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3篇 |
免费 | 186篇 |
国内免费 | 7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40篇 |
航天技术 | 95篇 |
综合类 | 78篇 |
航天 | 1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2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43篇 |
2020年 | 31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2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40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28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19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272.
为了解决舰载武器的监控问题,研究了基于CAN总线技术的监控系统。采用温度、湿度、气压和火焰4种传感器,实时测量武器贮存空间内的环境参数。当被测参数超过允许值时,测控计算机发出指令,通过监控节点控制现场设备工作,同时发出报警信号。提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以SJA1000为总线控制器,设计了监控节点的硬件电路和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273.
为了解决大规模车队同时利用短消息业务和通用分组无线业务与多个监控中心进行通信的问题,研究了基于上述两种通道的车辆监控通信模型,详细设计了其中的通信服务器的功能和结构,使其能够支持各监控中心自由选择监控车辆、信息广播、特殊信息优先等服务.为了提高服务器的运行效率,在数据结构中充分采用了以空间换时间的方法,自行设计了监控接口协议,实现时采用了多线程、消息通信和组件技术.系统完成后大量的现场实验结果表明了服务器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74.
275.
在变转速工况下,为了实现叶尖间隙的高精度测量,对电涡流传感器进行了多转速动态标定,基于动态灵敏度曲线提出了变转速工况下叶尖间隙的自适应测量方法,并通过数值仿真和真实扭转叶片试验台测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多转速动态标定方法的测量偏差小于9μm,有较高的动态叶尖间隙测量精度。针对航空发动机测点少且测点多位于机匣上的情况,初步提出了基于叶尖间隙测量的4传感器均布轴心轨迹监测方法,在少测点的条件下实现了叶尖间隙、转子振动的同步监测。搭建原理性简易转子模型并进行测试验证,结果表明:根据所监测叶尖间隙信息能准确提取出转子轴心轨迹,验证了该方法在简单转子模型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6.
277.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负责我国标准时间UTC(NTSC)产生、保持和发播。但是,国家授时中心的UTC(NTSC)保持硬件设备都处在实际应用运行中,不具备作为实验平台的条件,阻碍了对UTC(NTSC)保持工作的研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分析时间保持系统的硬件构成和软件部分,建立了自动监控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具备时间保持的功能,可用于国家授时中心时间保持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278.
考虑到目前暂无法实现机载条件下高压涡轮前温度直接、可靠的测量,提出一种用于涡扇发动机高压涡轮前温度估计的方法.基于涡扇发动机的能量守恒原理,建立高压涡轮前温度与气路参数的热力学关系,进而推导出高压涡轮前温度的6个估计模型.将各温度模型中不易测量的参数以整体的形式作为温度模型系数,并利用某涡扇发动机性能仿真模型建立温度模型系数与可测状态参数的多项式关系,最终确立高压涡轮前温度的组合估计模型.验证结果表明:组合估计方法在发动机健康及性能衰退状态下都具有较高的精度,其性能最好模型的方均根误差不超过1%.与已有线性拟合、神经网络等方法的对比也表明组合估计方法不论在精度还是性能稳定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79.
基于POD降阶模型的非接触端面密封动态监测原理及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端面密封动态性能模型的多维求解复杂性限制了对密封的实时动态监测,为此建立了基于本征正交分解(POD)方法的密封性能求解降阶模型,以获取实时的密封性能特征参数,包括非接触密封微小间隙产生的液膜轴向力及沿着不同方向的液膜力矩.基于降解模型提出了非接触端面密封动态监测的原理,并分析了不同液膜振动频率下的降阶模型的计算误差,完成了对一组不同密封间隙及液膜振动频率下的水润滑端面液膜轴向力及力矩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POD降阶模型的非接触端面密封动态监测能达到较高的分析精度,这对于非接触端面密封的动态控制及研究瞬态启动过程中的密封动静特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