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航空   350篇
航天技术   160篇
综合类   40篇
航天   1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飞航导弹分层仿射型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顾文锦  韦峰  姚洪 《飞行力学》1999,17(3):17-22
飞航导弹模型可以自理成一种四层非线性、时变块对角结构,但其中一、二层模型不是仿射型模型,这在控制理论的应用上受到限制。应用优化线性化对这两层模型进行仿射型处理这样就和是到了飞航导弹的四层非线性仿真型模型。这种模型非常适用于一些控制理论的应用。例如,可以为结构控制理论来实现对导弹的分层控制。  相似文献   
202.
充分发挥复合材料的利用率,降低结构重量,厚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优化设计空间复杂,层间应力问题突出,离散设计变量等问题使得厚复合材料结构的优化变得十分困难。针对由铺层相同的子层板叠成的厚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复杂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多级优化设计方法。第一级优化采用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的优化设计方法,设计变量为子层内层数及铺层比例;第二级优化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系统层以结构重量最轻为目标,设计变量为子层数,子系统层采用遗传算法优化铺层顺序,以层间应力因子最小为目标。结合算例,通过Matlab编写遗传算法,并应用Isight集成Matlab来实现该优化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级优化设计方法是有效的,能够很好地实现具有周期性铺层方式的厚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03.
对星载磁悬浮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建立其转子的平动与转动的动力学方程。所建模型反映了转子的动、静不平衡特性,以及转子运动与框架、星体运动的耦合关系。模型是主动磁悬浮控制与动框架效应分析的基础。对动、静不平衡量未知的转子,设计了自适应对中控制器。在分散PD、比例交叉反馈控制器与高低通滤波器的基础上,通过动、静不平衡量的辨识与补偿控制,使转子绕其惯量主轴旋转,衰减角动量交换执行机构高速转子因不平衡而对基座产生的干扰力,消除星上主要颤振源,达到降低卫星姿态抖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4.
本文通过液压系统顺序控制实例,介绍采用字节标志,然后分别映射到输出的编程方法及给编程带来了灵活性。  相似文献   
205.
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MSCMG,Magnetically Suspended Control Moment Gyro)是大型航天器姿态控制的关键执行机构,影响MSCMG输出力矩准确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其框架伺服系统的控制精度.为提高MSCMG框架伺服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角加速度的干扰观测器.其设计思想是:卡尔曼滤波器利用角位置估计出角速度并送往状态观测器以获取准确的角加速度,角加速度和电流作为干扰观测器的输入以获得补偿电流,补偿电流加到电流环的输入端以补偿各种干扰.干扰观测器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实验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MSCMG框架伺服系统的角速度精度与稳定度.  相似文献   
206.
基于LADRC的无人直升机轨迹跟踪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系统是对多输入/多输出强耦合非线性系统进行解耦控制的系统。为解决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效果依赖于直升机物理参数的测量和辨识精度以及外部扰动大小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的多回路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系统。首先建立无人直升机X-Cell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并引入风切变、大气紊流和突风模型以更加准确模拟真实飞行环境;然后对X-Cell进行配平计算以验证动力学模型和配平算法的准确性,并选取一组配平值作为轨迹控制仿真的初始状态和操纵量;随后根据被控量的动力学方程阶次选取对应的一阶和二阶LADRC基本控制器,并结合时间尺度原理,自内向外依次构建无人直升机的姿态、速度和位置控制回路,将三回路串联从而建立了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系统;而后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特征根计算结果表明轨迹控制系统镇定了X-Cell开环系统不稳定的动态特性;最后将该控制系统应用于各种扰动下直升机轨迹跟踪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无人直升机轨迹控制系统能很好地实现带爬升率的"8"字形轨迹跟踪,且相比于基于比例积分和微分(PID)控制的轨迹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具有更优的鲁棒性和抗扰性。  相似文献   
207.
激光技术在高技术国防战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激光技术的基本含义以及激光技术在新军事应用中的分类,并结合我军的军事战略,从激光侦查技术、激光对抗与激光干扰技术、激光模拟训练技术以及激光武器四个方面对激光技术在高技术国防战争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最后结合装甲装备,介绍激光技术在观瞄系统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08.
丁勇  孙有朝 《飞机设计》2011,31(6):61-66
拆卸序列规划是产品维修性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完全的拆卸序列通常是不实际的。选择性拆卸序列规划方法强调从产品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零件用来维护。本文提出一个基于规则的递归方法用来生成拆卸序列。大多以前的方法枚举出所有的拆卸序列或利用随机的方法生成拆卸序列。相反,本文提出的方法利用规则消除那些不可能的拆卸序列。最后,结合机动...  相似文献   
209.
Theses days, many nano- and micro-satellites are applied to several astronomy and remote sensing miss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mission requirements, these satellites must control the attitude precisely. A magnetic disturbance is one of the dominant sources of attitude disturbances. Therefore, this disturbance should be canceled in-orbit or on the ground to achieve the attitude strict requirement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effect of the magnetic disturbance to the attitude in nano- and micro-satellite missions and the sources of the residual magnetic moment of the satellites, which causes the magnetic disturbance. Then, the paper proposes a method to compensate the residual magnetic moment both in-orbit and in the design phase of the satellites. The research also focused on a time-varying residual magnetic moment. Finally,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a micro-astrometry satellite as an example.  相似文献   
210.
For the magnetospheric storm of May 14–16, 1997 geophysical data of satellites DMSP and IMP-8 are compared with data of radio propagation on the high-latitude HF radio path of Heiss Island – St. Petersburg and data from European ionosondes. Peculiarities of variations of the operational frequencies range MOF–LOF (maximum and lowest observed frequencies) on the path were considered. The range has been determined by the method of oblique ionospheric sounding (OIS). The latter is more informative for observations during a magnetic storm compared to the vertical sounding method. Nevertheless, an analysis of variations of the critical frequency of the ionospheric F2 layer from the chain of European ionosondes was carried out. For interpretation of results, data of magnetospheric parameters, AE-indexes and riometer data were used. The variations of both frequency range on the path and critical frequencies of the F2 layer through the ionosondes chain during the disturbed period had certain regularities of behaviour. These regularities are being explained from the physical point of view. The analysis of the satellite DMSP data has showed that a magnetospheric disturbance causes displacement equatorward of precipitation and some growth of its width and ener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