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28篇
航空   238篇
航天技术   75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对接综合试验台轨迹规划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模拟空间两飞行器对接动力学过程的对接综合试验台的平稳对接,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控制的轨迹规划算法。给出了不同初始条件下的规划方法,以及时转动自由度的特殊处理。物理试验结果表明,规划模型能精确控制平台从初始零位运动到主被动对接机构初次接触位置,且最后时刻平台姿态与对接试验的初始条件完全吻合。该算法可直接用于对接综合试验台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2.
针对非线性转子-轴承系统的具体特点,引入扩展方程方法,对采用长轴承模型的刚性Jeffcott转子系统增加约束方程,消除系统分叉的奇异性,使系统的Hopf分叉点在定解条件下得以准确求解。同时,为验证该方法,在相同条件下对该系统进行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扩展方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转子-轴承系统的Hopf分叉点,分析结果为定性控制转子的稳定运行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3.
中心差分Kalman滤波方法在X射线脉冲星导航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由于脉冲星脉冲到达时间的测量需要较长时间,基于传统的扩展Kalman滤波的X射线脉 冲星定轨方法精度较低。为此,提出了将中心差分Kalman滤波应用于X射线脉冲星导航中, 利用中心差分Kalman滤波替代扩展Kalman滤波,通过结合航天器轨道动力学模型和脉冲星观 测信息进行定轨。仿真结果表明,中心差分Kalman滤波方法的定轨精度高于扩展Kalman滤波 方法。  相似文献   
124.
针对内部不确定性以及外部环境摄动的 目标环绕控制问题,在基于反步法的双层制导框架下,利用级联控制思想,提出了 一种圆形轨迹导引下的四旋翼无人机事件触发抗扰环绕控制方法.在轨迹回路中,构建了可满足持续激励条件的 目标位置估计器,保证仅通过视线方位角就能获取可满足最终一致有界条件的目标估计项.随后,基于目标的位置估计结果,设计了 目标环绕控制律生成线速度指令,并通过方向向量场验证了该环绕制导律的有效性,消除了现有李雅普诺夫向量场制导(LVFG)对相对位置和目标速度的依赖.在姿态回路中,通过采用扩张状态观测器(ESO)补偿系统的集总不确定性,设计了基于相对阈值事件触发控制的姿态控制器,在有效降低控制器到执行机构之间信号传输频率的同时,实现了四旋翼无人机对静止/移动目标环绕.然后,借助输入状态稳定性定理证明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案能够实现圆形轨迹导引下四旋翼无人机对静止/移动目标的环绕监视.  相似文献   
125.
    
Clusters of galaxies are self-gravitating systems of mass ∼1014–1015 h −1 M and size ∼1–3h −1 Mpc. Their mass budget consists of dark matter (∼80%, on average), hot diffuse intracluster plasma (≲20%) and a small fraction of stars, dust, and cold gas, mostly locked in galaxies. In most clusters, scal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ir properties, like mass, galaxy velocity dispersion, X-ray luminosity and temperature, testify that the cluster components are in approximate dynamical equilibrium within the cluster gravitational potential well. However, spatially inhomogeneous thermal and non-thermal emission of the intracluster medium (ICM), observed in some clusters in the X-ray and radio bands, and the kinematic and morphological segregation of galaxies are a signature of non-gravitational processes, ongoing cluster merging and interactions. Both the fraction of clusters with these featur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dynamical and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irregular clusters and the surrounding large-scale structure increase with redshift. In the current bottom-up scenario for the formation of cosmic structure, where tiny fluctuations of the otherwise homogeneous primordial density field are amplified by gravity, clusters are the most massive nodes of the filamentary large-scale structure of the cosmic web and form by anisotropic and episodic accretion of mass, in agreement with most of th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In this model of the universe dominated by cold dark matter, at the present time most baryons are expected to be in a diffuse component rather than in stars and galaxies; moreover, ∼50% of this diffuse component has temperature ∼0.01–1 keV and permeates the filamentary distribution of the dark matter. The temperature of this Warm-Hot Intergalactic Medium (WHIM) increases with the local density and its search in the outer regions of clusters and lower density regions has been the quest of much recent observational effort. Over the last thirty years, an impressive coherent picture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cosmic structures has emerged from the intense interplay between observations, theory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Future efforts will continue to test whether this picture keeps being valid, needs corrections or suffers dramatic failures in its predictive power.  相似文献   
126.
雷达终端是雷达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必要采用当前先进的软硬件技术来设计.考虑到雷达终端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雷达的功能要求和系统中的信息流,构建了基于通用微机的模块化、软件化的雷达终端系统,并详细讨论了系统的结构及硬件和软件的设计.系统由通用微机和雷达信号处理板sD754lA来实现,在运行过程中稳定可靠,满足雷达信号数据实时处理和显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7.
加速度计工作过程中,其内部与外界环境存在温度梯度,针对温度变化影响加速度计参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加速度计温控系统被控对象建模的方法。进行了多工作点加速度计升温和降温试验,采用递推增广最小二乘法对被控对象模型进行了辨识,建立了加速度计温控系统被控对象模型和降温模型,计算结果表明,3min后温控系统被控对象模型曲线残差在-0.5~0.5℃之间,降温模型曲线残差在-0.15~0.15℃之间,满足系统对加速度计性能需求,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8.
通用航空服务站功能与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用航空服务站是用来为在通用航空中执行飞行任务的各类通用航空活动提供必要的飞行计划服务、航空气象服务、航空情报服务、飞行情报服务、监视告警服务和应急救援等其他相关支持的空中交通服务系统。本文在分析国外航空服务站功能与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和通用航空发展情况,论述了适合我国的通用航空服务站的功能与结构组成,对于我国低空空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9.
董朝阳  张文强  王青 《宇航学报》2020,41(3):319-328
针对存在不确定非线性动态和外部时变干扰的多无人机系统的时变编队问题,提出了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ESO)的抗扰编队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分布式ESO来估计多无人机系统的不确定性,基于ESO的输出提出了抗扰编队控制律,并提出一套算法来对控制律进行参数选定。然后,通过分析得到基于该控制律下,多无人机系统实现抗扰时变编队所需要的充要条件,并最终严格证明了在满足编队充要条件和基于提出的控制律下,多无人机系统可以稳定实现抗扰时变编队。最后仿真结果表明理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0.
考虑钟差修正的X射线脉冲星导航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自主导航依赖于精确时间的测量,因此星载时钟 钟差对导航性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在原子钟钟差模型和航天器动力学模型基础上,提 出一种考虑星载时钟钟差修正的脉冲星导航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消除钟差 的影响,保证了导航精度,研究结果对脉冲星导航的工程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