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49篇
航空   530篇
航天技术   218篇
综合类   98篇
航天   10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81.
郑峰婴  刘龙武  程月华  陈志明  成锋娜 《航空学报》2019,40(6):322727-322727
针对复合式旋翼飞行器操纵冗余多模式切换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赋权多目标混合优化的控制分配策略。该策略根据复合式旋翼飞行器过渡模式舵面操纵特性,建立飞行器带约束过渡过程控制分配模型;设计混合多目标优化性能指标评价函数,有效处理操纵量控制受限、交叉强耦合及非线性特性,并减少舵面耗能;采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动态更新操纵量及控制通道的权系数矩阵,提高控制面操纵效率,加快优化搜索速度,快速求解过渡过程多目标控制分配变量。该策略实现复合式旋翼飞行器模式切换过渡过程实时有效地操纵量控制分配,保证飞行器快速准确跟踪控制指令的能力。同时,通过多目标控制分配策略,飞行控制系统不需要增加额外的模式切换控制器,降低系统设计难度,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782.
基于逆向射流抑制封严篦齿泄漏流动的数值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直通型篦齿通道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建立了9种封严结构模型,重点研究了位置和角度变化时逆向射流对篦齿内部流场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模型下篦齿前后压比与泄漏系数的关系,发现各工况下的逆向射流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够增强篦齿的封严效果,并且射流角度越小,密封性能越佳,射流位置在第一节齿腔中间时,抑制泄漏的效果最佳,当射流角为45°,射流位置在第一齿腔中间时,泄漏系数相对不带逆向射流时能够降低11.5%。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带逆向射流的二维直通型封严篦齿实验,在不同的压比下,用PIV分别测量了3种射流角度和3种射流位置下的篦齿通道内部流场,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变化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783.
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网络计划资源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粒子群优化算法在网络计划资源优化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网络计划中工期固定一资源均衡优化问题的优化目标和数学模型;然后,详细介绍了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网络计划资源优化的算法流程及其编程实现,对典型网络计划进行优化的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可以较好地实现网络计划资源优化。  相似文献   
784.
气路颗粒静电监测技术及实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介绍了发动机气路荷电颗粒产生的机理、静电传感器原理以及气路静电监测技术的原理,然后介绍了模拟试验装置和试验过程,并通过实验的方法对静电监测技术进行了研究,最后通过小波分析的方法对实验信号的能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为大颗粒产生的感应信号的幅度要大而能量分布集中在低频段,而细小颗粒产生的感应信号幅值较小,信号能量分布集中在高频段,实验结果为在气路监测中辨别异常颗粒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表明了基于颗粒静电监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85.
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邻域粗糙集-神经网络的发动机智能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基于邻域粗糙集模型的属性约简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属性约简,然后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替代传统BP算法来训练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再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航空发动机气路故障进行诊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神经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减少了网络训练时间,提高了诊断精度.  相似文献   
786.
研究了轴向载荷下,对3种S iC粒子(5,20和60μm)增强的2024铝合金复合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颗粒尺寸的影响。复合材料疲劳裂纹扩展速率随颗粒尺寸增加而减小。去除裂纹闭合影响后,3种复合材料间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差消除了,但是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速率低于2024铝合金的。  相似文献   
787.
研究不同粉末粒度Al-9.0?-1.8%Mo-1.7%Si/5%(Zn-30%Al)金属/金属复合材料的组织、拉伸性能和阻尼性能.快速凝固粉末由气体雾化制备,选取平均粒度d50分别为27.3,36.2,41.6μm粉末装入包套,经除气,再热挤压制成棒材.结果表明,粉末粒径越粗,强化相越粗大,呈团聚体存在,且有偏聚现象,材料的强度明显下降,室温下粉末较细材料的阻尼性能较好,高于100℃时粉末粒度较粗材料的阻尼性能好.  相似文献   
788.
Observations of H2 line emission in galactic and extragalactic environments obtained with the Infrared Space Observatory (ISO) are reviewed. The diagnostic capability of H2 observations is illustrated. We discuss what one has learned about such diverse astrophysical sources as photon-dominated regions, shocks, young stellar objects, planetary nebulae and starburst galaxies from ISO observations of H2 emission. In this context, we emphasise use of measured H2 line intensities to infer important physical quantities such as the gas temperature, gas density and radiation field and we discuss the different possible excitation mechanisms of H2. We also briefly consider future prospects for observation of H2 from space and from the ground. Based on observations with ISO, an ESA project with instruments funded by ESA Member States (especially the PI countries: France, Germany, The Netherland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and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ISAS and NASA.  相似文献   
789.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开裂力学性能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hosh提出的Voronoi单元有限元方法,构造能够反映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基体和夹杂界面产生脱层的新单元,结合网格重划分技术,模拟含任意随机分布夹杂的复合材料界面开裂的力学性能。为了分析夹杂和基体之间脱层对细观结构演化和宏观性能的影响,采用了临界节点移动技术。编制的有限元程序,能够描述界面逐步脱离过程和应力场的变化。计算实例和普通有限元方法进行比较,证明其精度完全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790.
轴流压气机转子尖部三维复杂流动Ⅰ——实验和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低速大尺寸压气机实验台上,利用体视图像粒子测速(SPIV)技术测量了设计状态和近失速状态转子尖部的三维复杂流动,对典型二次流流动结构的特性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做了研究。实验测量覆盖整个转子通道,从测量得到的各阶物理量中可以识别出叶尖泄漏涡、角区旋涡、通道涡和进口导叶尾迹等多种二次流流动结构。通过分析各种二次流流动结构造成的流动堵塞和损失发现:在设计状态,叶尖泄漏涡是流动堵塞和损失的主要来源,在转子出口处造成的流动堵塞约为总流量的0.35%;在近失速状态,角区旋涡对流动堵塞和损失的分布起了决定性作用,造成的流动堵塞可以达到总流量的8.5%。最后,借鉴二次流理论对角区旋涡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机制做了理论分析,结果表明角区旋涡的发展过程主要由流向速度的展向分布规律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