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篇
航空   102篇
航天技术   76篇
综合类   5篇
航天   10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双基推进剂装药包覆层间硝化甘油迁移及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化甘油(NG)向装药包覆层的大量迁移,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它直接关系着发动机装药的使用寿命.本文综述了影响NG迁移的因素和迁移机理,介绍了国内外对NG迁移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的研究,以及NG迁移的检测技术,讨论了NG迁移的抑制技术.  相似文献   
102.
该系统是基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星体标校方法、标准硬件接口及通用软件开发平台的便携式智能型检测系统 ,解决对野外分散站点上的光测设备进行检测、标校、监控和测控网通信联试等技术问题。着重阐述对外场经纬仪进行准确度检测和单项误差调整的自动化星体标校的原理和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提出了一种大相时孔径轻小型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案,给出了设计方案及热分析结果.光学系统工作谱段500~800nm,视场角9°,相对孔径1/1.2,光学系统设计结果良好,弥散斑直径在两个像元尺寸之内,能够满足光学系统对能量集中度和弥散斑的要求.基于光学热补偿理论对光学系统进行了无热化分析和消热设计.通过分析不同温度下的传递函...  相似文献   
104.
光纤陀螺以其优点适合空间飞行器定姿要求,但长期在轨飞行必须对光纤陀螺进行自标定。通常采用高维复杂陀螺模型计算实时性误差,而采用舍去状态量的降维模型影响系统定姿精度。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星敏感器观测,对高维陀螺模型进行可观测度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预测的降维模型,将可观测度较低的状态作为模型误差进行预测估计,保证了系统精度并大大减小了计算量。半物理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精度略高于高维模型自标定方法,计算量仅为高维模型的1/10,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05.
以Kalman滤波为基础,通过将捷联惯导系统和星敏感器所测得的飞行器相关姿态信息进行数据融合,估计出组合导航系统的误差状态量,进而修正捷联惯导系统的位置、速度和姿态角。详细推导了捷联惯导与星敏感器组合导航的算法,并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6.
星敏感器是卫星高精度姿态测量系统中的重要器件,根据其测量可以建立不同形式的星敏感器测量模型,准确分析测量模型中测量误差的特性是保证卫星姿态确定精度的重要条件。本文针对广泛采用的星敏感器光轴矢量测量方程,从几何角度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星敏感器光轴测量的锥面误差模型。在两个锥面参数分别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的条件下,对测量误差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出新的测量误差协方差矩阵。上述研究能够在不增加算法计算量的前提下,从新的角度,更为直观地建立了星敏感器光轴矢量测量模型。最后在仿真实验中,将新的锥面误差测量模型应用于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的姿态确定方法中,结果表明了利用该测量模型进行姿态确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研究用2个红外地球敏感器和1个星敏感器实现卫星自主导航的方法,地心矢量的测量精度是影响导航精度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地心矢量的测量又受到地球扁率的影响.研究地球扁率对地心矢量测量的影响,并提出一种零姿态扁率误差补偿方法,通过仿真验证了这种导航方法及扁率误差补偿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8.
动态因素对星敏感器测星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捷联惯导系统中,星敏感器直接固定在弹体上,在动态环境下工作.本文根据光学成像原理、快门速度和图像传感器上星点移动速度等,建立了动态条件下星敏感器所获星点光斑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仿真得出了曝光时间与动态星点像元能量最大值的关系、不同曝光时间下的动态星点定位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动态星点像元能量最大值不能随着曝光时间的延长始终增大,动态星点形变对星点定位精度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09.
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 (JAXA) has proposed an active debris removal using electro-dynamic tether to reduce large space debris in the low-Earth orbit. However, a tether strand is thin but long enough to have a large area so that it is vulnerable to small particles. This vulnerability might be the weakest point of a tether system against orbital debri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weakest point, a double tether system, in which two tether strands are tied together at even intervals to form equally spaced loops, has been suggested as one of the promising candidat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mathematical approach to estimate the survival probability of a double tether system and then apply the approach to evaluate the mission success rate of the active debris removal using electro-dynamic tether that JAXA has proposed. It can be concluded the countermeasure to get enough success rate can be obtained. The result is simulated for Advanced Earth Observing Satellite II (ADEOS-II) re-entry from 800 km sun synchronized orbit to atmosphere.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mission success rate over 90% can be obtained with number of loops over 1000 and 10 mm clearance between two strands.  相似文献   
110.
Chang'E-1, the first lunar mission in China,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on October 24,2007, which opened the prelude of China's Lunar Exploration Program. Later on, the Chang'E-2 and Chang'E-3 satellites were successfully launched in 2010 and 2013, respectivel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cience objectives, various payloads boarded the spacecraft. The scientific data from these instruments were received by Beijing and Kunming ground stations simultaneously. Up to now, about 5.628 Terabytes of raw data were received totally. A series of research results has been achiev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ain scientific results and latest progress from Chang'E-3 mi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