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9篇
  免费   575篇
  国内免费   420篇
航空   1297篇
航天技术   1439篇
综合类   98篇
航天   167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61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50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99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钱勇  周凤岐  周军 《飞行力学》2001,19(4):45-48,53
针对三轴稳定卫星进行了正常飞行模式下无陀螺姿态确定算法研究,采用磁强计、地球敏感器和太阳敏感器组合获得姿态数据,利用四元数法和高斯-马尔可夫过程建立了姿态确定估计器算法模型。通过数学仿真证明,此姿态确定算法能够对星体姿态进行较精确的估计或校正,满足卫星控制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02.
软着陆小行星的制导与控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微小探测器软着陆小行星的制导与控制策略,将软着陆小行星控制分解为速度方向控制和减速控制,为了控制速度方向,给出了一种带有终端控制项的比例导引规律,可以按闭环模式将探测器引向着陆点,并满足垂直下落的终端条件,为了实现无碰撞着陆,给出了一种减速控制规律,通过对理想速度曲线的跟踪,实现软着陆,仿具结果表明,提出的制导与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探测器在小行星表面垂直软着陆。  相似文献   
103.
祁锋 《推进技术》1996,17(4):61-68
火箭型单级入轨(SSTO)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从多方面分析了火箭型单级入轨(SSTO)方案的可能性,简要回顾了SSTO的发展历史,特别对三角快帆(DC-Clipper)作了分析,认为采取多项先进技术后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明确了单级入轨的两个基本方向:提高比冲和降低结构重量。分析了采用不同形式发动机的影响,列出了主要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几个有参考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4.
郑伟  钱山  汤国建 《飞行力学》2007,25(3):42-44,48
主动段扰动引力是引起弹道导弹制导方法误差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导弹的制导精度,就必须能够在弹上实时计算扰动引力。但现有方法在计算快速性和存储量之间无法得到有效协调。为此,把广义延拓逼近思想引入有限元逼近方法中,将插值单元周围节点的信息也包含到单元内一点扰动引力的计算当中,建立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对所选发射空域,在发射坐标系中进行了直角坐标划分。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逼近弹道导弹主动段的扰动引力,在600 km×250 km×6 km的主动段飞行区域内,只需要保存60个节点数据,就能使由逼近误差导致的落点偏差小于10 m,是一般有限元逼近方法精度的4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5.
基于阻力与能量关系的优化剖面,以该再入剖面作为基准轨迹,给出了跟踪这一基准轨迹的空间飞行器再入制导律与控制律,将基准轨迹转化为相应的迎角剖面和滚转角剖面,设计了相应的结构配置。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阻力与能量关系剖面设计的制导律满足了各项约束条件,并能成功地控制飞行器到达所要求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6.
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的航向平面导引规律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于进勇  唐大全  顾文锦 《飞行力学》2005,23(1):50-53,57
基于变结构控制理论.针对小型水面机动目标,设计了一种新的导弹航向平面导引律.并对导引律中所需要的目标运动信息给出了估算方法。由于导弹的动态特性对脱靶量有较大影响,为此.本文还研究了导弹动态特性补偿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在导弹的动态响应特性较好的情况下,该导引律能提供很高的命中精度;在导弹的动态响应特性很差的情况下,对动态特性补偿后,仍可得到很高的命中精度。  相似文献   
107.
制导引信协同作用条件下引战配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引战配合性能为分析依据,提出准确估计引信引爆点的重要性。以终端预测为背景,以制导引信协同作用为前提条件,估计引信引爆剩余时间(或距离)。以最大配合度为依据,结合制导引信协同作用条件下的引信引爆剩余时间(或距离)估计,实现对引信实际引爆区与战斗部有效启爆区之间相对位置的控制,从而提高引战配合能力。仿真试验表明,制导引信协同作用条件下引信引爆剩余时间(或距离)的预测是提高引战配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8.
制导规律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系统地论述了古典和现代的一些制导规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它们的优点和不足、适应范围和局限性,并讨论了它们的发展前景,其中郑重论述了比例导引、最优导引、微分对策和近年来热门研究的神经网络控制,可供从事导弹制民垢科研人员对现有制导规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便于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09.
参数估计中的系统初始状态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大似然方法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具有较好的统计特性,但由于所采用的寻优计算方法的限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系统的初始状态信息作为计算的起点。针对这个问题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提出了系统初始状态与未知参数联合估计和系统初始状态的极大似然估计两种解决方法,并结合某型旋转导弹的气动参数辨识问题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110.
李忠应  李秋月 《航空学报》1991,12(3):119-127
 将发射瞬时所确定的平行接近弹道作为基准弹道,由于各种干拢所引起的相对于基准弹道的偏离作为偏差来处理;用最优控制理论导出空-空导弹进行全向攻击的最优制导律,此制导律包含目标加速度反馈。当目标作非机动飞行时,最优制导律是一种变比例系数的比例制导。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最优制导弹道需用过载、终端脱靶量均小于比例制导,特别是从目标前方攻击时,其制导精度大大优于比例制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