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49篇
航空   168篇
航天技术   92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11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81.
Electrostatic space radiation shield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or the success of NASA’s new vision for space exploration to Moon, Mars and beyond, exposures from the hazards of severe space radiation in deep space long duration missions is ‘a must solve’ problem. The payload penalty demands a very stringent requirement on the design of the spacecrafts for human deep space missions. The exploration beyond low Earth orbit (LEO) to enable routine access of space will require protection from the hazards of the accumulated exposures of space radiation, Galactic Cosmic Rays (GCR) and Solar Particle Events (SPE), and minimizing the production of secondary radiation is a great advantage. There is a need to look to new horizons for newer technologies.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revisits electrostatic active radiation shielding and explore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electrostatic shielding in concert with the state-of-the-art materials shielding and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The full space radiation environment has been u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electrostatic shielding. The goal is to repel enough positive charge ions so that they miss the spacecraft without attracting thermal electrons. Conclusions are drawn for the future directions of space radiation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282.
间隙主动控制系统中冷却空气管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民用发动机低压涡轮主动间隙控制系统中冷却空气管气流冲击机匣的典型结构,建立1∶1简化试验模型并开展换热特性试验研究。试验中依据相似准则确定试验工况,通过改变进口Re数、孔排方式、冲击间距(即冷却管和机匣间距)等参数,分析了机匣表面局部和平均Nu数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试验中发现尽管冷却管上冲击孔沿周向均匀分布,机匣表面周向温度却存在明显的差异,对应局部换热系数相差可达3倍以上。试验数据表明:由于冷却管冲击孔周向出流流量不均匀,造成机匣表面局部Nu数随着对应圆心角的增加而逐步变大;当进口Re数增加后,冲击板面局部及平均Nu数均随之增大;试验工况下,机匣表面局部及平均Nu数均随冲击间距、冲击孔间距与孔径比(L/d)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283.
多功能摩擦试验机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制了一种多功能摩擦磨难机。它由主体、试样装夹附件和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组成,通过更换不同附件可进行销盘摩擦试验、环块摩擦试验和接触疲劳试验等多种试验;同时,该机进行各种摩擦试验时可使用同一盘试样,排除了试样制备中的误差对试验结果的干扰,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对比性;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大大提高了采集精度的效率。大量试验表明,该机所得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比性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84.
Active control of turbine blade tip clearance continues to be a concern in design and control of gas turbines. Ever increasing demands for improved efficiency and higher operating temperatures require more stringent tolerances on turbine tip clearance. In this paper, a turbine tip clearance control apparatus and a model of turbine tip clearance are proposed; an implicit active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GPC), with auto-regressive (AR) error modification and fuzzy adjustment on control horizon, is presented, as well a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robust per- turbation radius of the system. The active clearance control (ACC) of aero-engine turbine tip clear- ance is evaluated in a lapse-rate take-off transient, along with the compar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stability and robustness of the active tip clearance control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ultant active tip clearance control system with the improved GPC has favorable steadystate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benefits of increased efficiency, reduced specific fuel consump- tion, and additional service life.  相似文献   
285.
基于模块化、参数化设计方法,将数字化技术用于加工飞机大梁带缠绕成型装置的设计中,可有效简化设计过程和提高缠绕成型装置的研制效率,满足新机研制的要求。针对飞机大梁带成型的特点,对传统缠绕成型装置中存在精度低、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逐层缠绕一步到位的缠绕方法,解决传统缠绕成型装置裁剪时所造成原材料的浪费和成型误差。介绍了缠绕成型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总体结构,并阐述了缠绕成型装置在缠绕过程中产生缺陷的原因和影响大梁带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该缠绕成型装置研制的成功,为保证飞机大梁带达到相应标准要求提供了可靠的科学手段,并可为同类装置的设计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86.
从合成孔径雷达(SAR)校准的基本原理出发,对SAR校准参考目标的一般特性要求进行了归纳总结。着重分析常用的无源角反射器和有源雷达校准器(ARC)的构造和电磁特性,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指出ARC是从性能来讲最理想的SAR校准参考目标。  相似文献   
287.
基于鲁棒控制方法的卫星姿态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克茂  伞冶 《航天控制》2001,19(4):29-34
针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 ,建立了简化的线性数学模型 ,利用鲁棒控制方法设计了卫星姿态控制律 ,由于在设计中考虑了建模过程中的简化而带来的不确定性 ,因而基于线性模型所设计的控制律能够应用于非线性卫星姿态系统的控制  相似文献   
288.
智能结构及其在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志成 《航天控制》2002,20(4):8-15
针对航天挠性结构的振动控制 ,介绍了智能结构的提出、概念、诞生原因以及作为智能结构中的传感和驱动元件的各种智能材料的特点 ,着重阐述了梁、板和壳结构的振动控制中应用的压电材料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采用的控制策略 ,并对智能结构在主动振动控制应用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如传感器 /驱动器的优化配置问题及准则 ,柔性结构的控制溢出问题及抑制方法。最后针对航天器的结构振动控制 ,展望了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89.
磁悬浮控制的主动式隔振平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磁悬浮隔振是一种新型的电磁力控制主动式隔振技术,在介绍磁悬浮隔振平台的基本原理基础上,分析了磁悬浮隔振的机理和特性,推导了其动态模型,论述了磁悬浮隔振控制策略,进行了隔振效果的计算机仿真,并以一个磁悬浮隔振试验装置为对象,进行了试验和测试。  相似文献   
290.
文章针对传统多波束天线馈源功率放大系统的不足,介绍了一种有源补偿多波束天线,给出了有源补偿多波束天线的结构和有源补偿的实现方法,仿真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