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7篇
航空   13篇
航天技术   30篇
航天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卫星编队飞行相对轨道的确定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卫星之间相对轨道的确定对于多颗卫星编队飞行的控制和任务是十分重要的。结合空间圆形的编队飞行星座,本文给出了描述卫星近距离运动的C-W方程,讨论了空间圆形的编队卫星星座的构成,进而设定了利用激光仪测量星间位置矢量,并设计了Kalman滤波器来实现相对轨道的确定,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Kalman滤波器能够有效提高相对位置确定精度并给出相对速度的高精度估计。  相似文献   
32.
点覆盖数值仿真法设计区域覆盖Walker星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点覆盖数值仿真法进行了区域覆盖最优 Walker星座设计研究 ,给出了合理的优化目标顺序和设计变量循环顺序 ,通过对 8种不同区域单、四重覆盖的设计结果进行分析 ,得到了一些有关 Walker星座区域覆盖特性的结论 ,可用于指导星座设计。  相似文献   
33.
星座区域导航性能和关键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导航性能是评价星座导航能力的重要参数,从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DOP)出发提出了评价区域导航性能的指标:区域几何精度衰减因子标准差和区域几何精度衰减因子变化度。它们和区域平均几何精度衰减因子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星座的区域导航性能。针对不同的应用,可根据对应的指标确定区域导航的关键星。文中以Walker星座为例论述了依据这些指标选取星座导航关键星的方法。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保证了大多数情况下关键星选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4.
卫星星座的空域覆盖性能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域覆盖性能计算是星座覆盖性能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星座的关注区域,参考美国的SMTS系统,归纳了空域覆盖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Walker—delta星座最小覆盖重复周期的简化计算,以及基于最小覆盖重复周期内的经纬度覆盖等效性,这两方面可为空域覆盖性能计算中的仿真时间界定和空间采点提供依据;最后举例详细阐明了星座空域覆盖性能的基本特征.并基于此得出星座空域覆盖性能的评价角度,以此作为星座空域覆盖特性的本质表现。  相似文献   
35.
在对以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为基础的全球覆盖通信星座的设计中,提出一种特殊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星座,该星座中的卫星可采用与GEO卫星相同的太阳翼对日指向策略,避免了IGSO卫星为实现太阳翼对日指向采用偏航控制而引起的卫星设计复杂性和研制成本的增加。采用网格法对该星座的覆盖特性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这种IGSO星座可应用于单重覆盖或极区覆盖的任务,而3颗IGSO与3颗GEO卫星共同使用时可实现95%以上的全球通信覆盖率。  相似文献   
36.
One of the advantages that drive nanosatellite development is the potential of multi-point observation through constellation operation. However, constellation deployment of nanosatellites has been a challenge, as thruster operations for orbit maneuver were limited due to mass, volume, and power. Recently, a de-orbiting mechanism using magnetic torquer interaction with space plasma has been introduced, so-called plasma drag. As no additional hardware nor propellant is required, plasma drag has the potential in being used as constellation deployment method. In this research, a novel constellation deployment method using plasma drag is proposed. Orbit decay rate of the satellites in a constellation is controlled using plasma drag in order to achieve a desired phase angle and phase angle rate. A simplified 1D problem is formulated for an elementary analysis of the constellation deployment time.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further performed for analy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Analy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both agree that the constellation deployment tim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inverse square root of magnetic moment, the square root of desired phase angle and the square root of satellite mass. CubeSats ranging from 1 to 3?U (1–3?kg nanosatellites) are examin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feasibility of plasma drag constellation on nanosatellite systems. The feasibility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plasma drag constellation is feasible on CubeSats, which open up the possibility of CubeSat constellation missions.  相似文献   
37.
针对将半长轴、升交点赤经、纬度辐角均不同的低轨微纳卫星群部署到同一轨道面不同目标相位的星座部署问题,提出一种基于Kuhn Munkres(KM)匹配的星座部署优化方法。通过KM算法实现卫星和目标纬度辐角的优化匹配,充分利用J 2摄动,使升交点赤经借助半长轴和纬度辐角的部署而得到同步修正,从而节约燃料。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部署方法,在相同约束下,优化后的部署方法使各星平均燃耗减少,各星燃耗量均衡性提高。弥补了传统同轨星座部署中将各星初始位置简化为空间一点且忽略部署过程中的升交点赤经漂移的不足。采用有限常值推力实现轨道机动,适用于携带微推力推进系统的微纳卫星。  相似文献   
38.
崔红正  韩潮 《上海航天》2011,28(5):18-23,33
针对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对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卫星的掩星观测任务,在考虑LEO和GPS卫星几何关系及掩星观测天线视场的条件下,建立轨道模拟系统,对全球和区域内的掩星事件进行了模拟。对单颗卫星,用分离变量法讨论了卫星轨道参数对掩星事件数量和时空分辨率的影响,比较了大气层与电离层掩星事件的差别,并根据分析结果用混...  相似文献   
39.
40.
介绍了小卫星星座的概念,研究和发展水平,指出小卫星星座具有单个小卫星无法替代的独特功能,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着重强调了它在军事上的重要意义,针对小卫星星座的自主运行,重点研究了星座自主导航和自主维持技术,最后针对我国小卫星星座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