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200篇
  国内免费   68篇
航空   121篇
航天技术   370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3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61.
Crater Detection Algorithms (CDAs) applications range from estimation of lunar/planetary surface age to autonomous landing on planets and asteroids and advanced statistical analyses. A large amount of work on CDAs has already been published. However, problems arise when evaluation results of some new CDA have to be compared with already published evaluation results. The problem is that different authors use different test-fields, different Ground-Truth (GT) catalogues, and even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for evaluation of their CDAs. Re-implementation of already published CDAs or its evaluation environment is a time-consuming and unpractical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n addition, implementation details are often insufficiently described in publications. As a result, there is a need in research community to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CDAs. A scientific question is how CDAs should be evaluated so that the results are easily and reliably comparable. In attempt to solve this issue we first analyzed previously published work on CDA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framework for 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objective CDA evaluation. The framework includes: (1) a definition of the measure for differences between craters; (2) test-field topography based on the 1/64° MOLA data; (3) the GT catalogue wherein each of 17,582 craters is aligned with MOLA data and confirmed with catalogues by N.G. Barlow et al. and J.F. Rodionova et al.; (4) selection of methodology for training and testing; and (5) a Free-respons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F-ROC) curves as a way to measure CDA performance. The handling of possible improvements of the framework in the future is additionally addressed as a part of discussion of results. Possible extensions with additional test-field subsystems based on visual images, data sets for other planets, evaluation methodologies for CDAs developed for different purposes than cataloguing of craters, are proposed as well. The goal of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research community by establishing guidelines for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CDAs.  相似文献   
362.
一种基于天体观测的月球车位置姿态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月球车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文观测的自主位置姿态确定方法.建立了利用天体敏感器测量得到的天体高度和方位作为观测信息的量测方程,并利用月球车运动的三阶常加速(CA,Constant Aceeleration)模型和姿态的欧拉角运动模型作为系统方程,给出了基于Unscented卡尔曼滤波获得月球车实时位置、速度和姿态信息的导航方法.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可达到较高的位置姿态确定精度.   相似文献   
363.
月球地质形貌及其环境概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重点介绍了月球的地质形貌和月球环境.针对在月球上建立生产基地和居住基地,提出了需要重点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64.
文章介绍了国外月球探测与月球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为满足我国未来月球探测与着陆所需要的月球环境地面模拟试验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65.
未来空间技术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世界航天将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航天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提出了我国未来航天器发展体系,介绍了未来5年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点任务,分析了专业技术发展方向,提出了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66.
文章使用自行开发的PWS计算软件就探月着陆器主发动机羽流对着陆缓冲机构产生的气动力和对流换热热效应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PWS软件是一个基于直接模拟蒙特卡罗方法的羽流计算通用软件,其松散的软件架构保证了各个计算模块的相对独立性,使用“与”、“或”逻辑法则的二级构造法来实现边界条件的通用性。软件的计算值与国外CUBRC实验测量值符合得很好。使用PWS软件对着陆器主发动机羽流进行数值模拟计算表明着陆缓冲机构所受的羽流气动压强最大达到2.4 Pa;缓冲机构底盘侧面的对流换热热流密度最大达到2 000 W/m2;当缓冲机构壁面温度从300 K增加到500 K时,其表面对流换热流密度值有所下降,其最大下降值不到5%。  相似文献   
367.
建立了火星大气环境模型和伞舱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火星环境下伞舱系统中进入舱的运动特性,并对其在火星环境和地球环境的运动稳定性进行仿真比较分析,得出的相关结论可为探测器火星登陆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8.
文章以火星探测任务为背景,介绍了两种用于实时地形安全性评估的基于多敏感器的地形信息融合分析技术。这些技术综合考虑了影响着陆器安全着陆的多种地形特性信息,如地形粗糙度、坡度等,并且计算简单、处理速度快,能够满足火星着陆实时地形安全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369.
早期的探月飞行都采用直接由地球飞到月球的地月转移方式,探测器由运载火箭直接发送到地月转移轨道,这样做的好处是飞行时间比较短,只需3至5天的时间。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新一轮探月活动中采用了一种新的飞行方式,探测器飞离地球前,先在绕地球飞行的调相轨道上运行若干圈,这样做的好处有三:一是可以在运载火箭能力不够的情况下,由探测器来补充;二是可以减小转移轨道中途修正的负担;三是可以扩大发射机会窗口。文章以嫦娥一号探测器及美、日的两个月球探测器为例,详细讨论了这种新的飞行方式,同时还对我国后续探月计划的飞行轨道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370.
火星EDL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综述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爽  彭玉明  陆宇平 《宇航学报》2010,31(3):621-627
以成功着陆火星探测器的导航、制导与控制系统为典型代表,系统地总结了火星E DL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的历史与现状,对各种已有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未 来的火星采样返回、载人登陆和火星基地任务为潜在工程应用目标,对下一代高精度火星ED L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