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45篇
航天技术   250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Almost all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models for the modulation of cosmic ray in the heliosphere are based on Parker's transport equation which contains all the important basic physical processe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various mechanisms is however not established and may vary significantly over 22 years. The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solar wind parameters, heliospheric magnetic field properties and cosmic rays over a wide range of energies and positions in the heliosphere have brought the realization that modulation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an what the original drift models predicted. In the process the sophistication of models based on solving Parker's equation has increased by orders of magnitude. A short review of the global modulation of cosmic rays is given from a theoretical and modelling point of view.  相似文献   
22.
探讨了离散作业型(Job shop)车间中的作业调度的分阶段模型,并根据离散作业调度的阶段性提出了基于作业状态空间的逐段式车间作业调度算法,通过对一个实际车间作业调度仿真比较,此算法运算速度比最短加工时间(SPT)和最少工作量剩余(LWR)算法快,其调度结果在实际作业车间具有可执行性。  相似文献   
23.
广州地磁Z分量日变幅的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72—1993年广州地磁资料,分析了Z分量日变幅的年平均、年变化和半年变化等低频成分的逐年变化,以及小于60天的短周期变化特征.同时对1972—1993年的F10.7日均值进行了谱分析.结果指出,广州地磁Z分量日变幅的年平均与太阳活动指数F10.7的年平均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具有幅度大约5nT夏季极大的年变化,与太阳活动没有明显相关,是一种季节效应;存在春秋分极大的半年变化,幅度与太阳活动有关,高年的幅度明显大于低年;具有明显的与太阳自转相关的27天左右的变化和明显的与行星波有关的接近16日、10日、5日、2日等短周期变化.广州地磁Z分量日变幅的这些谱特征,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中低层大气对电离层影响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24.
Upper atmosphere composition data were obtained for the last half year with a quadruple mass spectrometer on board spacecraft "SZ-2" launched on 10 Jan uary 2001.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se data, the variations of atmospheric compositions in solar and geomagnetic quiet conditions are reported first, then a detailed discussion on the atmospheric composition variations under the so lar and geomagnetic disturbed conditions is giv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near the altitude of 400 km the variations of main atmospheric compositions corre sponding to solar disturbances are more remarkable in the sunlit area than in the shade area. On the contrary, in geomagnetic disturbance events the corre sponding variations are more obvious in the shade area, an evident increase of N2 density at relatively higher latitudes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25.
选用了Sz—2大气密度探测器在2001年2—4月间的探测数据,进行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和地磁活动程度的响应变化的探讨.结果表明,日照区大气密度峰值主要随F10.7值而变,在地磁扰动期间,阴影区大气密度对扰动的响应更明显,通常响应变化开始于高纬度地区,然后向低纬度地区推移.  相似文献   
26.
应用关联规则构建质量活动链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作业质量成本的概念,提出了以作业质量成本数据为基础描述质量活动间关联关系的方法,并设定了作业质量成本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则.着重研究了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将布尔型关联规则用于质量活动间作用关系的挖掘,并应用Apriori算法,研究了应用作业质量成本数据及其变化趋势构建基于作业质量成本的质量活动链模型的方法.该模型有助于在质量成本预测与分析过程中从经济的角度发现质量管理过程的瓶颈问题,为以质量成本分析为基础,系统地进行质量改进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7.
空间舱外机动装置发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洪鑫  黄卫东 《上海航天》2003,20(1):39-44
介绍了国外几种主要空间舱外机动装置的特点和性能,比较分析了系绳、机械、喷气机动等舱外机动装置的特点。认为小型的喷气机动装置(SAFER)最适合作为我国今后航天员空间活动的机动与救生工具。  相似文献   
28.
舱外活动系统述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舱外活动(EVA)系统可分为3部分:1)航天员装备系统,包括舱外航天服(EVA航天服)、安全系绳和机动装置;2)空间支持系统,包括气闸、约束装置、EVA工具、在轨训练设施、遥控自动操作装置,以及表面运输工具;3)地面试验、训练与保障系统,包括减重/失重设施、热/真空试验舱、虚拟现实模拟系统、星体表面模拟场地,以及任务保障设施。文章阐述EVA系统的组成与功能,评述EVA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9.
现代飞机制造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法杰  张人千  王丹 《航空学报》2000,21(1):38-42,47
介绍了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及其全新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思想。通过对工业工程(IndustryEngineering-IE)的技术特性与ABC算法内在联系的探讨,建立了一个IE+ABC成本控制体系,目的是对飞机制造过程的成本实施有效控制。企业实证初步表明了这个成本控制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其研究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0.
基于力矩比优化的航天员舱外活动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锋  李银霞  高峰  袁修干 《航空学报》2004,25(5):433-437
提出了一种基于力矩比优化的航天员人体运动控制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了反向运动学、反向动力学以及人体工效学等因素,避免了单纯从动力学方面求解所带来的虚拟人体动画所隐含的力量冲突,提高了仿真结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研究结果可为航天员舱外活动的设计和考察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