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0篇 |
免费 | 47篇 |
国内免费 | 5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94篇 |
航天技术 | 61篇 |
综合类 | 18篇 |
航天 | 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2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室内环境中,无线信道中的非视距和多径传输等效应严重影响了到达时间(TOA)定位系统的测距值精度,从而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和定位误差。将测距值优化抽象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在实现视距/非视距(LOS/NLOS)场景识别的基础上,利用TOA测距误差模型和“目标-基站”间的几何约束为序列二阶非线性规划方法设置合理的初始值,建立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对定位测距值进行了有效校正。利用典型的TOA测距误差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利用具有TOA测距功能的无线定位节点在办公环境中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优化后的测距值精度明显优于原始测距值和传统的测距值修正方法,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J.T. Rudd D.M. Oliveira A. Bhaskar A.J. Halford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19,63(1):317-326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emporal and spatial magnetosphere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interplanetary (IP) shocks with different inclinations and speeds on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A data set with more than 500 IP shocks is used to identify positive sudden impulse (SI+) events as expressed by the SuperMAG partial ring current index. The SI+ rise time (RT), defined as the time interval between compression onset and maximum SI+ signature, is obtained for each event. We use RT and a model suggested by Takeuchi et al. (2002) to calculate the geoeffective magnetospheric distance (GMD) in the shock propagation direction as a function of shock impact angle and speed for each event. GMD is a generalization of the geoeffective magnetosphere length (GML) suggested by Takeuchi et al. (2002), defined from the subsolar point along the X line toward the tail. We estimate statistical GMD and GML values which are then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We also show that, similarly to well-known results for RT,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or the GMD and impact angle is found for shocks with high speeds and small impact angles, and the faster and more frontal the shock, the smaller the GMD.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magnetospheric response depends heavily on shock impact angle. With these results, we argue that the prediction and forecasting of space weather events, such as those caused by coronal mass ejections, will not be accurately accomplished if the disturbances’ angles of impact are not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within model and observation scheme capabilities. 相似文献
23.
针对基于Hausdorff距离HD(Hausdorff Distance)识别法存在识别速度慢和对星敏感器镜头旋转特别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Hausdorff 距离进行星图识别的改进算法,它采用有向距离和绝对距离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恒星的空间结构信息,构建有向距离匹配模型;根据镜头旋转特性,建立绝对距离抗旋转模型;对两种模型测试研究确定加权因子,同时选取恰当的匹配识别门限,最终实现匹配识别的性能达到最优.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不但保持了原有算法的高识别率,强抗噪性,而且还具有更快的识别速度和好的抗旋转特性.它在实际工程中已得到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4.
提出一种基于星间角距不变原理的多视场(FOV)星敏感器结构参数标定方法.这种方法以欧拉角表征多视场星敏感器各个子视场之间的旋转关系,利用识别得到的各个视场星点的坐标信息和赤经赤纬信息,计算出多对星光矢量来建立标定模型和目标函数,然后使用L-M算法优化目标函数并解算出各个子视场之间的结构参数.此方法不需要外部姿态测量仪器辅助,可用于在轨和地面标定.在全天球随机抽取多个姿态生成多视场的仿真星图用于标定,并采用星内角统计偏差作为结构参数标定精度的评价指标.这种方法能够准确求解多视场星敏感器的结构参数.星内角统计偏差的平均值在星点位置噪声标准差为0.1像素的仿真试验中为1.3",在外场观星的实际试验中为6.4". 相似文献
25.
针对拦截器使用耗尽关机固体燃料发动机的情况,设计了大气层外目标拦截的速度增益导引方法。导引律中根据Lambert导引确定指令推力方向初值,利用剩余速度增量信息,计算惯性速度增益下的预测脱靶量,使用Kepler轨道摄动方程计算消除脱靶量所需的速度增益修正,根据惯性速度增益和速度增益修正之和确定指令推力方向。给出了一种计及J2项引力摄动影响的滑行段弹道预测半解析方法,减少导引律运算量,降低导引方法误差;导引律中引入了剩余速度增量测量环节,增强了导引精度对推进系统参数的鲁棒性。与传统的通用能量管理(GEM)导引相比,采用该导引律拦截远程目标时指令推力方向平稳、变化范围小,脱靶量降低了两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6.
27.
介绍了一种在中,小范围内,采用激光定位,超声测距的新型测量仪器,该仪器以单片微处理器为核心,对不同的测量距离,采用不同频率的超声波,结合信号处理方法,从而实现0.6~14m范围内高精度实时测量目标距离,其测量相对误差优于1%。 相似文献
28.
29.
多目标优化问题是工程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已有的方法在解决3个目标以上的高维优化问题时效果欠佳.如何进行有效的个体选择是求解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关键.针对该问题,提出了求解高维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子目标进化算法.从理论上证明了多目标优化问题Pareto非支配解的求取,可通过子目标函数值排序,先行选择进化种群中部分非支配解;然后,根据排序信息有选择性地比较进化种群中的元素,减少了比较次数,从而快速获得非支配解集.同时,提出归一化函数差值的Minkowski距离"k近邻"距离计算方法,在进化过程中应用到密度函数中,加速了收敛速度.同当前求解高维多目标优化的算法,在对标准测试函数的计算性能上进行比较,统计结果显示了所提算法在性能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30.
舰载机偏中心定位弹射起飞弹射杆载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舰载机偏中心定位,建立了六自由度弹射起飞动力学模型,对偏中心弹射过程中弹射杆受载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讨论了初始偏心距离和起飞重量对弹射杆载荷的影响,并详细论述了其动力学成因。研究结果表明:飞机的滚转运动是导致弹射杆承受较大弯矩和扭矩的主要原因;弹射杆弯矩和扭矩随初始偏心距离的增大而迅速增大,但其轴向拉力受初始偏心距离影响较小;在弹射滑跑初始阶段,弹射杆的轴向拉力、弯矩以及扭矩随起飞重量的减小而增大,而在弹射滑跑后期,弹射杆所受载荷则随起飞重量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