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83篇
航空   691篇
航天技术   246篇
综合类   117篇
航天   1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71.
Liulin-5 is a particle telescope developed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radiation environment within the Russian spherical tissue-equivalent phantom o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 Liulin-5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aboard the Russian segment of ISS since 28 June 2007 as an adherent part of the international project MATROSHKA-R. The main objective of Liulin-5 experiment is to study the depth-dose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 orbital radiation field in a human phantom. Additional objectives are mapping of the radiation environment in the phantom and its variations with time and orbital parameters (such as solar cycle, solar flare events, inclination and altitude). Liulin-5 is an active instrument, capable to provide real-time radiation data for the particle flux and dose rates, energy deposition and LET spectra. Data are recorded automatically on memory cards, periodically transported to ground by returning vehicles. In this report we present some first results from data analysis including energy deposition spectra, absorbed dose, dose rate and flux distribution measured simultaneously at 3 different depths of phantom’s radial channel and linear energy transfer (LET) spectrum. Data discussed are for the period July 2007–April 2008.  相似文献   
872.
航天器进入空间环境以后,空间环境分子污染和颗粒污染形成了航天器表面污染层,从而对航天器的各技术分系统产生不同的负面影响.介绍了中外中轨道航天器表面污染物质沉积变化在轨探测结果,并对污染物质沉积量变化和控制因子做初步评估.结果表明,污染物质沉积量在航天器入轨初期的1~2年内受航天器自身出气物质量、放气速率、表面温度及所处的气流方向等因子所控制.初期沉积量大,正是受到航天器入轨后自身出气量大、放气速率较高的控制,同时迎风面比背风面沉积量大.入轨后期表面沉积量长期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降变或缓慢涨落,而且具有全向性特征,因此探讨了具有全向性影响能力的控制因子相关特性,其中高能粒子通量和太阳紫外辐射通量变化可能是主要控制因子.   相似文献   
873.
基于UPF的航天器自主天文导航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红外地球敏感器和星敏感器直接敏感地平的天文导航方法是一种成熟、可靠的自主导航方法。这种导航方法的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都是严重非线性的,且在建立航天器轨道动力学模型时,通常将二阶带谐摄动项建模,而将其他摄动项等效为高斯白噪声,由于这些摄动项都有其精确的模型,通常不服从高斯分布。本文提出将UPF(Unscented Particle Filter)滤波方法应用于航天器自主天文导航,该方法用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得到粒子滤波的重要性采样密度函数,从而克服了标准的粒子滤波没有考虑最新量测信息和UKF只能应用于噪声为高斯分布的不足。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比标准的粒子滤波和UKF更快的滤波收敛性和更高的滤波精度。  相似文献   
874.
文章介绍了太阳电池翼分子污染预估模拟的研究方案,包括分子污染源动力模拟、分子污染沉积过程模拟和分子污染传输过程模拟。根据所建立的污染模型,对“东方红”系列某卫星的太阳电池翼进行分析,得到分子分布密度和能量等值线图。  相似文献   
875.
郭庆  魏瑞轩  许洁  胡明朗 《宇航学报》2011,32(2):336-342
针对现有基于地磁/加速度计的姿态估计算法存在状态误差协方差阵的奇异值和需要准确已知当地地磁矢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姿态估计基本方法。该方法采用修正罗德里格参数(MRPs)表示系统动态,消除了采用四元数法导致的状态误差协方差阵的奇异值问题;根据地磁场缓变的特性,将地磁矢量作为平稳过程加入到状态变量中,使得姿态估计不再需要准确已知当地地磁矢量。针对大初始误差和有色噪声对基本方法的影响,通过引入模型误差预测(NPF)和无迹粒子滤波(UPF)方法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模型预测无迹粒子滤波(NPUPF)的地磁/加速度计的姿态估计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NPUPF方法可在大初始误差和非高斯条件下实现高精度的姿态估计,提高了基于地磁/加速度计的姿态估计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76.
总结和分析了国外对固体火箭发动机中出现的燃烧不稳定问题的理论、数值和实验研究.介绍了国外的研究思路和现状,详细阐述了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燃烧不稳定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目前国外公认的不稳定触发机理--声/涡耦合、抑制措施及预测理论方面的进展,总结了有关发展大型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可能存在燃烧不稳定的相关信息,以期对国内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该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77.
建立天线方向图综合控零模型,构造了一种适合方向图多指标优化的非线性目标函数。针对粒子群算法的快速收敛及全局最优的强搜索特点,应用混沌系统的遍历性和强随机性对算法进行改进,形成混沌粒子群算法,将其应用于发射波束方向图控制,实现了任意指定零陷深度要求的方向图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改进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78.
应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进行了幂律型流体的突缩型管路流动过程仿真。推导了SPH形式的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应用罚方法施加边界条件,应用人工应力消除拉伸不稳定现象,应用XSPH方法规范粒子秩序。提出了幂律型本构关系的SPH求解方法,推导了剪切速率及粘性项的计算公式。应用Poiseuille流算例对本文的幂律型本构求解方法进行了验证,获取了幂律型流体在突缩管中的流动特性,并与水的流动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讨论了流动特性的成因。  相似文献   
879.
文章研究热控涂层GEO带电粒子辐射效应加速试验的参数确定方法。根据轨道带电粒子辐射环境的特点,以效应等效为原则,建立了利用单一能量带电粒子产生的辐射效应模拟轨道带电粒子辐射效应时的等效注量率计算方法,称之为等效能谱模拟技术;并建立了利用高注量率来提高加速试验效率的加速因子计算方法,称之为加速试验的加速因子确定技术。利用这两项技术,研究设计了防静电Kapton二次表面镜GEO电子辐射效应模拟试验的参数。  相似文献   
880.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因防热烧蚀而制约整体射程的问题,创新提出了一种非连续点火助推方案,通过增大助推段射程的弹道设计方法提高飞行器整体射程能力,减轻后续段的射程压力。综合考虑动压、过载、控制和终端高度、速度、弹道倾角等约束条件,以助推段射程最大为目标函数,设计了非连续点火助推段飞行程序和纵向平面弹道优化模型,采用改进的梯度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梯度粒子群算法能有效解决非连续点火助推弹道设计问题,设计的非连续点火助推弹道方案在满足各项约束的同时,助推段射程比连续点火方案提高了8.7倍,射程达到了4 800 km,增程的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