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0篇 |
免费 | 53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6篇 |
航天技术 | 142篇 |
综合类 | 8篇 |
航天 | 1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光力惯性传感技术是利用光子与机械振子的相互作用,通过出射光的动量和角动量的变化实现对振子运动状态的监测,进而实现对其受力(矩),以及(角)速度、(角)加速度测量的新型惯性传感技术。该技术既有高极限精度的原理优势,又有微型化的技术优势,是惯性传感技术的前沿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首先介绍了基于光阱系统和微腔系统的两类光力惯性技术,分析了其基本工作原理与物理特征;其次介绍了国内外光力惯性传感器件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光力惯性技术的发展特点、国内外差距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我国发展光力惯性传感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62.
为探究不同气体条件下螺旋波电推进器等离子体源的放电特征,开展了氩气、氦气和氮气放电的光谱诊断实验研究。氩气和氦气为工质气体的放电条件下,部分波长谱线相对强度随功率的增加而增强,且斜率出现两次跳变,考虑是螺旋波放电过程中的模式转换,即容性向感性、感性向波模式的转换。三种工质气体,在较低的压强下,各谱线强度均随压强增大而迅速增强,但氩气放电下压强继续增大达到1.0Pa以后,谱线强度增强趋势变缓甚至达到“饱和”状态,而氦气和氮气放电下压强增大到0.5~0.65Pa,谱线强度出现降低趋势,氦气和氮气放电强度对压强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63.
一种非接触光外差轮廓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纳米级非接触超高精度光外差轮廓仪。该量仪是基于普通光路的外差干涉仪,两束具有微小频差的激光束照射到制件表面:其中一束光被会聚后作为测量光针扫瞄制件表面;另一束光则被用作参考光束。这两束光经反射后形成干涉,所得信号的光程差与制件表面高度变化成正比。量仪的横向分辩力小于2μm,垂直分辩力小于1nm。制件不需要进行大的调整。制件表面同时亦被作为测量参考面。经光电转换后,信号由微机处理,从而快速完成测量、计算、显示与打印各种参数与图形。 相似文献
64.
提山了一种新的光流场计算方法:首先,在几何代数域内推导了光流约束方程的新形式;然后,在速度场平滑的基础上,通过求解关于初值问题的热传导方程求解光流场;最后,给出光流场的数值解和仿真结果。实验证明此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5.
首先介绍了镱原子光晶格钟的基本原理及构成,随后提出了三维光晶格在镱原子光钟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操控光晶格中冷镱原子的量子特性,降低了光晶格频移的不确定度,提高了光钟性能。在Mott绝缘区域中将冷镱原子装载到三维光晶格的基带中,使原子密度最大化,从而极大地抑制了光频移。在JILA小组锶原子费米简并三维光晶格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了对于镱原子光钟也可采用三维光晶格结构的方案,阐述了抑制镱原子光钟三维方向标量、矢量和张量频移的方法。最后对冷镱原子三维光晶格钟的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6.
小卫星高分辨率成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卫星对地观测高分辨率成像系统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外有极高分辨率(0.5~1.0m)、高分辨率(1.8~2.5m)和中高分辨率(4-10m)小卫星光学成像系统的性能,并与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系统进行了比较。给出了小卫星光学成像系统、SAR高分辨率成像系统和卫星平台的关键技术。讨论了未来小卫星及其高分辨率成像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7.
Kohei Fujimoto Daniel J. Scheeres Johannes Herzog Thomas Schildknecht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14
The direct Bayesian admissible region approach is an a priori state free measurement association and initial orbit determination technique for optical tracks. In this paper, we test a hybrid approach that appends a least squares estimator to the direct Bayesian method on measurements taken at the Zimmerwald Observatory of the Astronomical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Bern. Over half of the association pairs agreed with conventional geometric track correlation and least squares techniques. The remaining pairs cast light on the fundamental limits of conducting tracklet association based solely on dynamical and geometrical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68.
J.C. Pérez A. Cerdeña A. González M. Armas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09
In this work a methodology for inferring water cloud macro and microphysical properties from nighttime MODIS imagery is developed.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the inversion of a theoretical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that simulates the radiances detected in each of the sensor infrared bands. To accomplish this inversion, an operational technique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 is proposed, whose main characteristic is the ability to retrieve cloud properties much faster than conventional methods. Furthermore, a detailed study of input data is performed to avoid different sources of errors that appear in several MODIS infrared channels. Finally, results of applying the proposed method are compared with in-situ measurements carried out during the DYCOMS-II field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69.
70.
传统的面向惯导的滤波器在设计时通常没有考虑零偏状态的几何性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新的群以及群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推导了一种新的等变滤波方法。为了验证该滤波算法的性能,构建了一个基于学习的结合等变滤波和视觉观测网络的视觉惯性里程计系统,名为Deep-EqF-VIO。首先,构建了流形上的导航状态动力学系统,其次根据等变滤波原理推导了等变滤波方法,最后结合视觉观测网络构建了视觉惯性里程计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提出了一种融合稠密光流伪标签的预训练方法,通过光流估计任务引导视觉观测网络从输入图像中提取更加通用的几何运动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多数场景中,Deep-EqF-VIO相较于同类方法有更好的表现,并且在使用预训练方法进行重新训练后,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误差下降率最大达到了49.80%,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