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8篇
  免费   816篇
  国内免费   329篇
航空   1922篇
航天技术   663篇
综合类   496篇
航天   572篇
  2025年   21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软件无线电的可重构流处理器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德远  田杭沛  朱怡安 《航空学报》2008,29(6):1612-1618
 针对软件无线电中存在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计算能力不足以及专用基带处理器缺乏扩展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器:面向软件无线电的可重构流处理器及相应的专用指令集。仿真证明,该处理器的可重构设计具备指令集扩展能力,可以对多种无线通信标准甚至是新的通信标准提供支持;面向软件无线电的流体系结构和专用指令集保证了对多种高速无线基带信号的实时处理,运算能力是通用DSP的5~13倍。该处理器为软件无线电中的硬件设计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2.
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计算机网络防御研究中缺乏高层且易于细化的策略建模方法,因此在分析Or-BAC模型(Organization 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的基础上,对网络防御控制行为进行抽象,建立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模型(CNDPM,Computer Network Defense Policy Model).该模型对保护、检测和响应等策略进行统一建模,并引入角色、视图、活动自动分配的方法,以提高分配的效率,同时给出了策略到规则的推导规则,以细化为具体的防御规则.还给出了策略的完备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形式化描述及分析.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表示的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能够有效地转化为防御规则,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53.
Development of reliable and robust strategies for long-term life support for planetary exploration must be built from real-time experimentation to verify and improve system components. Also critical is incorporating a range of viable options to handle potential short-term life system imbalances. This paper revisits some of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 Mars base prototype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by the authors along with others previously advanced (“Mars on Earth®”) in the light of three years of experimentation in the Laboratory Biospher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system alternatives and the advent of other innovative engineering and agri-ecosystem approaches. Several experiments with candidate space agriculture crops have demonstrated the higher productivity possible with elevated light levels and improved environmental controls. For example, crops of sweet potatoes exceeded original Mars base prototype projections by an average of 46% (53% for best crop) ultradwarf (Apogee) wheat by 9% (23% for best crop), pinto bean by 13% (31% for best crop). These production levels, although they may be increased with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lighting regimes,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crop density etc. offer evidence that a soil-based system can be as productive as the hydroponic systems which have dominated space life support scenarios and research. But soil also offers distinct advantages: the capability to be created on the Moon or Mars using in situ space resources, reduces long-term reliance on consumables and imported resources, and more readily recycling and incorporating crew and crop waste products. In addition, a living soil contains a complex microbial ecosystem which helps prevent the buildup of trace gases or compounds, and thus assist with air and water purification. The atmospheric dynamics of these crops were studied in the Laboratory Biosphere adding to the database necessary for managing the mixed stands of crops essential for supplying a nutritionally adequate diet in space. This paper explores some of the challenges of small bioregenerative life support: air-sealing and facility architecture/design, balance of short-term vari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and oxygen through staggered plantings, options for additional atmospheric buffers and sinks, lighting/energy efficiency engineering, crop and waste product recycling approaches, and human factor considerations in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a Mars base. An “Earth to Mars” project, forging the ability to live sustainably in space (as on Earth) requires continued research and testing of these components and integrated subsystems; and developing a step-by-step learn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54.
为解决移动数据库及其应用程序数据同步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在移动数据同步交换标准规范——Sync ML协议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安全数据同步交换服务应用程序接口(SDSXS—API),为移动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程序提供了统一的数据同步交换的调用平台,既保证了移动环境下数据传送与交换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又保证了系统数据传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5.
针对空中交通短期流量管理问题,给出了整机型的空中交通短期流量管理模型(ST-TFMP)。运用大规模并行的D-W分解算法,结合数据仓储技术,快速解决了航班延误最小问题。同时对算法的计算性能进行了计算估计和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际终端区流量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并行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6.
复杂装备的研制大多具有\"主制造商-供应商\"协同研制的特点,装备的可靠性增长过程作为研制的关键环节融于其生产全过程,具有分布式网络化协同特征,且获得的数据多源异构。本文首先介绍了早期经典可靠性增长模型及其国内外发展历史;随后针对不确定信息下可靠性增长的信息融合与数据生成、贝叶斯推理模型和虚拟样机技术这3个方面,阐述了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运用图示评审技术(Graphic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GERT)模型、灰色系统理论和概率论等方法,探讨了协同研制背景下复杂装备可靠性增长技术方法与模型,并对其未来发展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图形信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介绍计算机中图形信息的数据组织,并对图形信息的查询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8.
针对当前数字化车间制造数据冗余性高、传输协议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边缘计算的车间数据实时融合方法。首先,围绕边缘计算思想,建立基于物联网的车间数据实时采集体系架构;其次,借鉴证据理论,以一致性检测和归一化后的数据为基础,提出互支持度进行证据转换,并引入改进的证据组合规则获得融合数据,减少设备端上传的数据量,减轻传输网络的传输压力;然后,以OPC UA信息模型为基础,构建协议转换所需配置的信息层次结构模型,以可视化配置的形式完成协议转换,为车间数据提供统一的传输接口;最后,以某航天制造车间总线控制台为验证对象,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
龙兵 《强度与环境》2011,38(1):36-41
讨论多重定数截尾指数型寿命数据,对同时存在异常大数据和异常小数据的情形给出了检验方法,得到了检验异常数据的判别标准,最后以一实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60.
从当前国际、国内军民航各方面,对航空数据标准应用现状进行资料汇集和整理,分析现有技术和标准的局限性,参考国际数据交互标准AIXM,提出我国空管基础数据分类标准和编码规则,为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航空数据交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