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航空   1684篇
航天技术   192篇
综合类   31篇
航天   2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76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电动帆是一种新兴的无推进剂损耗的推进方式,利用太阳风的动能冲力飞行。电动帆由数百根长而细的金属链所组成,这些金属链通过空间飞行器自旋展开,太阳能电子枪向外喷射电子,使金属链始终保持在高度的正电位,这些带电的金属链会排斥太阳风质子,利用太阳风的动能冲力推动空间飞行器驶向目标方向。针对电动帆轨迹优化问题,提出采用Gauss伪谱法进行轨迹优化,克服了间接法对协态变量初值敏感的缺点。考虑在太阳风暴等原因造成特征加速度改变的情况,基于Gauss伪谱法实现电动帆在线轨迹重新规划,提高电动帆对太阳风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最后以太阳系外探测任务为例,对电动帆和太阳帆的性能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电动帆在星际远航任务中所用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72.
针对地球空间磁场分布特点,提出可用于实现低轨航天器轨道维持、轨道变更的无质消耗推进技术。从基本的磁学理论出发,建立了带磁航天器在地球空间磁场中的飞行磁推力模型,阐述了通过航天器磁性获取无工质消耗连续推力的磁推进概念和原理,阐明了作用机理,提出了磁力矩解耦的磁力线追踪推力策略,给出了磁推进的能力包络和轨道高度保持与提升的典型估算结果。分析表明,当飞行体磁矩达到106Am2量级以上时,可以有效用于600~1000km范围内轨道高度保持或提升。此外,文章还简要分析了实现高磁矩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973.
卫星推进系统每个检漏阶段均需要充入气体进行检漏,充气过程是推进系统内部多余物控制的重点。文章梳理了卫星推进系统检漏充气过程多余物控制的要素,通过大量基础试验得到了详细的试验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多余物控制的各个环节,总结出具有针对性的多余物控制方法。该研究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航天器推进系统的多余物控制。  相似文献   
974.
周亦成  单鹏  朱德轩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1):2621-2632
对适用于高度为10~20km的中速、低速多用途飞行器的双级涡轮增压活塞发动机螺旋桨推进系统的特性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引用涡轮发动机的部件法,建立基于各部件特性的代数数学模型,推进系统各部件工作点则由Newton法求解系统联合工作方程组得到.给出了方程组中的活塞发动机功率保持工作条件及增压器与活塞发动机联合工作条件,分析了推进系统功率保持工况和减功率工况的调节规律,及其对涡轮增压器工作线的影响.分析了推进系统总体及各部件的高度-速度特性.研究表明:该特性计算方法收敛快,一个工况点一般迭代5~6次即可;两个燃气旁通阀的调节规律不但可以满足推进系统的设计目标,同时还可对增压器工作点进行有效的优化调节;该特性计算方法可直接推广到更复杂的多级涡轮增压系统中.   相似文献   
975.
The Sun?s gravity focus at >550 AU is of interest to astrophysicists including SETI scientists, researchers seeking to image extra-solar planets and others. One method for an extra-solar probe to reach the Sun?s inner gravity focus within a human working lifetime (less than 50 years) is to combine solar and nuclear propulsion techniques. Here, we present a non-optimized probe concept including state-of-the-art solar-sail, radioisotope-electric propulsion and giant-planet gravity assists. Application of radioisotope propulsion allows some cross range capability during and after the powered and cruise phases of the flight to >600 AU. Such a capability is likely necessary to fully utilize the solar gravitational lens effect for SETI and astrophysical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976.
阐述了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研究的内涵,从液体动力装置的技术复杂性和严酷的工作环境两个层面对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探讨了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研究两大领域、6个技术分支和23个具体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简要介绍了目前所拥有的研究能力和已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发展思路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77.
密封并充压后的球头-锥面螺接密封结构的漏率不稳定。文章采用卫星推进分系统管路的模拟件,通过搭建试验平台对发动机螺接头加压后的漏率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螺接头漏率随时间呈现4种变化趋势,但漏率值最终均趋于稳定,同时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8.
针对翼身融合布局(BWB)飞机分布式系统一体化研究方法存在计算资源耗费巨大的问题,发展基于多流路体积力的飞机分布式系统一体化计算方法。从沿流线的体积力模型出发,将压气机对气流的作用力用沿流线的源项场代替。将单流路的计算模型加以扩展,综合考虑分布式推进系统与BWB的耦合影响,在分布式推进系统的压缩系统所在区域添加体积力源项,建立多流路体积力计算模型。将其应用于某大型BWB飞机进行一体化数值仿真。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的全周定常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多流路的体积力模型能够在保证一定计算精度的条件下提高至少10倍的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79.
张阳  周洲  郭佳豪 《航空学报》2021,42(9):224977-224977
以分布式电推进(DEP)垂直起降(VTOL)无人机(UAVs)为研究背景,采用基于混合网格技术及k-ω SST湍流模型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 (RANS)方程的多重参考系(MRF)/动量源方法(MSM),对分布式涵道风扇-机翼构型的喷流气动特性进行了高精度准定常的数值模拟。通过对涵道单元/涵道-机翼的实验验证了零来流条件下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高效性,进而对分布式涵道风扇-机翼构型的气动优势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对分布式涵道风扇的转速、间距、涵道风扇旋转方向等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相比于单个涵道风扇,分布式涵道风扇通过喷流的耦合作用大大提升了机翼的气动特性;分布式涵道风扇不同转速的喷流对截面翼型的压力分布和周围流场的速度分布影响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具体数值随转速变化;分布式涵道风扇间距的增大会改善涵道风扇单元的拉力特性,机翼的气动特性会随之降低;涵道风扇合理的旋转方向不仅会使得下翼面喷流区域的高压过渡更加平缓,静压数值更加连续,而且内侧涵道风扇也会被外侧喷流所激励,对机翼的升力特性产生更好的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980.
扑翼飞行器动力系统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鹏  宋笔锋  宣建林  王思琦 《航空学报》2021,42(9):224646-224646
为快速评估扑翼飞行器的航时,便于针对不同扑动翼进行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逐步减少实物验证与试飞,加快扑翼飞行器的研制,基于实验数据参数辨识的方法建立了包含直流无刷电机、电调(ESC)、锂电池和扑动机构等扑翼飞行器动力系统组件的动态模型,其中电机模型相对误差小于10%,锂电池动态模型相对误差小于6%;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洞试验气动数据和功率数据的扑动轴瞬时气动载荷半经验高精度建模方法,解决了气动载荷测量较为困难的问题,模型确定系数大于0.89;集成以上模型后的扑翼飞行器仿真系统还包含扑动翼周期平均气动模型、平尾气动模型和纵向控制模型,确保仿真在动态配平状态下进行,可进行全任务剖面航时仿真,航时仿真与实际试飞结果相比误差小于3%。集成的扑翼飞行器仿真系统采用模块化建模思想,各模型参数独立可调,能进一步应用于扑翼飞行器多学科优化等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