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9篇 |
免费 | 604篇 |
国内免费 | 75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664篇 |
航天技术 | 680篇 |
综合类 | 370篇 |
航天 | 7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63篇 |
2022年 | 115篇 |
2021年 | 161篇 |
2020年 | 164篇 |
2019年 | 174篇 |
2018年 | 158篇 |
2017年 | 157篇 |
2016年 | 178篇 |
2015年 | 152篇 |
2014年 | 221篇 |
2013年 | 192篇 |
2012年 | 241篇 |
2011年 | 237篇 |
2010年 | 247篇 |
2009年 | 233篇 |
2008年 | 210篇 |
2007年 | 249篇 |
2006年 | 164篇 |
2005年 | 142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104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79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8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THEMIS卫星观测到通量传输事件(FTE)的同时,也在磁层侧涡流区域观测到强磁场扰动现象.利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分析磁场扰动频谱特征发现:大约在FTE的扰动频率(约0.1Hz)处,功率谱密度达到峰值;在质子回旋频率(约1Hz)至64Hz的频段内,功率谱密度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减小,服从幂律分布P0 f-α.因此,可以认为这些磁场扰动为低纬边界层中的动力学磁场湍流.研究结果表明,当低纬边界层(Low Latitude Boundary Layer,LLBL)中卫星相对磁层顶或FTE的位置越来越远时,功率谱密度与功率谱斜率α(幂律指数)降低,但FTE所在的方位角或低纬磁层顶的磁地方时对幂律指数α和功率谱密度没有显著影响.这些观测特征表明移动的FTE是磁场湍流的源.磁层顶上的大规模扰动(如FTE)和相关的磁场湍流从动力学尺度揭示了磁鞘与磁层的类黏滞相互作用.然而低纬边界层中FTE磁层侧涡流形成所需的黏滞性是否可由磁场湍流来提供还需要验证. 相似文献
994.
旋转对光滑U形通道内换热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在通道进口雷诺数从6100~25100,旋转数从0~0.26的范围内,实验研究了旋转对光滑U形通道的换热特性的影响。通道长度与水力直径的比值为23,通道平均旋转半径与水力直径的比值为24。结果表明,静止状态下,通道局部努塞尔数随雷诺数增加而增加,但其沿程分布规律基本不变。旋转状态下,第一通道前后缘换热差异随旋转数的增加而增加,在第二通道中正好相反。旋转对第一通道中部转静努塞尔数比的影响最大,而弯道效应则主要影响转弯段及第二通道上游的换热。 相似文献
995.
表面充电是最早被人们发现的空间环境效应, 是由空间环境引起的航天器异常和故障的主要诱因之一. 采用较精确的金属二次电子发射公式和局部电流平衡模型, 在无光照的情况下, 对不同表面材料及不同几何形体的航天器表面充电电位进行计算, 并绘制了表面材料的充电电位与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及次级电子发射系数和曲线图得知, 航天器阴面充电电位与表面材料的原子序数、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和入射离子引起的次级发射系数均有关. 该计算对航天器表面材料的选取和设计工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6.
为了研究压气机旋转盘腔换热特性,实现准确求解转盘表面传热系数,引入二维贝叶斯方法,此方法采用先验分布优化测温误差,并且更加符合转盘的二维特性。通过加入噪声的模拟数据验证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无测温误差时方法的平均误差是3.2%,有测温误差时方法的平均误差是10.6%,并分析了误差来源。通过与已有实验结果对比,发现方法更适用于计算转盘迎风面与背风面传热差异较大时的表面传热系数,平均相对误差为9.6%,满足实际工程精度的要求。通过改变盘面温度测点数量,发现测点增加会提升计算精度,并采用统计抽样理论分析原因,发现在可接受误差为10%时,所需要的测点数量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高焓离解环境下热防护材料所承受的气动热载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材料表面催化特性的影响。根据高焓服役环境特征和热防护材料表面催化特性的发展现状,重点综述了材料表面催化反应机理和不同尺度的催化模型,分析、比较了催化特性地面测试与评价方法以及典型热防护材料表面催化特性的影响因素,简要总结了国内现阶段相关催化特性研究的初步成果,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催化特性测试与表征方法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为有效改进热防护材料表面催化特性试验测试技术、准确预测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环境,从而实现热防护系统的精细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