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2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42篇
航空   1128篇
航天技术   718篇
综合类   273篇
航天   39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56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27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61.
一种基于DOM树的XML数据频繁模式挖掘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XM L数据具有半结构化特性,使得面向XM L数据的数据挖掘不同于面向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它具有更复杂的层次结构。研究基于DOM树的XM L数据频繁模式挖掘算法,提出面向XM L数据的频繁模式增量式挖掘算法F reqtT ree。该算法首先将XM L数据转化成DOM树,然后从DOM树挖掘所有频繁模式。F reqtT ree算法采用最右扩展技术,只在树的最右分支上增加新结点生成新树。同时充分利用已生成的频繁模式信息,使得产生的候选模式数量较少。F reqtT ree算法利用频繁k-1模式的支持数计算候选k模式的支持数,该算法只对DOM树遍历一次,具有较高的效率。采用多组数据对此算法的性能进行检验,并与其他算法作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962.
给出了指数分布产品在基于分组数据下参数的近似矩估计及近似区间估计,最后通过Monte-Carlo模拟数据说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3.
灰色优势分析在多雷达低空小目标跟踪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多部雷达同时跟踪低空/超低空飞行的机动小目标时,因受低空杂波,电子干扰和雷达自身探测精度等因素影响,易使部分雷达探测的数据不完整,不精确,不可靠,甚至相互矛盾,结果造成融合中心数据处理精度下降,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绝对关联度定义和性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绝对关联度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将多部雷达经一次融合后的数据作为特征数据进行优势分析,把每时送入融合中心比较差的雷达数据用特征数据替换,再进行二次融合,仿真结构表明,应用改进的绝对关联度对雷达数据进行灰色优势分析和二次融合,可进一步提高雷达系统的跟踪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64.
本文介绍了稳定裕度试飞流程和稳定裕度实时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思路,讨论了稳定裕度实时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和如何建立飞行试验数据库,最后给出了系统经过试飞验证后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965.
提出了模糊关系数据库的一种广义数据模型GFRDM,它是一般模糊关系数据模型的推广,可用来描述现实世界较为普遍的模糊对象。已提出的各种模糊关系数据模型在某种条件下可看作为本模型的特例。文中引入了广义模糊关系的概念,讨论了广义模糊关系代数的操作:广义模糊并、广义模糊交、广义模糊差、广义模糊笛卡尔积、广义模糊投影和广义模糊选择等。广义模糊关系中不仅每一个元组具有模糊性,而且元组的属性值(精确值或模糊值)也具有模糊性(可信度),捕获了更多模糊数据的语义。广义模糊选择操作中允许用户自定义广义模糊比较运算以及指定阈限,从而增强了模糊查询的表达能力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966.
提出了一种模块化、通用化的高速机载数据采集记录设备。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连接器和设备对外接口采用通用标准接口,能够同时采集音视频、总线和离散量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打包和存储。可适应多型号飞机的数据采集和记录需求,降低了设备研制风险,增加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护性,为通用高速机载数据采集记录设备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967.
首先建立全景着陆区域地形特征数据库,包括了特征点的经纬度、图像纹理信息、各个特征点之间的位置相关特性等;随后提取探测器下降过程中拍摄得到的地形特征,在图像数据库中进行匹配,解决了因小行星自转周期较短产生的特征点溢出视野问题,提高了光学测量的适用性;最后结合匹配点的位置信息通过计算机视觉测距原理获取探测器和小行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数学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8.
急流与低层大气重力波能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伟  易帆 《空间科学学报》2011,31(3):311-317
通过分析武汉(30.5oN, 114oE)上空2000至2004年的Radiosonde常规观测数据, 对当地对流层(1~10 km)与低平流层(18~25km)的某些惯性重力波特征进行了研究, 发现重力波能量与急流强度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同时分析了海口(20oN, 114oE)(2000至2004年)、北京(40oN, 116oE)(2001年12月至2003年2 月)的Radiosonde观测数据并进行了比较, 发现较高纬度地区的相关性明显大于低纬度地区. 通过对武汉地区2006年1月5天Radiosonde加密观测数据的分析, 讨论了重力波动能与势能的高度变化, 进一步发现纬向风的垂直剪切与急流中心的分布分别与重力波势能和动能的强弱分布相对应.   相似文献   
969.
 为确保载人航天器的安全可靠,载人航天器控制计算机一般需具备拜占庭故障恢复的能力。根据拜占庭恢复理论,提出一种拜占庭容错计算机实现的原理性方案,然后对这种拜占庭容错方案进行了原型实现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0.
On December 11, 1967 at 05:21 LT, an immense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6.7 struck Koyna, the Indian province of Maharashtra. Its epicenter was located at geographic latitude 17.37°N and longitude 73.75°E with depth of about 3 km. Ground based measurements show variation in the critical frequency of ionospheric F2 layer (foF2) before and after the shock.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behavior of F2-region of ionosphere has been examined over the equatorial and low latitudinal region ionosphere during the month of December 1967 around the time of Koyna earthquake. For this purpose, the ionospheric data collected with the help of ground-based ionosondes installed at Hyderabad (located close to the earthquake epicenter) Ahmedabad, Trichirapulli, Kodaikanal and Trivendrum have been utilized. The upper and lower bound of Interquartile range (IRQ) are constructed to monitor the variations in foF2 other than day-to-day and diurnal pattern for finding the seismo-ionospheric precursors. Some anomalous electron density variations are observed between post midnight hours to local pre-noon hours at each station. These anomalies are strongly time dependent and appeared a couple of days before the main shock. The period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comes under the quiet geomagnetic conditions. Hence, the observed anomalies (which are more than the usual day-to-day variability) over all stations are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is imminent earthquak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to explain these anomalies is the effect of seismogenic electric field generated just above the surface of earth within the earthquake preparation zone well before the earthquake due to emission of radioactive particles and then propagated upward, which perturbs the F-region ionosphe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