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59篇
航天技术   150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3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1.
叶立军  刘付成  尹海宁  徐樱  宝音贺西 《航空学报》2019,40(10):323163-323163
多敏感器数据融合是获得更高精度姿态测量的有效方法,敏感器数据融合前必须先修正低频误差。首先,介绍了星敏感器低频误差(LFE)的产生机理及对其在线估计的必要性。其次,针对传统算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纵向滤波的低频误差在线估计算法,该算法将传统低频误差估计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常值误差估计问题,提高了估计精度。最后,给出了该算法具体实施方式,说明相关参数物理意义及选取原则。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算法误差可忽略不计。通过在轨数据仿真,星敏感器轨道周期低频误差可被消除。  相似文献   
12.
踪华  刘嬿  高晓颖  熊攀 《航空学报》2018,39(9):322045-322053
随着当前星敏感器视场(FOV)的增大,探测能力的提高,一帧图中拍摄到的恒星更多。但是受星敏感器光谱范围的限制及空间环境干扰影响,星等测试精度一般不高于0.2 mV。为了充分发挥当前星敏感器视场和探测能力的优势,并避免星等误差的影响,提高全天区星图识别算法在线应用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星点坐标辅助的全天区三角形星图识别算法。该方法采用"全局初步搜索识别—局部精细匹配验证—最优结果选取"的算法思想。首先,根据星敏感器探测到的极限星等范围构建导航星表,选取亮星构建角距星表,既确保了星表的完备性,又有利于充分利用星敏感器的探测能力。然后,在三角形约束条件下进行角距匹配识别,得到一个或多个导航三角形,在该识别环节提出了非线性矢量法查找星表,既提高了定位精度,又能采用单精度数据类型降低存储空间。最后,提出局部天区星点坐标匹配算法进一步消除冗余匹配,同时又识别出视场内更多的观测星,有利于提高识别率和定姿精度。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一些经典的星图识别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识别率和星表容量方面更有优势。识别率可达99.9%,且随着星等的增加,存储容量增加的最少。所提算法更加适于大视场、高星等敏感范围的星敏感器在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Hausdorff距离HD(Hausdorff Distance)识别法存在识别速度慢和对星敏感器镜头旋转特别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ausdorff 距离进行星图识别的改进算法,它采用有向距离和绝对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恒星的空间结构信息,构建有向距离匹配模型;根据镜头旋转特性,建立绝对距离抗旋转模型;对两种模型测试研究确定加权因子,同时选取恰当的匹配识别门限,最终实现匹配识别的性能达到最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不但保持了原有算法的高识别率,强抗噪性,而且还具有更快的识别速度和好的抗旋转特性.它在实际工程中已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一种星图识别的星体图像高精度内插算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介绍了一种从星敏感器成像中高精度提取恒星位置和星等的方法.这种方法把星光成像看成是高斯点扩散函数模型,利用线性内插和最小二乘法方法,拟合得到高斯曲面参数.从高斯曲面模型中得到亚像素级的恒星位置和恒星星等.理论研究表明,曲面拟合法提取的星体位置精度高于传统的质心法.由于直接进行高斯曲面拟合计算非常复杂,为了简化计算,利用了星体成像点附近x,y方向的非线性插值方法,分别得到不同的曲面系数.仿真结果显示,在信噪比小于0.05时,定位精度小于1/20像素,星等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15.
The Antarctic Laboratory for Cosmic Rays (LARC, acronym for Laboratorio Antartico per i Raggi Cosmici or Laboratorio Antártico para Rayos Cósmicos) operates on King George Island (South Shetlands). Since January 1991 a standard 6NM-64 detector has been recording continuous cosmic ray measurements and several Ground-Level Enhancements have been registered. Here we describe the different phases performed in Italy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 3NM-64_3He detector, which started its measurements during the Italian XXII Antarctic Summer Campaign. Data recorded during solar activity cycle 24 will furnish an useful research tool for the next Solar Extreme Events.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星敏感器的两种姿态确定算法:最小二乘算法和QUEST算法,推导了最小二乘算法和QUEST算法求解三轴姿态的公式;比较了两种算法在不同恒星数目下的计算精度以及在全天区范围内的计算精度;利用实例说明QUEST算法不仅在全天区范围内姿态计算精度高于最小二乘算法,而且在观测星数量较少,且观测星座呈现较为不利的构型时仍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交叠视场亮度优选算法的导航星库构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星敏感器导航星库直接影响星图识别效率和姿态解算精度。分析了参与姿态解算的星颗数和亮度对姿态精度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交叠视场亮度优选算法的星敏感器导航星库构建方法。将精度较高的Hipparcos星表作为基础星表,分析了星等、双星、自行、变星等对姿态精度的影响,将星库筛选成一个备选星库,生成覆盖全天球的交叠视场。每个拥有较多星的视场,都按照亮度优先原则从视场内的扇形区域中选择导航星,从而得到分布均匀的导航星库。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减小星敏感器导航星库规模,实现导航星在全天球和局部天区的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8.
仅测角自主导航方法具有设备简单、复杂度低,功耗低的优点,在空间任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中远距离下空间目标特征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基于OPTICS聚类算法的空间目标检测方法,可用于仅测角导航过程中的目标检测.对原始星图进行预处理提取星点及目标点,并结合星图识别的结果选择部分帧,使用经过改进的OPTICS聚类方法获得目标运动轨迹.最后,使用本文中的算法对软件仿真出的含有目标的高精度星图进行处理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在卫星相对于空间目标抵近过程中,目标检测的水平误差及垂直误差小于0.15°的帧数分别占到了85.4%以及99.6%.相比AVANTI实验中的目标检测方法,减少了在轨任务中相关参数的调节,进一步提升了算法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is a follow-on of that of Krüger et al. [Krüger, H., Moraal, H., Bieber, J.W., Clem, J.M., Evenson, P.A., Pyle, K.R., Duldig, M.L., Humble, J.E. A calibration neutron monitor: energy response and instrumental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J. Geophys. Res. 113, A08101, doi:10.1029/2008JA013229, 2008], that describ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pair of calibration neutron monitors that were developed to intercalibrate the count rates of the world’s neutron monitors against each other. Such an intercalibration will allow the calculation of energy (rigidity) spectra, which will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he neutron monitor data. Krüger et al. (2008) investigated the energy and temperature response of the calibrato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tatistical accuracy of the calibration procedure, its repeatability, and the sensitivity to its environment.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calibration procedure that can minimise the uncertainties caused by these five effects, or at least correct for them.  相似文献   
20.
倾斜轨道星敏感器热控设计及在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倾斜轨道卫星星敏感器空间外热流复杂多变,同时兼具内功率集中、热容小等特点,这为星敏感器的热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文章以某临界倾角轨道卫星星敏感器热设计为背景,在详细外热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倾斜轨道星敏感器热设计方案,利用热分析软件Thermal Desktop对此热控系统进行了具体的热分析。星敏感器在轨遥测温度在-19.8-5.1℃之间,满足温度指标要求,表明星敏感器热设计合理、有效,可为今后倾斜轨道星敏感器热设计提供设计依据。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在轨遥测数据对星敏感器热分析模型进行修正,得出入轨初期星表主要热控涂层退化约为50%的结果,这对于分析近地轨道卫星在轨温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