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15篇
  国内免费   86篇
航空   610篇
航天技术   41篇
综合类   4篇
航天   3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01.
Abstract The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elliptic airfoil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case of conventional airfoil for Reynolds number varying from about 10~4to 10~6.In order to reveal the fundamental mechanism,the unsteady flow around a stationary two-dimensional elliptic airfoil with 16%relative thickness has been simulated using 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and the γ-Reθt transition turbulence model at different angles of attack for flow Reynolds number of 5×10~5.The aerodynamic coefficients and the pressure distribution obtained by computa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numerical method works well.Through this study,the mechanism of the unconventional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airfoil is analyz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the computational predictions coupled with the wind tunnel results.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boundary layer transition at the leading edge and the unsteady flow separation vortices at the trailing edge are the causes of the case.Furthermore,a valuable insight into the physics of how the flow behavior affects the elliptic airfoil’s aerodynamics is provided.  相似文献   
402.
民用飞机增升装置中的流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增升装置设计受到各种约束条件的限制,难以充分发挥增升效果,甚至无法达到飞机对增升效果的需求,而流动控制技术可以弥补这些缺陷。通过搜集大量文献,阐述了襟翼涡流发生器、主翼后缘偏折技术、ZHU’s襟翼、自激励运动襟翼、零质量射流、等离子体技术、MEMS技术以及动力增升等各类主动控制技术的工作原理,增升效果分析以及具体应用情况等。结果表明,这些流动控制新技术对于进一步提高民用飞机的增升效果具有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03.
固体火箭喷管两相粘性跨音速流场计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进行了固体火箭喷管两相粘性湍流跨音速流场计算.粘性的气相控制方程用隐式近似因子分解法求解,粒子方程采用跟踪粒子轨迹的特征线法求解,粘性湍流选用代数模型,气相和凝相充分地偶合.CFL数可以取500左右,收敛速度快,使粘性两相跨音速喷管流场计算耗费的机时达到工程计算可以接受的程度.通过计算,获得了在粘性和粒子同时作用下的流场参数分布.这对固体火箭发动机流场需要同时考虑粒子和粘性作用的专题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04.
文中以SIMPLE方法为基础,采用k-ε两方程湍流模型,发展了一种模拟燃烧室内三维湍流内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通过对四种冷流状态进行数字模拟,初步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已有实验结果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405.
微型离心叶轮流动损失分析与削弱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杰  钟榈  黄国平 《推进技术》2013,34(7):904-910
为了研究削弱微型离心叶轮内损失、提高其性能的方法,采用S-A湍流模型对微型涡喷发动机离心叶轮流动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流场中存在的三个主要涡流区是显著的损失源,它们的形成机理与通道内展向静压分布不均匀性造成的压力梯度有关.因此,从改善展向压力分布的角度对叶轮进行了改进设计以削弱流动损失.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叶轮轴向长度、分流叶片前缘的位置和形式以及主叶片的叶片角分布可改善子午流道、分流叶片吸力面和通道内S2流面等处的展向静压分布,使之变化减缓、梯度降低,从而削弱了涡流的损失,使堵塞流量增加了约15%,叶轮峰值效率提高约7%,压比提高约6%.  相似文献   
406.
郭爽  陆华伟  宋彦萍  吴锤结 《推进技术》2013,34(11):1466-1473
为探明附面层抽吸技术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及其与栅内旋涡结构的关联,通过十个横截面的实验测量结果研究了高负荷压气机叶栅抽吸端壁附面层前后的主要旋涡结构以其对应损失的演变过程。研究对象为矩形低速扩压叶栅,来流马赫数约为0.23。研究结果表明,端壁附面层的变化对叶栅端区的主要旋涡发展过程影响显著。在原型方案中,壁面涡、尾缘脱落涡的演变过程对应着较高的流动损失,通道涡自身产生的损失较小,主要起到向远离端壁的方向输运低能流体的作用;在流向槽吸气方案中,壁面涡和尾缘脱落涡因端壁附面层径向迁移及角区分离受到抑制而被明显削弱;而来流附面层抽吸方案则最为有效地控制了通道涡的演变过程。   相似文献   
407.
魏宽  苗辉  秦绪山  张常贤 《推进技术》2022,43(6):185-193
为了降低由于大量冷却孔导致的计算资源消耗,采用源项法对带冲击-气膜双层壁冷却结构的Mark II涡轮导叶传热进行了简化数值模拟,并与不采用源项法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冷却孔网格密度以及流量系数经验关系式对源项法模拟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源项法能够基本准确地模拟叶片表面温度分布并且缩短75%的计算时间。当冷却孔进出口面网格最小尺度小于孔径的1/10时,数值模拟结果将不随面网格密度改变。影响模拟精度的主要因素是经验关系式能否准确模拟总冷气流量以及横流对流量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8.
尖端延伸可改变自由剪切层的形成和发展,并对缝翼噪声辐射产生影响。首先,基于 30P30N 多段翼型及 DDES 瞬态流场仿真方法,分析该翼型在两种尖端延伸方式下的压力、湍动能及瞬态涡量等参数的分布趋势;其次,利用 FW-H 积分法分析缝翼的远场噪声声压级与指向性分布特征;最后,基于 ?2ρ 瞬态流场结构分析方法,研究缝翼尖端延伸对剪切层涡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及其对气动噪声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尖端延伸可有效改变缝翼流场参数分布,其中沿剪切层方向延伸,可减弱缝翼凹腔的湍动能强度,减小气流分离涡的特征尺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缝翼噪声的辐射(低频段窄带峰值降低约 3 dB)  相似文献   
409.
张星  姚传奇  蒋榕培  游岳  孙海云  方涛 《推进技术》2021,42(7):1671-1680
为了获得高能合成煤油(GN-1煤油)物化性能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掌握GN-1煤油与现役火箭煤油在应用特性方面的差异,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方法,对GN-1煤油在物化性能(密度、黏度、定压比热容、导热系数、表面张力)变化规律、安全特性(闪点、自燃温度、燃点、爆炸极限、毒性)、流动传热与结焦特性以及点火延迟特性进行了研究,并与火箭煤油进行了对比。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最高温度不超过200℃,最高压力不超过25MPa下GN-1煤油的密度、黏度、定压比热容、导热系数、表面张力实验数据,结合理论计算,获得了GN-1煤油在-40~350℃,0.1~60MPa内热物性变化规律,并与火箭煤油进行了对比。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GN-1煤油的闪点为40℃(低于火箭煤油闪点74℃),自燃温度为305℃(高于火箭煤油自燃温度225℃),燃点为47℃(低于火箭煤油燃点82℃),爆炸极限为0.44%~2.9%(40℃),GN-1煤油和火箭煤油急性经口毒性LD50>5000mg/kg。在入口压力10MPa,流速10m/s,内壁温480℃条件下,GN-1煤油的传热系数比火箭煤油提高14.4%。在采用GH3128高温合金管条件下,GN-1煤油出口油温220℃时试验段平均结焦速率是出口油温150℃时的4.43倍,GN-1煤油316L不锈钢管路中试验段平均结焦速率为GH3128高温合金管路中的22.3%。在970~1105K内,GN-1煤油的点火延迟时间为火箭煤油的55.6%~69.3%。  相似文献   
410.
In aero engine design,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preliminary design will have disruptive effects on the detailed design is the key to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i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on-orthogonal parameter value range caused by the selfconstrained parametric modeling method, a non-orthogonal space mapping method that maps the optimal Latin hypercube sampling points of the traditional orthogonal design space to the non-orthogonal design space is pr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