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8篇 |
免费 | 72篇 |
国内免费 | 8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23篇 |
航天技术 | 144篇 |
综合类 | 18篇 |
航天 | 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30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2篇 |
2012年 | 26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8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91.
一种绕飞编队卫星星间链路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建立高精度相对定位编队卫星的星间链路,提出了一种基于GPS的绕飞编队卫星星间链路系统设计方法。针对我国首次以InSAR为背景的任务,以某绕飞编队星座星间链路系统总体方案为例,利用STK/MATLAB分析软件,对天线覆盖区与组阵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做了系统优化,包括星间轨道构型、天线设计组阵图、天线安装位置、链路预算、星间通信措施设计分析以及电磁兼容性分析等。结果表明:基于GPS的编队卫星能够从系统角度优化设计建立星间链路,从而完成编队跟飞、绕飞期间的星间通信与测量任务,为卫星建立星座构型、相对定位测量提供了可靠、稳定的传输通道。该设计方法可为同类卫星或其他类型卫星星间链路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93.
针对编队维修保障系统需要对编队内所有舰艇装备提供快速有效的保障,使之具有持续作战能力,将维修保障过程中涉及的机构及资源,分割为功能相对独立的多个智能体Agent,并提出基于多Agent的具有良好扩展性和智能性的舰艇编队保障体系架构.基于该架构中Agent单元的特点,提出基于蜂群算法的任务调度优化方法,该方法可缩短舰艇编... 相似文献
94.
针对当前机群的编队分配存在效率低、编队分配结果不可靠、智能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遗传算法和模糊聚类算法的机群编队最优分配方法.该混合算法通过模糊聚类算法解决了机群的编队分配不确定性问题,并且通过对传统遗传操作算子的改进,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有效地克服了模糊聚类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和对初始条件敏感的缺点,使机群的编队分配能快速收敛至全局最优解.3组不同分布类型的机群编队分配算例结果表明,该混合算法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有效性和智能性,适用于机群的编队最优分配. 相似文献
95.
Sean C. Solomon Ralph L. McNutt Jr. Robert E. Gold Deborah L. Domingue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7,131(1-4):3-39
The MErcury Surface, Space ENvironment, GEochemistry, and Ranging (MESSENGER) spacecraft, launched on August 3, 2004, is nearing the halfway point on its voyage to become the first probe to orbit the planet Mercury. The mission, spacecraft, and payload are designed to answer six fundamental questions regarding the innermost planet: (1) What planetary formational processes led to Mercury’s high ratio of metal to silicate? (2) What is the geological history of Mercury? (3) What are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Mercury’s magnetic field? (4) What are the structure and state of Mercury’s core? (5) What are the radar-reflective materials at Mercury’s poles? (6) What are the important volatile species and their sources and sinks near Mercury? The mission has focused to date on commissioning the spacecraft and science payload as well as planning for flyby and orbital operations. The second Venus flyby (June 2007) will complete final rehearsals for the Mercury flyby operations in January and October 2008 and September 2009. Those flybys will provide opportunities to image the hemisphere of the planet not seen by Mariner 10, obtain high-resolution spectral observations with which to map surface mineralogy and assay the exosphere, and carry out an exploration of the magnetic field and energetic 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the near-Mercury environment. The orbital phase, beginning on March 18, 2011, is a one-year-long, near-polar-orbital observational campaign that will address all mission goals. The orbital phase will complete global imaging, yield detailed surface compositional and topographic data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etermine the geometry of Mercury’s internal magnetic field and magnetosphere, ascertain the radius and physical state of Mercury’s outer core, assess the nature of Mercury’s polar deposits, and inventory exospheric neutrals and magnetospheric charged particle species over a range of dynamic conditions. Answering the questions that have guided the MESSENGER mission will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terrestrial planets as a family. 相似文献
96.
密集编队气动耦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密集编队飞行时长机旋涡对僚机产生的气动耦合效应,以比奥特-萨瓦尔特定律为基础,初步分析由上洗及侧洗引起的升力、阻力和侧力变化,导出了编队稳定性导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及应用举例表明:模型化编队飞行时的气动耦合效应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97.
为了分析大气阻力摄动对卫星编队队形的影响,利用相对轨道根数法推导了包含大气阻力摄动的卫星编队相对运动的状态转移方程。仿真结果表明当几何形状和质量不同的两颗卫星在低轨道做编队飞行时,大气阻力摄动对编队队形的影响很大而不能忽略;当主卫星的半长轴相等时,主卫星轨道的偏心率越大编队飞行受大气阻力摄动的影响也越大;大气阻力摄动主要影响编队飞行迹向相对距离。 相似文献
98.
大型卫星编队的分布式协同姿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卫星应用的日益发展,由卫星编队来代替单颗卫星进行工作已经 成为一种趋势。大型卫星编队的构型和控制问题的研究,作为未来的空间任务 发展和设计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研究由多颗卫星组成的编队,讨论了协 同控制器的分类与结构,将编队视为一个分布式系统,其中每一颗卫星的控制系 统作为一个独立的控制单元,进行姿态协同控制器的设计。并利用李亚普诺夫 稳定性理论验证了控制器的全局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这种分布式协同姿态控 制器有效可行。最后介绍了利用五自由度气浮台(Microsim)进行卫量编队协同 姿态控制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9.
随着小卫星技术的发展,今后由多颗微小卫星近距离编队飞行将成为在轨航天器部署的主要形式。本文把多Agent思想引入卫星编队,提出了基于多Agent卫星编队软件结构,根据编队中不同卫星Agent的智能水平和相互关系给出了4种分布形式,在把智能水平最高的主星Agent模块化结构做重点介绍的同时,以避免两星碰撞为例阐述了模糊控制逻辑在主星决策Agent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