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4篇 |
免费 | 259篇 |
国内免费 | 30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70篇 |
航天技术 | 362篇 |
综合类 | 179篇 |
航天 | 3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49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71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75篇 |
2017年 | 61篇 |
2016年 | 70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77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81篇 |
2011年 | 118篇 |
2010年 | 71篇 |
2009年 | 75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122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85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43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48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研究了无向信息交互条件下的多卫星姿态同步和跟踪问题,分别在模型参数精确已知和存在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的情形下设计分散式协同控制算法。当模型参数精确已知时,基于滑动模态变量设计的协同控制力矩,实现了编队卫星姿态的同步机动,即保证编队卫星姿态的同步,并同时跟踪期望的时变参考姿态轨迹。当在轨卫星存在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和常值未知扰动力矩时,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协同控制律,仍能实现多卫星姿态的同步机动。基于Lyapunov-Krasovskii的分析表明,当星间链路存在任意未知的定常通讯时延时,本文设计的控制器有效。数值仿真算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33.
134.
基于归一化神经网络的航天器自适应姿态跟踪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以变速控制力矩陀螺(VSCMGs)为姿态控制执行机构的航天器在同时考虑惯性参数和执行机构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姿态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归一化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姿态跟踪控制方法。设计一个非线性反馈控制器作为航天器姿态控制的基本控制器,利用归一化神经网络设计补偿控制器,用以在线估计和消除包含系统不确定参数的未知不确定函数的影响,避免了标准自适应控制方法需要进行大量不确定参数估计的缺陷。采用神经网络输入归一化技术,简化了闭环系统复杂的稳定性分析过程。理论分析证明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姿态跟踪误差的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满足航天器在惯性参数和执行机构不确定性及外干扰存在情况下的高精度姿态跟踪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35.
136.
基于鲁棒状态观测器的运载火箭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弹性振动和液体晃动,采用鲁棒观测器设计了运载火箭的姿态控制系统。将姿态角测量结果中弹性振动的影响视为外界干扰,利用状态观测器的低通滤波特性实现对高频弹性信号的衰减,同时状态观测器替代速率陀螺估计得到姿态角速度,以姿态角和角速度信号为输入,采用扭曲二阶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姿态控制律,并从理论上对该控制律稳定液体晃动和弹性振动的原理进行了证明,对观测器变换矩阵的选择进行分析。数值仿真表明,在参数摄动和干扰的影响下,所提出的变结构控制律能够有效的跟踪控制指令,稳定系统姿态,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同时鲁棒状态观测器能够准确的估计出角速度信息。 相似文献
137.
138.
自抗扰控制器利用跟踪微分器可解决超调量及快速性之间的矛盾,分数阶PID控制器在提高控制品质的同时扩大了被控系统参数的稳定域。结合自抗扰技术及分数阶PID控制器设计了自抗扰分数阶PID控制器,并应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姿态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自抗扰分数阶PID控制器对于高超声速飞行器非线性模型及强外干扰的影响下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并且有较大的稳定域,即针对被控系统参数变化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9.
根据橡塑制品的特点,以PLC为中心,在温度控制系统中应用PID 模糊抑制超调技术,研制一套平板硫化机模糊温度控制系统,提高硫化温度的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系统能够全自动进行橡塑产品的硫化,操作方便,控制简单。 相似文献
140.
银行印鉴的模糊识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印鉴的计算机自动识别在金融电子化进程中是一个关键问题,也是一项十分难以解决的课题,目前国内外已提出了一些算法,但仍然在存在若干未能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遗传算法,图像分析,模糊识别等方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印鉴识别方法,能适应不同形状,大小的印鉴,配准精度高,特征提取较为全面,有效,分类准确,且能较好的消除背景干扰,基本达到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