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72篇
航天技术   55篇
综合类   6篇
航天   5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基于模式特征的图像压缩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人眼视觉特征与空域模式特征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式特征的图像压缩算法。经过对一组遥感图像的对比试验,可以看出本算法在对纹理信息丰富的遥感图像进行压缩时明显优于SPIHT算法。  相似文献   
42.
提出了一种将分形与小波变换紧密结合起来的图像压缩方法;改进了目前虽简单易行,但编码时间过长的分形图像编码,而且Domain块的采样方式也存在缺陷。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小波分解的特性构造了一种基于小波分解的分形图像编码算法;对输入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将变换后的低频部分作为Jacquin分形编码方法的搜索区域。实验表明重构图像的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3.
研究一种BD2双天线的双频基线测量算法,实现了在车载动态条件下利用BD2卫星进行载体航向实时测量,满足军用车辆、无人机、船舶舰艇等载体高精度、快速实时、连续稳定长时间工作、低成本的要求,对算法实现进行了试验验证,取得了理想的成效,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基于遗传算法的弧齿锥齿轮动态特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赵宁  康士朋  郭辉  熊剑波  程昌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10):2396-2402
基于集中质量法建立了弧齿锥齿轮八自由度弯-轴-扭三维空间动力学模型,在模型中考虑了啮合刚度的时变性、几何传动误差的非线性、齿面侧隙以及支承刚度的非线性.采用Runge-Kutta法对传动系统动态响应进行求解.在此基础上,以啮合周期内动态特性指标——振动加速度均方根作为优化目标函数,使用遗传算法对局部综合法中的齿面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在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的同时也获得了齿轮副最优加工参数.最终以齿面修形的方式实现了航空弧齿锥齿轮动态特性优化,减小了齿轮传动系统的振动与噪声.   相似文献   
45.
从湍流退化图像中有效地恢复出原目标图像,是空间目标成像观测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强模糊实际观测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问题,本文提出了多帧PML规整化图像复原算法。该算法主要利用非线性规整化项在点扩散函数和目标图像的估计过程中进行平滑。为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针对强噪声退化图像进行了恢复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对于强噪声湍流退化图像的复原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46.
本文分析了用WCO-32型第二代红外线轴温探测设备判别热轴的计算机程序,得出其热轴判别的计算机流程图;根据对大量列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得出各种车辆轴承轴温的分布图;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确定了第二代红外线热轴判别标准的几个主要参数的计算机算法。  相似文献   
47.
通过对影响备分因素的分析,以费用和可靠性指标为参数,从系统观点出发,建立了模块化功能组件备分优化模型,并给出一种算法。  相似文献   
48.
GPS定姿线性化算法需要载体的姿态初值和迭代运算,提出一种适用于基线平面布局的矩阵元素求解算法,它不需初值和迭代计算,计算量小,运算速度快,特别适用于载体大角度姿态机动的情形。用TANSVectorGPS接收机进行了实验,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9.
50.
卫星对地球覆盖情况的判据及算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闫野  任萱  陈磊 《宇航学报》1999,20(2):55-60
在多颗卫星轨道的设计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卫星对地球的覆盖情况。本文针对多颗卫星在某一时刻是否对地球进行了全球覆盖进行了探讨,并同了一种简单的判定方法及其对应的算法,同时对这一方法进一步推广为判定是否多颗卫星同时对地球进行了N次覆盖。本文给出的方法对于卫星网设计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