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81篇 |
免费 | 830篇 |
国内免费 | 24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502篇 |
航天技术 | 350篇 |
综合类 | 222篇 |
航天 | 37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0篇 |
2024年 | 54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115篇 |
2020年 | 110篇 |
2019年 | 91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127篇 |
2011年 | 135篇 |
2010年 | 106篇 |
2009年 | 128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69篇 |
2004年 | 41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根据1 000 MW超超临界锅炉的实际运行数据,对其结渣特性进行研究和分析。建立了基于煤灰特性的锅炉结渣特性预测模型,包括单一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各预测模型,这些预测模型能简单、快速地预测锅炉的结渣特性。但对于锅炉燃用煤质不均匀或采用混煤燃烧等情况,这类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下降。同时根据锅炉运行时的实时监测数据,建立了基于炉膛清洁因子的炉膛结渣特性在线监测模型,通过炉膛出口后各受热面进出口蒸汽温度、流量,以及省煤器出口烟气温度等有关参数,利用反平衡法计算求得此时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然后求出炉膛的平均热有效性系数和炉膛清洁因子,最后根据清洁因子的大小来判断锅炉的结渣特性。该模型不仅能根据锅炉运行实时数据的采集,实现锅炉结渣特性的在线实时监测,而且能对煤质不均匀或采用混煤燃烧等情况的锅炉结渣特性做出较准确的判别。 相似文献
92.
93.
真空热试验的温度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文章介绍了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的温度测量系统,包括热电偶测量系统、无线测量系统和红外摄像测量系统,涉及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目前热电偶温度测量系统在国内外真空热试验中居主导地位,应用十分普遍。但国外近几年无线测量系统已得到研制,红外摄像测量系统已得到应用,有的空间机构已计划将新型测量系统列入空间环境模拟器的标准配套设备。航天器温度测量系统的这些发展变化值得业内人士关注,进行必要的技术和设备研发工作,更好地适应未来航天器真空热试验的需要。 相似文献
94.
本文分析了重力作用压头对低温热水计量采暖系统共用立管形式的影响,通过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了下分异程式双管系统和下分同程式双管系统的水力平衡状况,得出了下分异程式双管系统更适用于低温热水采暖系统的结论,并确定了立管经济比摩阻的范围和下分异程式双管可以负担的楼层数。 相似文献
95.
舱段结构热振耦合环境下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武器装备对环境适应性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以某舱段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高加速应力筛选试验(HASS)条件,研究了结构在温变-振动耦合环境下的失效机理.首先,结合HASS试验剖面,确定了载荷条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其次,采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分析得到结构温度场分布及应力响应,确定了结构危险位置,并对其疲劳... 相似文献
96.
97.
以自然层流翼型RAE5243模型为研究对象,在0.6m跨超声速风洞进行温敏漆(Temperature Sensitive Paint,TSP)转捩测量技术研究,在Ma0.73和Ma0.75条件下开展了模型基本外形和鼓包外形的转捩测量试验。针对缺乏定量分析手段的问题,提出基于温度梯度的转捩位置自动判定算法,包括图像预处理、转捩点定位与筛选和转捩位置计算3个步骤。模型温度分布及转捩测量结果表明:重复性试验结果偏差较小,验证了转捩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相同马赫数条件下,鼓包外形转捩位置相对基本外形向后缘移动;相同外形条件下,Ma0.75的转捩位置相对Ma0.73向后缘移动。TSP试验结果与CFD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变化趋势一致,检验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98.
在总结压气机温升效率和扭矩效率之间差异性和关联性的基础上,本文对带级间引气的高压压气机两种等熵效率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级间引气参数对压气机两种等熵效率修正的影响程度,并开展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压气机存在机械传动损失,使扭矩效率总是低于温升效率;引入级间引气参数修正前后的压气机温升效率差异不大,变化幅度在±0.5%以内;但引入级间引气参数修正后的压气机扭矩效率明显降低,但相对下降幅度不超过总引气率,降低程度与引气率和引气所在级位置相关;当压气机进口侧进行较大流量的级间引气时,应对扭矩效率进行修正,否则可能出现扭矩效率大于温升效率的现象。
相似文献99.
温度控制系统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算法,并给出了应用该方法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