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1篇
航空   48篇
航天技术   83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LVDS电路具备抗共模干扰的能力,以及适应高速信号传输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地应用于卫星有效载荷数据传输;而LVDS器件对线缆的匹配性要求较高.文章在介绍LVDS接口电路的基础上,通过LVDS电路在卫星有效载荷中的工程应用,总结了星载LVDS电路匹配性设计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92.
基于小波降噪的编队卫星相对位置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编队飞行任务中组成编队的卫星之间相对定位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信号的频谱性质,运用小波阈值去噪法探讨了J2项摄动下的卫星相对位置确定。该方法通过对高频分量的滤波,改善编队卫星相对运动位置确定的精度。仿真验证了处理方法的有效性,表明该方法有利于相对定位精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3.
王鹏基  杨涤 《飞行力学》2002,20(3):39-43
用两体相对运动的线性Hill方程进行了小卫星编队飞行队形的初步设计,并给出编队飞行中各绕飞小卫星轨道要素的确定过程,以空间圆形编队为例,在未考虑摄动情况下,通过仿真验证了Hill方程在小卫星编队队形初步设计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4.
195.
同步轨道多星共位位置保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同步轨道多星共位位置保持策略进行了初步研究,阐述了该策略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并提出了对卫星姿控系统及地面测控系统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96.
用于对地观测定位的编队飞行卫星群轨道构形设计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赵军  肖业伦 《宇航学报》2003,24(6):563-568
编队飞行卫星群是一组小卫星,它们具有短的相对距离、相等的轨道半长轴和微小差别的其它轨道要素,它们形成相互伴随运动,并且具有一定的构形。提出将编队飞行卫星群的轨道设计技术应用于对地观测定位卫星系统中。根据设想的要求,针对由四颗伴随卫星围绕基准卫星(或一个虚拟的中心)飞行的轨道设计案例,初步分析了编队飞行卫星群的构形保持,地球引力和大气阻力的摄动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7.
文章简述了中国的3种返回式卫星的发展 ,即FSW—0、FSW—1和FSW—2卫星 ,介绍了返回式卫星各种分系统。文章从卫星遥感成果和搭载科学试验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些成果  相似文献   
198.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 of the retrieved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s of the Ionospheric Radio Occultation (IRO) experiment on board CHAMP (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 with the ground ionosonde profiles for the Polar Regions. IRO retrieved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s from CHAMP are compared with Canadian Advanced Digital Ionosonde (CADI) measurements at two vertical sounding stations well within the Polar Cap, Eureka (geog. 80°13′ N; 86°11′ W) and Resolute Bay (geog. 74°41′ N; 94°54′ W). We compared the ionospheric parameters such as the peak electron density of the F-layer (NmF2) and the peak height of the F-layer (hmF2) for a 3-year period, 2004–2006. CHAMP derived NmF2 shows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ionosonde retrieved NmF2 for both the stations (0.76 and 0.71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or Eureka and Resolute Bay,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hmF2 agreement is not that acceptable (0.25 and 0.37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espectively). The hmF2 from vertical sounding showed less spread than the CHAMP hmF2.  相似文献   
199.
Long-term photometric signature study of two GEO satellit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satellit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for unique high-orbit stationary characteristics. Long-term precise investiga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observation of GEO satellites, since it can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satellites’ operation state, discrimination and early warning analysis. Ground-based optical-electronic devic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observation. 4-month photometric signature variation of two satellites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successive observations using the 1.56-meter telescope of Shanghai Astronomical Observatory (SHAO).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long-term brightness change mainly results from the sun declination angle and regular orbit maneuver. Moreover, the solar panel offsets of the two satellites are analyzed and found to be approximately 4 degrees. Estimation of photometric accuracy reaches 0.15 mag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CD drift-scan optical-electronic technique.  相似文献   
200.
冯娜  季启政  张絮洁  唐小金  张宇  杨勇  唐旭 《航空学报》2021,42(9):424469-424469
多层隔热组件包覆于卫星外表面,占据了整星表面的60%以上,既是必要的热控组件,也是抑制空间强电磁环境源的重要载体。相较于卫星内部组件,星表直接面临高能粒子的冲击与作用,导致其在轨面临的静电威胁极为严峻。其本质原因是高能电子穿透多层隔热组件的面膜,沉积于多层组件内部间隔层,进而在介质材料层形成了内建电场,造成静电放电效应。针对多层隔热组件的复合结构特点,建立了合理优化的内带电物理模型及其计算模型,模拟了GEO环境电子在典型多层隔热组件电子输运过程,进而计算明晰了间隔层涤纶网的电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GEO恶劣电子辐射环境下,多层涤纶网充电电场强度可高达9.7×108 V/m,存在放电风险;涤纶网接地边、角处的电场强度最高且电场畸变幅度巨大;多层充放电风险主要来自涤纶网与反射屏之间的非紧密接触而伴随的不良接地情况,建议通过加密棉线缝合间距以提升涤纶网与反射屏的接触效果,从而降低多层的充放电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