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51篇
航空   211篇
航天技术   103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10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1.
张艳君  陈爱新 《航空学报》2010,31(6):1245-1249
设计、分析、制作了一种工作在Ka波段的4单元高增益、圆极化机载微带天线阵列。利用顺序旋转阵列和串并馈方式的微带线网络馈电,显著改善了天线的轴比带宽和驻波带宽,减少了馈线损耗,实现了高增益。采用L型微带调配枝节对贴片单元进行匹配,便于组阵,解决了阵列空间布局不合理的难题;馈电网络和天线单元集成在同一介质基板上,易于加工和制作。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阵具有高增益和良好的圆极化特性,从而证实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本文所设计的天线由于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紧凑、易于集成等优点,在机载相控阵雷达以及卫星通信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12.
本文重点论述了一种测试光纤陀螺反馈回路增益及其线性度的方法。在光纤陀螺调制解调电路的基础上,由数字逻辑芯片产生数字信号,经过D/A转换器之后对Y波导施加调制,连续改变调制幅度,获得光路部分干涉输出信号,经过A/D转换器之后进行数字解调,再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从而可以计算出光纤陀螺反馈增益及线性度误差。简单易行,而且测试精度较高,对于改善光纤陀螺标度因数线性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3.
为了克服双管正激变换器电压增益低、不适合应用于高输出电压场合的弱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输出耦合电感的高电压增益双管正激组合变换器。该组合变换器既具有双管正激变换器高可靠性的优点,同时电压增益是双管正激变换器的4倍。因此,在相同输入和输出电压条件下,该组合变换器的高频变压器副边输出续流二极管电压应力,为双管正激变换器对应二极管电压应力的1/4,从而在高输出电压应用场合,副边输出续流二极管可以采用低压快恢复二极管,极大地改善了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提高了变换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14.
在我院Ces sna1 7 2R基本型飞机的飞行训练中,近两年已先后发生5起空中供电中断、通讯失效、地面不能跟踪飞机目标的不安全飞行故障现象。这不仅增加了飞行员的心理压力,对飞行安全造成较大威胁,也严重影响了1 7 2R基本型机队的正常飞行计划。本文在分析电瓶电量耗尽、飞机空中供电中断故障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装低电压音响警告系统这一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于2009年5月完成了我院所有20架1 72R基本型飞机加装低电压音响警告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加改装工作。通过近一年的使用,我院1 72R基本型飞机再未出现空中断电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5.
周丽  姜长生  都延丽 《航空学报》2008,29(5):1274-1280
 针对不确定严格反馈块控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鲁棒自适应模糊动态面控制方法。利用T S模糊系统在线逼近系统的不确定及外界干扰,简化自适应参数调整方法,解决了动态面控制自适应参数过多的问题。基于Lyapunov方法及小增益理论证明了闭环系统半全局一致最终有界。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器复杂性低且具有最少的在线调整自适应参数,易于工程实现。最后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某推力矢量战斗机的Herbst机动仿真,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16.
为获得钛合金孔冷挤压后回弹量,提出基于弹塑性理论的幂强化材料孔冷挤压后回弹量计算方法。将TC4钛合金孔冷挤压后回弹量的试验测量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利用模型分析了挤压量和初孔直径对TC4钛合金孔冷挤压后回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7.
研究了小天体探测器在深空特殊环境下电源系统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了全调节母线能量直接传递的电源系统方案。根据探测器的轨道特性,分析了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环境条件和不同负载等对电源系统的影响,考虑光照条件和峰值功率之间的关系,基于能量平衡的原理,对探测器的电源系统进行分析、设计。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方案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18.
利用广州站组建的两台短间距GPS电离层闪烁监测仪的观测数据, 分别对GPS卫星信号强度用功率谱和短间距台链互相关性两种方法计算了3次闪烁事件电离层不规则体的漂移速度. 分析结果表明, 同一不规则体会引起两台站闪烁事件的同时发生, 两种方法测量不规则体漂移速度通常在50~160m/s之间, 平均大小均在120m/s左右, 且纬向漂移速度在闪烁初期起伏较明显, 速度随闪烁时间有下降的趋势, 夜间纬向漂移方向由西向东, 广州地区漂移速度特性符合低纬其他地区不规则体漂移速度特征, 两种计算方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219.
铝合金在模拟SO2污染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扫描电镜(SEM/EDX)、增重法、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研究铝合金1060、铝合金2A12和7A04分别在表面沉积与未沉积70μg/cm2氯化钠条件下在含50×10-6SO2(50ppm)污染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和规律,并测试三种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试验时间的延长,铝合金表面腐蚀产物不断增多,腐蚀增重符合指数衰减规律Δm/A=B Dexp(-t/k),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呈下降趋势;表面腐蚀产物形貌呈团状或圆团状,并不断向外扩展延伸,呈现不均匀的凹凸形貌;铝合金在50ppm SO2污染大气环境中腐蚀产物少,腐蚀增重较少,表面腐蚀产物主要为氧化铝和硫酸铝;而表面沉积70μg/cm2NaC l的铝合金在模拟50ppm SO2污染大气环境中腐蚀产物明显增多,腐蚀增重大,力学性能下降幅度大,二氧化硫和氯化钠的协同作用明显促进铝合金的腐蚀,腐蚀产物主要为氧化铝、铝的硫酸盐和铝的氯化物。  相似文献   
220.
The MErcury Surface, Space ENvironment, GEochemistry, and Ranging (MESSENGER) spacecraft was designed and constructed to withstand the harsh environments associated with achieving and operating in Mercury orbit. The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eight subsystems: structures and mechanisms (e.g., the composite core structure, aluminum launch vehicle adapter, and deployables), propulsion (e.g., the state-of-the-art titanium fuel tanks, thruster modules, and associated plumbing), thermal (e.g., the ceramic-cloth sunshade, heaters, and radiators), power (e.g., solar arrays, battery, and controlling electronics), avionics (e.g., the processors, solid-state recorder, and data handling electronics), software (e.g., processor-supported code that performs commanding, data handling, and spacecraft control), guidance and control (e.g., attitude sensors including star cameras and Sun sensors integrated with controllers including reaction wheels), radio frequency telecommunications (e.g., the spacecraft antenna suites and supporting electronics), and payload (e.g., the science instruments and supporting processors). This system architecture went through an extensive (nearly four-year)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effort that provided the team with confidence that all mission goals will be achieved. Larry E. Mosher passed away dur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