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390篇
航天技术   55篇
综合类   47篇
航天   1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91.
分离流动对矢量喷管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会民  樊思齐  卢燕 《推进技术》2003,24(5):421-424
采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轴对称矢量喷管三维粘性流场,通过改进人工粘性及其边界条件提高了计算的收敛性和数值模拟的精度。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矢量喷管的分离流动对矢量推进性能的影响,通过同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数值模拟的精度。研究表明,分离流动对矢量喷管的性能参数尤其是有效矢量角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92.
In this work, a macroscopic non-linear constitutive model accounting for damage, inelastic strain and unilateral behavior is proposed for the 2D plain-woven C/Si C composite. A set of scalar damage variables and a new thermodynamic potential expression are introduced in the framework of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cs. In the deduced constitutive equations, the material's progressive damage deactivation behavior during the compression loading is described by a continuous function, and different deactivation rates under uniaxial and biaxial compression loadings are also considered. In damage evolution laws, the coupling effect among the damage modes and impediment effect of compression stres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hear damage in different plane stress state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Besides, the general plasticity theory is applied to describing the evolution of inelastic strain in tension and/or shear stress state. The Tsai–Wu failure criterion is adopted for strength analysis. Additionally, the material model is implemented as a user-defined material subroutine(UMAT) and linked to the ABAQUS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and its performance is demonstrated through several numerical examples.  相似文献   
593.
对复杂工况下的飞行器异形复合材料贮箱进行设计是比较困难的.本文通过建立异形复合材料贮箱的有限元模型,应用准网络设计法结合有限元数值仿真,对其层合复合材料进行初步设计;分别采用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ASA算法)和下山单纯形算法(DS算法)对复合材料铺层进行优化设计,以使结构质量最小化.结果表明,准网络设计法结合有限元数值仿真可以较好地对复合材料铺层进行初步设计,下山单纯形算法可能使结果落入局部最优解,但计算效率较高,自适应模拟退火算法可以得到全局最优解,但是计算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594.
为了更好地理解旋转帽罩表面积冰的甩脱机理和过程,采用水杯法在万能试验机上分别测得积冰/铝板界面黏附强度值和积冰内部拉伸强度值。参考试验测得的这2个数据,结合内聚力模型(CZM)和扩展有限元法(X-FEM),在有限元软件ANSYS中分别模拟得到积冰与旋转帽罩之间的界面分离区域和冰形内部裂纹路径及其扩展过程,对旋转帽罩表面积冰甩脱的位置和体积作出预测。预测结果与帽罩表面积冰甩脱试验结果作比较,证明了CZM和X-FEM耦合的数值模拟方法可行。为实际工程应用中的热气或者电防冰系统的布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5.
借助Pro/Engineer绘图软件,建立三维浅交弯联机织复合材料及弯曲压头的结构模型,进行弯曲性能研究。借助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探究复合材料在5 mm弯曲位移载荷作用下纤维、树脂和复合材料的应力、应变分布,并对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三维浅交弯联机织复合材料在弯曲载荷的作用下,试样与上、下压头接触处最容易发生弯曲破坏;三维浅交弯联机织复合材料在承载弯曲载荷时,增强体纤维起到主要承载作用,树脂基体起次要承载作用;在5 mm的弯曲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的破坏模式主要是树脂的破碎。  相似文献   
596.
对层压板进行强度分析时同时考虑面内失效和分层损伤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强度预测值。基于复合材料层压板分层机理分别采用Hashin准则和分层因子进行面内损伤和分层损伤的计算,并结合材料性能退化发展了一种能够考虑分层损伤的层压板累积损伤模型。该模型能够模拟层压板面内和分层损伤产生、发展直至最终破坏的完整过程。通过对两种典型复合材料层压板单钉连接接头的失效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传统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相比精度较高,并能有效预测各层间分层损伤的扩展情况。  相似文献   
597.
对一种新的网格生成技术Paving(铺筑 )法 ,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铺筑法用全部都是四边形的网格生成任意的二维几何图形 ,文中研究了算法的理论依据和技术要点 ,并评估了算法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8.
一种典型冲击试验夹具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冲击试验夹具的设计要求,以夹具几何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试件-夹具连接处的期望响应与实际响应差异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同时规定了几何、强度、刚度、体积等约束条件。然后在ANSYS上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采用子问题近似方法进行了动力响应优化求解,获得了合理的优化结果。本文的研究为冲击试验夹具的设计提出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99.
膜片翻转过程中的偏心问题及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属贮箱膜片翻转试验中出现的偏心问题,易造成气液掺混、推进剂泄露等严重后果.为解决膜片的偏心问题,数值计算膜片翻转过程,通过加入弹塑性本构模型引入了显著的数值偏心现象,膜片的最大偏心量约为60mm,且其偏心表现形式与试验中的偏心形式一致性好.提出了改变锥段高度与膜片厚度、环向加筋等方法解决偏心问题,得出了不同方法对数值偏心现象的改善结果.研究表明:增加膜片厚度改善偏心问题效果最好,但同时会显著提高膜片的屈曲载荷与结构质量;改变锥段高度方法次之,但最优锥段高度需根据膜片圆弧旋转段半径进行相应调整;环向加筋方法稍差,但通用性好,且不会显著提高结构质量.  相似文献   
600.
对接结构设计是飞机机翼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其设计的优劣关系到飞机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在分析国外先进民用客机外翼与中央翼对接结构型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两种机翼下壁板与对接肋的连接型式,并对其连接强度和失效模式进行了研究。利用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研究拉伸载荷下对接结构的承载能力,根据计算结果针对对接型式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其破坏模式及钉载分配。最后,比较分析了两种不同结构型式的破坏模式和载荷分配,为关键连接区的结构细节设计提供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