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75篇
航空   384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4):538-555
The quenching-spinning (Q-S) process, i.e., shear spinning after blank quenching, has been increasingly utilized to form 2219 aluminum alloy complex thin-walled components. However, the changes in material property, shape and stress of the blanks after quenching will affect the spinning forming precision. In this study, the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hese effects a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a combined finite element (FE) model including blank quenching and component spinning proces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crease of material strength and the existence of distortion of the quenched blank lead to a notable increase in the non-uniformity of the circumferential compressive stress in the spinning area and the increase of the flange swing height during spinning. These changes result in an increase in the wall thickness and component-mandrel gap of the components. The quenching residual stress has little effect on wall thickness and roundness but can noticeably reduce the component-mandrel gap. This is because that the existence of quenching residual stress of the blank can lead to the decrease of the maximum circumferential compressive stress of the workpiece in spinning and an obvious drop in the maximum compressive stress after reaching the stress peak. Quenching distortion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roundness. Moreover, the optimized installation way of the blank for spinning is obtained.  相似文献   
102.
为了研究进气旋流畸变对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设计了一种能够产生典型对涡与整体涡可变弯度叶片式旋流畸变发生器。结合正交仿真试验设计方法,分别以对涡旋流强度为优化目标和以对涡旋流强度、整体涡旋流强度和整体涡总压恢复系数为综合优化目标对旋流畸变发生器的几何参数,包括叶片稠度、叶片数量以及轮毂比等进行气动优化设计,并采用CFD数值模拟仿真研究了旋流畸变发生器生成旋流特征。经过单指标优化分析,旋流畸变发生器生成对涡旋流强度最高可达24.60°,整体涡旋流强度最高可达38.73°。经过多指标综合优化,旋流畸变发生器生成对涡和整体涡的总压恢复系数分别提高了4.26%和3.57%。叶片式旋流畸变发生器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试验周期短等优点,并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3.
静止图象的多值分块编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二值分块编码分块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值分块编码方法。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使编码图象的分块失真减小到几乎不能察觉,输出码率降低到1.36比特/象素左右,而且文中提出的分类算法十分简便。  相似文献   
104.
一种提高景像匹配算法抗灰度畸变能力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冈  缪栋 《上海航天》2002,19(1):42-44
为了有效消除巡航导弹景像匹配中制导图度畸变对匹配精度的影响,在定性分析制导图灰度畸变数学误差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图像灰度最小化的定义及实现方法,通过对制导图的灰度最小化预处理,提高了匹配算法的抗灰度畸变能力。结合经典的灰度归一化积相关景像匹配算法,分析并验证了这一处理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假定图象信号和附加噪声是相互独立的零均值二维齐次高斯随机场,且二次可微。导出了有几何失真时均方差图象匹配算法的局部精度公式,分析了几何失真和噪声对匹配精度的影响。给出的实例和计算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6.
用渐消卡尔曼滤波器防止捷联惯导系统滤波发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鸿飞  刘鑫  吕隽 《上海航天》2003,20(6):20-23
为有效防止捷联惯导系统滤波发散,根据卡尔曼滤波原理研究了滤波发散的原因,引入了渐消卡尔曼滤波和遗忘因子。对常规卡尔曼滤波器和渐消卡尔曼滤波器的滤波进行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渐消卡尔曼滤波器在工程上可解决捷联惯导系统滤波发散。  相似文献   
107.
遥感图象几何校正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在选好地面控制点后,按最优原则自动构成三角形网。建立三角单元的仿射变换,求出仿射变换系数。为了避免计算仿射系数可能失败,对边框及三角形的长边进行了适当分割。几何校正时,采用了行列式的判断条件及漂浮法的判断技巧,防止了判断失误,提高了运算速度。文中还提出几何校正边界的一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叶片的加工精度及其稳定性对航空发动机的性能有直接的影响,由于叶片的薄壁和曲率多变特点,易受装夹、切削力和残余应力的影响而产生弯曲、扭转变形。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随形固定自适应夹具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可以将叶片无应力装夹,并将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逐层消除。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随性固定自适应夹具加工变形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叶片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变形,提高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09.
为了阐明测点布局对航空发动机进气总压畸变测试结果的影响,利用旋转总压测量耙对5种畸变流场的稳态和动态总 压畸变成分进行了测试,计算了旋转总压测量耙位于不同位置时畸变流场的稳态周向总压畸变指数和动态总压畸变指数,分析了 不同测点布局下总压畸变指数计算结果的偏差。结果表明:测量耙/测点与畸变流场的相对周向位置对总压畸变指数计算结果的 准确性至关重要,对于所分析的5种畸变流场,增加测量耙/测点周向数目并不能使总压畸变指数计算结果的偏差单调减小,但可 降低其对测量耙/测点周向位置的敏感度。基于畸变区域周向分布设计稳态总压畸变测量耙的周向位置,组合使用不同相对半径 处测点对动态总压畸变进行监测,可提高总压畸变指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0.
构建了包络性和可达性分析的原理与公式,定量判定当前测量设备空间位置是否合理,为实现在大尺寸测量方案规划阶段对测量设备的可行空间进行快速有效的规划提供依据。阐述了大尺寸测量系统总体架构与阶段任务划分,定义了包络性与可达性的输入输出关系。论述了包络性与可达性的原理与公式,包括可测量体素和外包络体的定义、数学模型和推导公式以及判定公式。最后,在CATIA环境下开发包络性和可达性分析工具,并以机翼翼肋为例,对该翼肋上待测关键特征进行包络性和可达性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包络性与可达性分析的原理与公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