生了一对奇点,打断了角区分离线,并引入了一条回流再附线.叶栅流道内部有5个主要涡系,尾缘径向对涡促进流体的展向流动,并成为吸力面倒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角涡是一个独立的涡系,其强度和尺度不受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影响.吸力面流向激励可以改善叶中流场,但对角区流动作用很小;端壁横向激励可以降低角区流动损失,对叶中流场作用有限;吸力面流向与端壁横向组合激励在整个叶高范围内均可以显著抑制流动分离;端壁横向流动对角区流动分离结构的影响大于吸力面附面层的分离.吸力面流向激励的优化明显降低,而端壁横向激励和组合激励的优化保持并增强了等离子体流动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05.
随着飞机和发动机设计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流体的主动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并显出不可替代的作用。流体主动控制方式通过小尺度、局部的能量注入,特别是通过对临界点附近的控制来改变全场的流动结构,并且能够对复杂的动态系统进行精确的相位控制,所以在近年的流动控制领域变得非常活跃。本文对合成射流、等离子体、电磁体积力这些主动控制方法及其机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得出结论:相对于被动控制方式,主动控制方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06.
307.
308.
309.
对等离子体诱导流场特性进行研究,有利于解决双稳态非对称分离涡带来的连续比例控制困难的问题。在封闭光学玻璃箱体内,应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20°顶角圆锥附近静止大气进行了定常和脉冲循环控制,对等离子体诱导的圆锥截面绕流速度场进行了二维PIV测量,对定常控制和脉冲循环控制下最大绕流速度及最大轴向涡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定常控制模式,脉冲循环控制下沿垂直于圆锥截面对称面径线分布的时间平均切向速度和轴向涡量范围较广;在脉冲循环控制下,动量传递的主要表现在离散涡的形成而不是气流的加速。 相似文献
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