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78篇
航天技术   28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1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 preliminary model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quantitatively the position and movement of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This integrated model, consisting of an empirical model of the magnetopause and a compressed dipolar model of Open/Closed field line, connects quantitatively the solar wind conditions, subsolar magnetopause and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It is shown that the increasing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and the increasing southward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component drive the magnetopause to move inward and the cusp equatorward. This model is adopted to interpret quantitatively the cusp movement of August 14, 2001 observed by Clus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olar magnetopause moved earthward from 10.7 He to 9.0 Re during the period of 002300-002800 UT, and correspondingly the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shifted equatorward. The observations of Cluster C1 and C4 show the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that Cluster Cl and C4 were crossing during same interval moved equatorward by 4.6°. The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velocity computed in the theoretical model (10.7km/s)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value (9.4km/s) calculated from the data of CIS of Cluster C4 and C1.  相似文献   
102.
滚转运动对乘波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乘波飞行器运动过程中的非定常气动特性是高超声速飞行中的重要物理问题之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乘波飞行器在固定迎角下绕其对称轴强迫滚转运动这一过程。比较了在不同频率和滚转角下乘波飞行器的气动特性。计算格式采用AUSM类格式中最新的AUSM+up格式。计算结果表明:AUSM+up能很好地模拟飞行器滚转运动这一非定常过程;滚转运动时,所设计的乘波飞行器能使高压气体很好地附着在乘波飞行器下表面从而使其具有较好的气动特性;当频率较大时,乘波飞行器由于角速度的诱导作用会导致升力出现迟滞现象;做滚转运动时,滚转力矩小于零,产生正阻尼,乘波飞行器不会产生“摇滚”运动。  相似文献   
103.
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微分对策的自主机动决策系统.该系统通过预测对抗双方的未来运动状态,将双边极值问题转化为单边极值问题,以降低计算复杂程度,满足机动决策的实时性要求.为体现对抗特性,采用战术过程评价获得最优机动,战术过程评价采用逐级淘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对抗双方未来运动状态预测误差能满足机动决策的需求,机动决策结果能有效提高作战性能.  相似文献   
104.
可变弯尾飞行器空间螺旋机动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变弯尾飞行器具有气动控制独特、机动范围可调等特点,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实现机动飞行的有效途径。可变弯尾飞行器不仅可以实现射面内的拉起和下压机动,还可以利用入轨时起旋与尾部的上下摆动实现空间的螺旋机动,并且可以在不起旋时利用可变的弯尾部分进行绕球铰的空间转动使飞行器产生空间螺旋运动。通过气动力工程预测方法与飞行器六自由度弹道的耦合计算,研究了此类飞行器在再入过程中的螺旋运动、稳定性及飞行特性。  相似文献   
105.
冯飞  常正  聂宏  张明  彭一明 《航空学报》2011,32(12):2227-2235
以某型客机为对象,研究了飞机滑跑时前起落架的摆振动力学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采用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将关键部件柔性化,建立了计及前起落架和机身弹性的全机地面滑跑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摆振稳定性仿真分析.采用起落架静力试验和模态试验的结果对模型进行校验,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给出了以飞机速度和防摆阻尼系数组成...  相似文献   
106.
为实现异种铝合金环形构件的高精度装配与连接,文中设计一种卧式串联型轴向移动转径向伸缩的搅拌摩擦焊接工装。结果表明,采用此工装成功实现铝铜系/铝镁系异种铝合金环形构件的高精度装配与高质量焊接,接头内部质量达到了I级接头要求,接头的抗拉强度高于245 MPa,延伸率高于16%,且所有接头均断裂在铝镁系铝合金母材一侧,说明该接头的整体性能要优于铝镁系铝合金母材性能,解决了铝铜系/铝镁系异种铝合金熔焊易出现焊接裂纹的工程难题。  相似文献   
107.
基于联合射流的翼型动态失速流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态失速控制对于提高翼型气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联合射流方法对翼型俯仰动态失速控制进行数值模拟,完成两方面的研究:一是射流关闭时射流通道对动态失速特性的影响,二是射流开启时不同射流动量系数对动态失速控制的影响和分析。结果表明:射流关闭时,射流通道的存在对翼型上仰过程中附着流阶段的气动特性产生不利影响,使得升力系数明显下降,但是对翼型下俯过程中失速分离流阶段的气动特性影响不明显;射流开启后,动态失速特性得到极大改善,迟滞环面积显著减小,升力增加,阻力减小,且阻力和力矩的峰值显著减小,原基准翼型力矩曲线的负阻尼区域消失。  相似文献   
108.
王国宏  陈泽元  吴巍  易哲 《航空学报》2014,35(2):516-522
针对单纯利用目标之间拓扑信息无法对具有旋转对称图形结构的编队中的目标进行选择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间拓扑信息和运动信息的联合目标选择算法。首先由编队中各目标划分出若干个三角形结构元,根据结构元中每个顶点的运动信息,定义出该结构元的运动信息,然后结合该结构元的拓扑信息,综合为一个归一化量值来考察不同结构元之间的相似度,以求进一步选择出旋转对称编队中的指定目标。仿真结果表明,与单纯利用拓扑信息识别的算法相比,本算法可较好地选择具有旋转对称图形结构的编队中的指定目标。  相似文献   
109.
A SMGCS滑行道冲突预测与避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先进机场场面引导与控制系统(Advanced surface movement guidance and control system,A-SMGCS)滑行道冲突预测与避免控制,提出基于事件反馈的闭环控制框架,并重点解决对头冲突预测与避免控制问题。建立滑行道受控着色Petri网模型。提出航空器可控滑行路段概念,并给出其对应子模型的生成规则。利用子模型中环路和环路链,给出无对头冲突的充分必要条件。提出对头冲突避免控制策略,以及适合实时控制的对头冲突预测与避免控制算法。算例表明本文能根据场面状态及时识别对头冲突并实现冲突避免。  相似文献   
110.
贺强  谭德强  程林 《航空学报》2020,41(5):223532-223532
疲劳是导致民机复合材料结构目视检查差错的重要诱因,疲劳检测对于减少人的差错,保障飞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对基于眼动行为的疲劳度量与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民机复合材料结构目视检查实验场景,利用Tobii眼动仪提取了正常状态和疲劳状态下的目视检查眼动数据,分析了瞳孔直径、平均注视时间、平均注视频率、平均眼跳时间、平均眼跳频率、注视热点与轨迹和扫视速度等眼动行为与疲劳的关系,进而提取了能表征疲劳的瞳孔直径、平均注视时间和扫视速度3种眼动指标,以该指标构建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构建了目视检查疲劳检测模型。研究发现疲劳状态下的目视检查平均注视时间更长,扫视速度更慢、瞳孔直径减小,右瞳孔减小程度更大,核函数为径向基函数和高斯函数的SVM方法对疲劳的检测效果好。研究结果表明,利用SVM方法训练由瞳孔直径、平均注视时间和扫视速度构成的眼动特征向量能有效检测目视检查中的疲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