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7篇 |
免费 | 280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47篇 |
航天技术 | 121篇 |
综合类 | 123篇 |
航天 | 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篇 |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42篇 |
2008年 | 52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8篇 |
2001年 | 3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122.
街道峡谷湍流流动的风洞试验与数值计算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1:250的风洞模型上,测量街道峡谷的平均流速,湍流度等参数,分析了街道峡谷内的湍流流动状态,探讨了屋顶来流风在街道峡谷内产生复杂流场的主要特征,并用三维湍流流模型对风洞试验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试验和计算结果为研究街道峡谷风环境以及街道峡谷的传热传质过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3.
对二维超声速气固两相混合层进行双向耦合,研究了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中示踪粒子对超声速混合层的湍流变动作用。超声速气固两相混合层的气相采用大涡模拟,离散相采用拉格朗日颗粒轨道模型求解。结果表明:与无负载示踪粒子时的超声速混合层相比,小Stokes数示踪粒子在超声速混合层中的布撒减弱了流向湍流,而强化了法向湍流,使雷诺应力峰值增大了9.68%;大Stokes数示踪粒子对混合层的湍流脉动起到了一定的削弱作用,最大雷诺应力值只有无负载时的41.74%。大质量载荷时,大量示踪粒子的运动尾迹抹平了部分法向速度脉动,使最大法向速度脉动只有无负载粒子时的38.63%;中等质量载荷时,超声速混合层的法向速度脉动和雷诺应力峰值与无负载粒子时相近;而小质量载荷时,超声速混合层中心线及其附近的法向速度脉动得到较小的增强,而最大流向速度脉动却被削弱了19.29%。小Stokes数和中等质量载荷示踪粒子对原始无负载粒子时的流场影响相对较小,研究结论对高速流动PIV测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124.
基于统计学原理,采用功率谱密度法推导了飞艇遭遇大气紊流时的纵向突风响应计算公式,给出了飞艇连续突风载荷分析准则,介绍了飞艇连续突风载荷分析方法。采用所推导的计算公式对某对流层飞艇进行了纵向突风响应分析,获得了响应量(迎角、俯仰角、俯仰角速度、气动力和气动力矩)的频响函数、突风响应因子和特征频率。根据所得的计算结果,采用飞艇突风载荷分析准则,进行了垂向突风载荷计算,并将突风弯矩的计算结果与经验公式所得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符合性较好。本方法可作为飞艇突风载荷计算的参考依据,也可用于飞艇突风载荷谱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5.
126.
模型的转捩流动计算分析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黏性流动数值模拟中实现边界层转捩的自动预测,将γ-Reθt转捩模型引入到三维非结构混合网格的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求解程序(HUNS3D)。该转捩模型由两个依赖当地变量定义的关于间歇因子和当地化转捩起始动量厚度雷诺数的输运方程组成,其数值求解算法与流场求解程序中湍流模型的求解方法相同。为了考察和验证HUNS3D程序中γ-Reθt转捩模型对航空工程中的常见附面层自由转捩问题的预测精度,对低速平板流动、Aerospatial-A翼型、NLR 7301超临界翼型和NASA Trap wing 高升力构型等典型外形的自由转捩流动进行了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相关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算例结果表明:γ-Reθt转捩模型对于转捩位置具有很好的敏感性,能比较准确地预测自然转捩和分离转捩,可以有效提高HUNS3D程序对实际流动的模拟能力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7.
128.
壁湍流主要表现为条带和流向涡为主要特征的拟序结构和间歇性的湍流猝发事件,这些都会导致壁面阻力的增加,因此,为了实现减阻.需控制或消除壁面附近的流向涡进而抑制湍流的猝发.在该研究中,利用展向振荡电磁力对槽道湍流的近壁流向涡进行控制,以达到减阻的目的;并利用PIV测试系统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讨论了这种电磁力的减阻效果及其减阻机理.结果表明:展向振荡电磁力具有减小壁面阻力的功能,其减阻机理为展向振荡的电磁力可以使条带倾斜,在流场中产生附加的负展向涡,导致近壁区域平均流向速度梯度的减小,因此,壁面阻力减小. 相似文献
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