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5篇 |
免费 | 181篇 |
国内免费 | 7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75篇 |
航天技术 | 251篇 |
综合类 | 88篇 |
航天 | 1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1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65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54篇 |
2010年 | 53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53篇 |
2006年 | 70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原始数据生成(RDG)是导航系统设计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其生成的数据可进行导航系统链路预算和误差预算,也可用来对完好性处理工具(IPF)和轨道与同步处理工具(OS-PF)的算法进行调整和确认。然而原始数据生成涉及到如天文地理、物理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模型,不同模型之间的接口关系十分复杂,使得将这些模型集成并实现仿真验证功能变得十分困难,也难以有效实现仿真模型的可重用性和可移植性。基于SMP2标准的仿真系统设计开发方法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文章介绍了原始数据生成的概念,并在面向对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MP2规范的模型集成开发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302.
研究了2D-C_f/Si C复合材料在空气中,温度分别为700℃和900℃,蠕变应力分别为50MPa、75MPa和100MPa条件下的蠕变断裂及损伤机理。运用拉森-米勒参数法拟合材料的蠕变断裂时间,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其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以进一步揭示其蠕变断裂机理。结果表明:2D-C_f/Si C复合材料的蠕变断裂寿命与温度和应力密切相关,较高温度或应力会降低材料的蠕变断裂寿命;在蠕变过程中,材料除发生应力损伤外,还会发生氧化损伤;2D-C_f/Si C复合材料的氧化损伤比应力损伤对蠕变断裂时间有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3.
本文通过对热压合成制备的SiC MoSi2 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及其断口形貌分析 ,结合硬度、抗弯强度、断裂韧度等力学性能和孔隙率、晶粒度的测试 ,初步探讨了SiC颗粒强韧化MoSi2 复合材料的效果和机制。 相似文献
304.
本文介绍了CO2 焊模糊波控逆变电源的原理 ,对其焊接性能与带电子电抗器的平特性逆变电源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模糊波控逆变电源无论在焊接飞溅量 ,焊缝成型及可控性 ,还是在焊接过程的稳定性上都较带电子电抗器的平特性逆变电源有很大的提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05.
将TaSi2引入到ZrB2-20%SiC中得到ZrB2-10%SiC-10%TaSi2,并在1 000、1 200、1 500和1 650℃有氧条件下分别氧化5、15和30 min。复合材料通过热压烧结法制备(1 950℃/30 MPa/30 min),并通过XRD及SEM等方法对氧化后的质量变化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aSi2的引入提高了ZrB2-20%SiC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但是在1 200℃以上温度氧化时,ZrB2-10%SiC-10%TaSi2的抗氧化性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06.
采用SHS法合成了Ti_2Al C、TiB_2、TiC三相复合陶瓷粉体;应用SPS技术制备了Ti_2AlC/TiB_2/TiC块体复相陶瓷材料;采用XRD、SEM和EDS等手段对复相材料的相组成、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所制备的复相块体陶瓷中,Ti2Al C为基体相,TiB_2和TiC弥散分布于基体相中;复相块体陶瓷具有高的致密度,为99.6%;显微硬度平均为12.96 GPa;断裂韧性为45.28 MPa·m~(1/2),这为下一步研究其可加工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07.
308.
309.
邻-邻位亚甲基桥是酚醛树脂主体结构单元之间的主要链接方式之一。采用Gaussian 09中的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d,p)方法,对邻-邻位亚甲基桥型模型化合物邻位双羟苯基甲烷(2BHM)的热解反应机理进行了量子化学理论研究。设计了5种热解反应途径,对每种反应途径的反应物、产物和过渡态的结构进行了能量梯度全优化,并对过渡态进行了IRC验证。计算了各反应途径的标准动力学参数,最后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Path3为2BHM的最优热解路径,对应的产物为苯酚和邻甲酚,所有路径的终产物中均有苯酚,且CO_2要比CO更容易生成。热解实验结果显示热解产物中苯酚含量最高,而CO并未出现。这说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同时也表明应用量子化学计算理论研究酚醛树脂的热解机理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10.
以莫来石纤维和玄武岩纤维为主要成分,以硅溶胶为黏接剂制备的隔热瓦作为增强体,真空浸渍SiO_2溶胶后经过凝胶、老化和超临界干燥工艺制备隔热瓦/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并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和隔热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玄武岩纤维具有更细的直径和含有一定量的红外辐射抑制成分,随着隔热瓦中玄武岩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室温热导率从63 mW/(m·K)降至47 mW/(m·K),在热面600℃持续15 min条件下的背面温度从200℃降至117℃,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隔热性能;但因玄武岩纤维的使用温度显著低于莫来石纤维,复合材料的高温线收缩率增大,热稳定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