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103篇
航天技术   260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1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The 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 (ALMA) has opened a new window for studying the Sun via high-resolution high-sensitivity imaging at millimeter wavelengths. In this contribution I review the capabilities of the instrument for solar observing and describe the extensive effort taken to bring the possibility of solar observing with ALMA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The first solar ALMA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2014 and 2015 in two ALMA bands, Band 3 (λ=3?mm) and Band 6 (λ=1.3?mm), in single-dish and interferometric modes, using single pointing and mosaicing observing techniques, with spatial resolution up to 2″ and 1″ in the two bands, respectively. I overview several recently published studies which made use of the first solar ALMA observations, describe current status of solar observing with ALMA and briefly discuss the future capabilities of the instrument.  相似文献   
172.
摄动因素对火星环绕段轨道长期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未来火星探测需要,研究了摄动因素对火星环绕段轨道的长期影响。对各种摄动因子的数量级进行了估计,根据估计结果,对比选取了起主导作用的摄动因子;建立了主要摄动因子的数学模型;通过数值仿真验证,对比分析了火星和地球的相应摄动因素对各自环绕段轨道半长轴和偏心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非球形摄动对火星环绕段轨道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长周期特征,而相应的地球环绕段短周期效应较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质量分布不同造成火星非球形引力位中田谐项的系数基本都比地球的相应值大一个量级,因此在实际轨道设计中应该重点考虑高阶项特别是高阶田谐项对环绕段轨道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3.
邓剑峰  高艾  崔平远 《深空探测学报》2017,4(6):535-543,551
针对火星进入过程中大气密度等不确定参数对导航系统状态估计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混合专家框架的多模型自适应估计方法。该方法对进入过程中不同的测量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以克服传统多模型自适应估计方法稳定性差、数值下溢等固有缺陷,进一步提高状态估计精度。将其应用于火星不同进入探测方式下的导航场景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动力学系统模型参数存在不确定扰动时能获得精确的状态估计,可以满足未来定点着陆探测对导航系统的精度需求。  相似文献   
174.
火星着陆器在进入减速着陆过程中降落伞是必需的气动力减速装置,然而火星大气的特殊性使得火星降落伞开伞工作时具有超声速、低密度、低动压的特点,因而火星降落伞的构型、参数选择非常关键。文章在对火星盘缝带伞进行理论分析和国际应用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四种典型结构参数的盘缝带伞型,即常规透气量和低透气量的探路者型和海盗型伞型,在中国国内首次进行了亚-跨声速风洞试验,对这四种伞型在亚-跨声速下的阻力特性和稳定性开展研究。风洞试验采用横梁式测力天平测量阻力,同时用影像设备观察伞的摆动角度。研究结果表明,盘缝带伞的跨声速段阻力系数与理论值基本相符,能够满足火星环境下的减速需要;盘缝带伞随阻力系数增加稳定性降低,设计中必须兼顾考虑。  相似文献   
175.
由于大气密度、气动参数、突风和沙尘暴等因素的影响,火星探测器在进入段高速飞行的动力学模型中往往带来未知输入,这些未知输入使传统的滤波方法出现较大的偏差。研究采用一种新的自校准扩展Kalman滤波方法,对火星进入段的探测器进行状态估计,可以成功地消除这些未知输入带来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176.
针对多因素影响的地球-火星之间的星际往返轨迹优化设计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运动模型,采用静态参数+动态优化的组合算法,进行了全局一体化优化设计,得到最优往返飞行方案,包括探测器从地球出发到火星的最优4-D飞行轨迹、从火星返回地球的最优4-D轨迹,分别离开地球与火星的时间、与星体的相对速度差等。最优飞行方案达到了在火星上探测时间足够长,往返飞行时间最短,所耗发动机燃料最少等目的。该研究结果对未来我国星际(如地球-各行星之间)最优往返飞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7.
载人火星探测飞行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世界各国载人火星探测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综述,研究了国内外有关载人火星探测飞行方案,提出了载人火星探测方案确定的原则和方案基本思想.给出了一种载人火星探测飞行方案的总体设计,包括飞行轨道方案和载人火星飞船方案等.尤其对轨道设计的重要的两个参数——速度增量和飞行时间进行了详细计算.最后给出了飞行轨道选择、火星飞船从地球到火星和从火星返回地球等的轨道方案和火星飞船各组成部分方案的详细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78.
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星的大气环境和地球差异较大,存在着许多未知的因素,火星探测的减速着陆同样充满了风险和挑战。文章通过对美国火星探测减速着陆的重点技术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了火星探测器减速着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9.
火星探测的微波遥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微波遥感的角度出发,综述目前国际上对火星的探测现状,列出对微波遥感探测有影响的火星表层土壤、岩层的结构、分布及其介电特性等参数的已有研究结果,分析对火星地壳表层水(或冰)存在可能性及其分布状态的研究动向.结合地球表面微波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用主动与被动微波遥感探测火星表面浅层土壤物质状态和分层结构的可行性分析,初步研讨了火星表层是否有水(或冰)存在的探测方案.   相似文献   
180.
Mars Sample Return (MSR)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goal in space exploration. Any sample return mission will be extremely challenging from a scientific, economic and technical standpoint. But equally testing, will be communicating with a public that may have a very different perception of the mission. A MSR mission will generate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and it is vital that NASA acknowledge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public concern about the mission risks and, perhaps equally importantly, the public’s confidence in NASA’s ability to prepare for and manage these risk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level of trust in NASA in an Australian population sample, and whether this trust was dependent on demographic variables. Participants completed an online survey that explored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NASA and a MSR mission.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people believe NASA will complete the mission successfully but have doubts as to whether NASA will be honest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the public. The most significant finding to emerge from this study was that confidence in NASA was significantly (p < 0.05) related to the respondent’s level of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risks and benefits of MSR. 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risk management and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