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4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212篇
航空   681篇
航天技术   472篇
综合类   101篇
航天   12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区间数据整体估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区间数据整体估计方法, 给出整体分布参数的最佳线性无偏估计量及其协方差矩阵, 得到了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等位置-尺度分布族区间数据百分位值和百分率的置信限估计.该方法可以将不同条件下的试验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计推断, 将传统的只适用于完全数据的回归分析推广到工程中常见的区间数据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2.
粒子分离器叶片涂层冲蚀磨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瑛  闫晓军  聂景旭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2):2089-2093
以叶片涂层为对象,研究其冲蚀过程中损伤的演化过程.首先进行了流场计算.其次通过对单个固体颗粒冲蚀过程的模拟,提出了"碰撞有效影响区域"的概念,使得多个固体颗粒连续冲蚀数值模拟得以实现.接下来通过模拟"碰撞有效影响区域"内材料受到固体颗粒连续冲蚀的过程获得材料的抗冲蚀磨损性能.最后,将流场数据和涂层抗冲蚀磨损性能参数相结合来模拟叶片涂层的冲蚀过程,指出了涂层的薄弱区域并进行了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对X频段调制器的故障预测进行研究,通过仿真软件编程构建BP神经网络故障预测模型,验证X频段调制器输出功率指标的精确性,根据测试结果表明建立的BP神经网络故障模型预测误差很小,能够较准确对X频段调制器的输出功率故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94.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故障预测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中,权重和偏置是重要的可调节参数,与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密切相关。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重和偏置为随机生成,设置不当容易导致网络在训练过程中陷入局部极值,进而影响预测性能。为了提高BP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提出了一种将沙猫群优化(Sand Cat Swarm Optimization ,SCSO)算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预测方法。在训练过程中,首先通过SCSO 算法对BP神经网络权重和偏置进行预训练,在此基础上,利用精调后的BP神经网络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周期渐变故障数据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BP神经网络预测方法相比,SCSO-BP预测方法能够有效减小预测误差,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95.
地磁扰动期间日本Kokubunji站电离层的扰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日本Kokubunji站(139.5°E,35.5°N)1959年1月到2004年12月共46年的F2层临界频率foF2参数,统计分析了Kokubunji站电离层F2层峰值电子浓度NmF2随地磁活动、太阳活动、季节和地方时变化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总体来看,磁暴期间Kokubunji站电离层响应以正暴为主,其中在太阳高年夏季为负暴,冬季为正暴,春秋季以负暴为主但幅度较小;在太阳低年夏季以正暴为主,冬季为正暴,春秋季以正暴为主.NmF2扰动与ap指数在夏季太阳高年负相关,在冬季无论太阳高年低年均为正相关,春秋季中4月和9月在太阳高年类似夏季,3月和10月在太阳低年类似冬季.电离层最大负相扰动对最大地磁活动的延迟时间约为12~15 h;正相扰动的延迟时间则分别为3 h和10 h.地磁活跃期间地方时黄昏后到午夜前倾向于正相扰动,清晨倾向于负相扰动.   相似文献   
996.
尾旋预测技术随飞机性能提高而逐步发展完善;阐述了尾旋研究的任务和难度以及尾旋预测贯穿飞机研制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997.
陈亚军  刘辰辰  王付胜 《航空学报》2019,40(4):222465-222465
飞机在腐蚀环境下服役时,损伤形式为地面腐蚀与空中疲劳交替过程。依据该工况特点,研究了预腐蚀和交替腐蚀作用对2024-T4和7075-T651两种航空铝合金多轴疲劳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等效应力恒定时,随着预腐蚀时间增加,试样表面蚀坑数量和密度增加,腐蚀影响权重增大,2种铝合金多轴疲劳寿命均降低;交替腐蚀-多轴疲劳试验中,单位加载周次恒定时,单位腐蚀时间增加导致多轴疲劳寿命下降,试验过程中随着交替级数的增加,试样表面腐蚀程度加剧;基于Miner模型和预腐蚀疲劳寿命数据,提出修正的损伤累积模型,进行交替腐蚀-多轴疲劳寿命预测,寿命预测值基本位于2倍分散带内。  相似文献   
998.
球轴承接触疲劳寿命预估的损伤力学-有限元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线弹性力学及连续损伤力学为基础,构建球轴承接触疲劳的损伤演化方程。利用轴承钢GCr15扭转疲劳试验数据拟合得到损伤演化方程中的材质参数。通过该方程预估轴承钢GCr15的扭转疲劳寿命,其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得到6206球轴承的接触应力分布并分析了6206球轴承最大接触应力区。根据6206球轴承的载荷及应力应变状态将最大接触应力区简化为二维平面应力模型。在此基础上预估了6206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设计并进行了6206球轴承疲劳强化试验。轴承接触疲劳剥落都萌生于内圈,与应力仿真分析结果相契合。三个试验轴承的试验与预估接触疲劳寿命的相对误差分别为29.52%、3.03%和51.16%,验证了接触疲劳寿命预估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采用损伤力学预估球轴承的接触疲劳寿命是工程中可行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基于考虑应力梯度的寿命预测模型,深入研究了不同应力比对应力梯度影响指数的影响。通过引入新的参数,对模型进行修正,并以典型合金的试验数据为基础,进行寿命预测并考核计算精度。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能够更合理地考虑局部应力比对应力梯度影响指数的影响,寿命预测结果相比于修正前更接近试验值,对TC4(200 ℃)、GH4169(500、650 ℃)缺口试件的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多在2.0倍分散带以内,部分数据的预测结果可在1.5倍分散带以内。   相似文献   
1000.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novel approach for predicting transition locations over airfoils, which are used to activate turbulence model in a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flow solver. This approach combines 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 (DMD) with eN criterion. The core idea is to use a spatial DMD analysis to extract the modes of unstable perturbations from a steady flowfield and substitute the local Linear Stability Theory (LST) analysis to quantify the spatial growth of Tollmien–Schlichting (TS) waves. Transition is assumed to take place at the stream-wise location where the most amplified mode’s N-factor reaches a prescribed threshold and a turbulence model is activated thereafter. To improve robustness, the high-order version of DMD technique (known as HODMD) is employed. A theoretical derivation is conducted to interpret how a spatial high-order DMD analysis can extract the growth rate of the unsteady perturbations. The new method is validated by transition predictions of flows over a low-speed Natural-Laminar-Flow (NLF) airfoil NLF0416 at various angles of attack and a transonic NLF airfoil NPU-LSC-72613. The transition locations predicted by our HODMD/eN method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nd compare favorably to those obtained by some existing methods (LST/eN or γ-Reθt).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ble to predict transition locations for flows over different types of airfoils and offers the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to 3D wings as well as more complex configu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