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2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371篇
航空   790篇
航天技术   435篇
综合类   134篇
航天   770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毫米波宽带相控阵导引头技术是目前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其威慑力决定于它的“快、远、精、多”能力,即快速性、远距探测能力、精度和多目标能力。毫米波宽带相控阵导引头采用电扫描技术,具备快速性;采用毫米波宽带成像技术,能对目标进行准确跟踪拦截,实现精确制导;采用有源阵列天线技术,可以得到较大的合成功率,增加导引头的远距离探测能力;快速灵活的波束控制使得导引头具有检测与跟踪多目标的优势。在分析了毫米波宽带相控阵导引头技术研究现状和基本特点及优势的基础上,主要对有源阵列天线技术、宽带毫米波成像技术、空时自适应处理技术及多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等毫米波宽带相控阵导引头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坐标转换,利用卫星位置、速度参数精确估算星载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全观测带多普勒参数的方法.利用卫星速度、位置,通过星载SAR空间几何模型和坐标转换关系,建立SAR图像中斜距同卫星下视角之间的四次方程,解出下视角并进一步计算出该斜距处的多普勒参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无卫星位置、速度误差情况下估算精度达到0.02Hz(多普勒中心频率)和2×10-4Hz/s(多普勒调频率);存在卫星位置测量误差(300m)以及速度测量误差(0.3m/s)的情况下,估算精度达到0.8Hz(多普勒中心频率)和0.07Hz/s(多普勒调频率).该方法适用于单星SAR以及分布式SAR高精度多普勒参数的估算.   相似文献   
993.
MIMO雷达DOA估计阵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珉  许红波  朱宇涛  粟毅 《航空学报》2010,31(7):1410-1416
 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天线阵列的设计。由于MIMO雷达同时增加了收发两端的相位中心,使得系统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更多的自由度。论文从接收信号模型出发,对MIMO雷达发射正交信号的等效阵列进行了讨论,以波达方向估计为目标提出了一种MIMO雷达天线阵的设计方法,通过抛物线理论得出了收发组合的唯一性和合理性,然后通过分析各种收发组合给出了发射阵元的最佳间隔设置。推导了几种情景下的MIMO收发阵列最佳设计解析解,最后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4.
海上舰船目标的宽带雷达散射特征信号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勇  许小剑 《航空学报》2009,30(2):337-342
提出一种将目标高频电磁(EM)散射计算多径回波模型与不同海况条件下粗糙海面前向复反射系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海上舰船目标宽带雷达回波进行仿真和分析。简要分析了目标-海面相互作用的多径回波模型,给出了目标体的电磁散射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海况条件下海面前向复反射系数随频率和擦地角的变化特性,并通过仿真分析了海面对舰船目标雷达回波的影响。对比分析舰船目标体直接散射及在不同海况条件下考虑多径效应时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变化特性,并在不同海况条件下对目标进行二维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成像仿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5.
星载多波束发射阵列天线多通道数字上变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波束发射阵列天线输入为中频宽带信号的特点,设计了数字波束成形网络方案,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工程实施的多通道数字上变频并行处理算法,同时设计了一个集混频滤波和预加重处理功能于一体的复合滤波器,并结合反馈式增强锁相环和逻辑锁定技术提高了阵列天线各通道的幅相一致性.通过仿真分析和工程试验表明,提出的算法利用多相滤波器结构、分布式算法和复用式设计既减少了运算量,又有放降低了硬件资源消耗;采用的复合滤波技术及时钟同步技术提高了通道的幅相一致性,确保了相控阵天线波束赋形的效果.该设计的算法和硬件实施技巧对资源有限的大规模阵列信号处理有较好的借鉴价值,对宽带数字收发信机信号流设计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机会数字阵雷达是以平台隐身性设计为核心,以数字阵列雷达为基础,兼具多功能、多模式的"一体化"新概念雷达系统.本文在对国外有关概念雏形描述理解基础之上,对其定义和涵义进行了深入透析,详细论述了"机会"一词的几层涵义.分析了机会数字阵雷达不同于传统相控阵雷达的技术特性和应用潜力,以及机会数字阵雷达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如3-D空间单元"机会性"分布优化选取和波束综合,信号传输与同步以及多自由度的系统资源优化管理等问题,并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和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997.
由于超低空导弹工作在海杂波背景下,其引信的信号检测易受干扰。传统的信号处理方法效果不佳,而小波变换有多分辨分析的特性,可以有效滤除杂波带来的噪声,然后根据回波信号频率,辨别真假目标。基于雷达引信实测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滤除大部分噪声信号,从而提高超低空导弹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998.
圆阵干涉仪测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圆阵干涉仪信号模型基础上,主要针对其解模糊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不用设置门限的聚类解模糊方法。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具有更好的稳健性与实时性,并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为解决圆阵干涉仪测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9.
雷达信号相参脉冲串频率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相参脉冲中频采样条件,研究了雷达信号相参脉冲串高精度频率估计算法,进行了频率测量半实物仿真实验,针对盲采数据中相位突变的情况进行了算法修正,验证了利用相参性进行频率高精度估计的算法可实现性,为工程实现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00.
Air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has the capability of high-resolution, and spaceborne SAR has the capability of wide-swath. Inspired by recent advances in near-space defined as the region between 20 km and 100 km, this paper conceptually designed near-space vehicle-borne SAR. The near-space vehicle-borne SAR has the synthetical advantages of the satellite and airplane platforms. By placing SAR transmitter or receiver in near-space vehicles, many functions that are currently performed with satellites or airplanes could be performed in low cost way. These advantages make simultaneous high-resolution and wide-swath SAR imaging possible. As such,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ole of near-space vehicle for high-resolution and wide-swath SAR imaging, and deals with conceptual performance, as opposed to technological implementation. The concepts, models and processing algorithms are provided. To further suppress the azimuth ambiguities and extend swath width, multiple beams in azimuth is applied. Furthermore, an example near-space vehicle-borne SAR is designed. It is shown that the use of cost effective near-space vehicles can provide the solutions that were previously thought to be out of reach for remote sensing scientists and custom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