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50篇
航空   297篇
航天技术   133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23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利用星敏感器的卫星自主导航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课题对利用星敏感器进行卫生自主导航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研究表明,当已知地球大气的星光折射模型,则可利用星光折射的测量或掩星时刻的测量来实现卫生的自主导航,在导航过程中不需要精确的姿态确定,研究报告提出了相应的基本导航算法,讨论了误差的影响,通过数学仿真模拟计算,给出了数值结果,提示了这类导航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22.
基于CMOS APS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参数确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瑛  邢飞  尤政 《宇航学报》2004,25(6):663-668
基于CMOS APS图象传感器的星敏感器是适应航天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一代姿态敏感器。确定光斑形状和大小、光学系统有效通光孔径、视场和焦距等参数是进行星敏感器光学设计的前提。本文基于选定的CMOS APS图象传感器分别对这些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确定光斑形状和大小的依据是,减小由于探测器像元对光斑能量分布的采样导致点扩散函数变形,从而引起的利用亚像元技术求星像中心的计算误差。光学系统的有效通光孔径与星敏感器所能探测到的极限星等有关,通过从目标辐射特性直到探测器响应的能量计算可以确定孔径的大小。确定视场和焦距首先要满足星敏感器实现全天自主星图识别所需的导航星捕获概率,其次要考虑与之相关的误差。  相似文献   
123.
航天器的自主导航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总结航天器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史,在此基础上分折了目前几种候选的自主导航系统,对比了它们的性能和优缺点。然后介绍了自主导航技术及系统组成规律。着重介绍了载人飞船自主导航系统的组成,自主导航的算法。最后提出了发展我国飞船自主导航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4.
自学习自适应INS/Doppler组合导航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引入文[1]提出的自学习适应Kalman滤波,而将氢此组成的具有自学习功能的智能组合导航系统直接建立在噪声分布密度的异步自学习估计上,由于此时的LAKF在每次重复滤波实验后可离线异步地学习模型与量测噪声的统计特性,从而可有效地避免滤波发散现象并能确保实时性。文中结合某飞行器,对INS/Doppler组合导航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所得结果十分满意。  相似文献   
125.
基于H∞滤波技术的GPS/INS全组合导航系统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赵伟  袁信  林雪原 《宇航学报》2002,23(3):39-43
本文根据H∞鲁棒滤波理论,提出了基于H∞滤波技术的GPS/INS全组合导航系统。该系统仅含有位置误差、速度误差和平台误差角9维状态,并利用GPS和INS的位置、速度和姿态观测信息对全部状态进行观测,组成全松组合导航系统,由H∞滤波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文中对提出的全组合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状态估计精度较高,系统鲁棒性好,便于工程实现,坚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6.
GPS/惯性组合导航系统导航性能的仿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卡尔曼滤波的基本原理和几何精度因子GDOP的物理意义出发,并结合实例的仿真计算结果,讨论GPS/惯性组合导航系统的定位和测速精度。结果表明:由于位置和速度的双重组合,且由于卡尔曼滤波具有利用以前所有测量值的能力,以及综合利用GPS和惯导信息的能力,所以组合系统的精度虽仍与GDOP有关,但却高于单独利用GPS接收机点解法得到的定位和测速精度,其中定位精度的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7.
本文分析了航天飞机上升与轨道过渡飞行阶段的制导-导航控制装置及其分系统,并介绍了冗余系统数据选取办法。描述了四框架惯性平台框架配置与运载火箭姿态角的关系、工具误差模型与其修正方框图。最后,介绍了航天飞机制导-导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相似文献   
128.
本文以多用途载人飞船为背景,研究再入的制导、导航与控制的任务、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一些数字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29.
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单通道控制的自动驾驶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伯炎 《上海航天》1998,15(5):54-60
导弹采用单通道控制,虽然系统简单,但控制技术复杂。从这类自动驾驶仪特点出发,在介绍其功能、组成、控制方式基础上,对设计、分析、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和方法,并对此类驾驶仪的数字化问题提出了设想和看法。  相似文献   
130.
张志  袁建平 《宇航学报》1996,17(3):68-72
由于GPS系统的特点以及低轨道空间的特殊应用环境,使得GPS在空间上的应用存在着与地面应用所不同的特点,本文着重分析这些空间特点对GPS定位实现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对空间用户而言,GPS卫星对用户的覆盖有着不同于地面的特点,但可以看出,对900公里高度以下的低轨用户,GPS卫星对用户的覆盖不会比地面更差。同时,电离层延迟误差影响大大降低,对流层延迟误差可以不予考虑。GPS系统本身已对相对论效应的长期项影响作了校正,但对空间用户必须重新考虑。由于空间用户运动的规律性,及我们可能对诸如信号的Doppler频移,多路径干扰等成份作较为准确的估计并加以补偿,从而可能获得高于地面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