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77篇
航天技术   128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3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在基于视线矢量观测的自主光学导航系统中,观测模型的非线性是影响导航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定量计算观测模型的非线性强度,研究了视线测量光学导航系统测量模型的选取问题。文章基于透射投影模型的共线性方程,给出了两种视线矢量观测模型的导航测量方程及测量噪声统计特性。在扩展卡尔曼滤波框架内深入分析了观测模型非线性对导航性能的影响。并利用微分几何非线性曲率测量理论,定量比较了两种观测模型的非线性强度。最后以基于视线矢量观测的姿态确定系统为例,仿真验证了非线性曲率测量与导航性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基于单位矢量观测模型的光学导航系统具有更高的估计精度和更快的收敛特性。  相似文献   
262.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associate origins of space objects newly discovered during optical surveys in the geostationary region with spacecraft breakup events. A recent study has shown that twelve breakup events would be occurred in the geostationary region. The proposed approach utilizes orbital debris modeling techniques to effectively conduct prediction,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breakup fragments. Two techniques are applied to get probable results for origin identifications. First, we select an observation point where a high detection rate for one breakup event among others can be expected. Second, we associate detected tracklets, which denotes the signals associated with a physical object, with the prediction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ir angular velocities. The second technique investigates which breakup event a tracklet would belong to, and its probability by using the k-nearest neighbor (k-NN) algorithm.  相似文献   
263.
可见光遥感图像纹理细节丰富且分布情况复杂,高倍压缩后容易出现失真不均衡现象。现有研究并不针对图像的主观品质且易出现错补偿问题。为此,设计了基于失真敏感性的可见光遥感图像压缩补偿方法。通过对比结构相似度模型各函数对遥感压缩失真的评价效果,构造了压缩失真敏感性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不同程度的数据损失对恢复像质的影响,设计了基于失真敏感性的压缩补偿策略,在压缩编码端确定失真敏感区域并量化回传失真影响明显的数据,补偿于解码端恢复图像中。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恢复图像失真敏感区域内遥感目标的清晰程度和可判读性,降低恢复图像的失真不均衡程度,改善恢复图像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64.
空间遥感器的热/结构/光学分析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作为一个空间遥感器整机热光学(热/结构/光学)集成分析过程,对空间遥感器主要光机结构简化,进行导热特性分析和等效热阻计算;利用软件计算在轨道上典型工况的空间外流热和内热源分布;建立有限元温度场分析模型和结构热弹性分析模型,计算全机稳、瞬态温度场分布,均匀温度和特定温度场下的位移场,得到各光学元件的位移;利用光学分析程度计算的公差计算结果插值计算遥感器光学系统由于光学元件的热致刚体位移(离轴、轴向位移和倾斜)而产生的光学性能变化。  相似文献   
265.
光流算法作为一种载体速度测量方法,易受光照变化、物体相对移动影响,最终导致速度信息获取不准确。为了提高载体运动速度解算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核均值聚类算法优化的金字塔Lucas-Kanade光流测速方法(FKCM-金字塔LK)。该方法首先通过金字塔LK光流算法得到稀疏光流,然后使用模糊核均值聚类算法对稀疏光流数据进行聚类处理,最终建立光流与实验平台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得到准确的速度信息。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模糊核均值聚类算法优化的金字塔LK光流测速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少物体相对移动对光流测速的影响,而且与现有其他光流测速方法相比,速度测量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66.
卷积神经网络为光流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但作为一种数据驱动技术,用于训练网络的大规模光流真值在现实世界中不易获取。为了解决这个弊端,基于Cycle-GAN的循环对抗机制,提出了一种光流无监督估计方法。首先,引入双判别器机制在生成器生成的光流样本的底层和高层特征上进行鉴别,迫使生成器提高光流生成的精度。其次,引入Spynet作为教师网络,在生成器训练前期对其进行指导,防止网络陷入模式崩塌。最后,改进损失函数,提出了光流一致性损失和轮廓一致性损失函数,进一步提升光流估计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的先进算法相比,提出的方法达到与有监督算法相同的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267.
李娟  刘洋  楚豫川  曹勇 《推进技术》2011,32(6):751-755,899
离子光学系统的离子束引出过程是离子推力器重要的物理过程,该过程直接关系到推力器的推力、比冲、效率等参数。为研究离子在离子推力器光学系统中的运动特性,使用了基于IFE-PIC(Immersed Finite Element Particle-In-Cell)的离子推力器光学系统离子束引出过程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计算了栅极间电场分布、电荷密度,栅极冲击电流及欠聚焦极限。计算结果表明,当屏栅极电压不同时,发生欠聚焦的等离子束电流也不同。在欠聚焦工况下,一部分离子与栅极碰撞,产生冲击电流。冲击电流随电离室等离子体数密度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68.
PON是将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本文介绍了PON网络的相关测试,包括PON网络的测试仪器选用、测试要求、测试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69.
介绍了红外探测器时间常数测量装置的建立,关键技术的解决,并进行了不确定度的验证。  相似文献   
270.
The TiO2-Co-TiO2 sandwich films were successfully grown on glass and silicon substrata making alternate use of radio frequency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direct current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these films were identified with X-ray diffraction (XRD), Raman spectra and X-ray photoemission spectra (XPS). It is shown that the sandwich film consists of two anatase TiO2 films with an embedded Co nano-film. The fact that, when the Co nano-film thickens, varied red shifts appear in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a may well be explained by the quantum confinement and tunnel effects. As for magnetic properties,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remnant magnetic induction and coercivity vary with the thickness of the Co nano-films. Moreover, the Co nano-film has a critical thickness of about 8.6 nm, which makes the coercivity of the composite film reach the maximum of about 1413 O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