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73篇
航天技术   57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三乙胺和硝酸-27S作为自燃推进剂可应用于火箭发动机中。对这两种自燃推进剂的燃烧性能进行了研究,应用逐步逼近法计算其热力性质,当最佳混合比为4.1,燃烧室压力为4.5MPa时,最佳海平面比冲为2786m/s。通过试验证明了三乙胺和硝酸-27S自燃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
基于NRLMSISE-00大气模型讨论日地空间环境对地球低纬度地区边缘大气密度的影响,提出预测地球低纬地区边缘大气日平均密度的简化模型法和经验法。简化模型法利用地磁活动和太阳活动的11年准周期特性,通过预测地磁活动和太阳活动的变化规律以预测地球边缘大气密度。经验法则直接利用第23个太阳活动周期的日平均密度变化曲线经过傅里叶变换处理得到日平均密度变化规律曲线,然后将曲线拟合得到不同高度下的密度昼夜波动规律,再利用预测得到的日平均密度即可计算出具体当地时间对应的密度情况。误差分析说明经验预测法比简化模型法精度更高。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使用方便,可用于地球边缘大气密度的工程化预测计算。  相似文献   
23.
灰色灾变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灰色系统是信息不完全系统,不少论文提出了\"灰数\"、\"灰平面\"、\"灰色统计\"等一系列全新概念,为不确定性,信息不完全的数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处理方法.灰色方法即是对一些离散的原始数据采用累加生成及其逆进行处理,使之转化为适合用微分方程等方法来建模的有序数列的新方法.本文使用双向差分方法建立了一种灾变预测的灰色预测模型,并对某地区历年来的旱、涝灾数据进行灰色处理,进一步预测到旱、涝灾情将再发生的时间.最后分析了灰色预测模型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24.
25.
The Earth and the near interplanetary medium are affected by the Sun in different ways. Those processes generated in the Sun that induce perturbations into the Magnetosphere-Ionosphere system are called geoeffective processes and show a wide range of temporal variations, like the 11-year solar cycle (long term variations), the variation of ~27?days (recurrent variations), solar storms enduring for some days, particle acceleration events lasting for some hours, etc.In this article, the periodicity of ~27?days associated with the solar synodic rotation period is investigated. The work is mainly focused on studying the resulting 27-day periodic signal in the magnetic activity, by the analysis of the horizontal component of the magnetic field registered on a set of 103 magnetic observatorie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world. For this a new method to isolate the periodicity of interest has been developed consisting of two main steps: the first one consists of removing the linear trend corresponding to every calendar year from the data series, and the second one of removing from the resulting series a smoothed version of it obtained by applying a 30-day moving average. The result at the end of this process is a data series in which all the signal with periods larger than 30?days are canceled.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bserved in the resulting signals are two main amplitude modulations: the first and most prominent related to the 11-year solar cycle and the second one with a semiannual pattern. In addition, the amplitude of the signal shows a dependence on the geomagnetic latitude of the observatory with a significant discontinuity at approx. ±60°.The processing scheme was also applied to other parameters that are widely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energy transfer from the Sun to the Earth: F10.7 and Mg II indices and the ionospheric vertical total electron content (vTEC) were considered for radiative interactions; and the solar wind velocity for the non-radia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olar wind and the magnetosphere. The 27-day signal obtained in the magnetic activity was compared with the signals found in the other parameters resulting in a series of cross-correlations curves with maximum correlation between 3 and 5?days of delays for the radiative and between 0 and 1?days of delay for the non-radiative parameters. This result supports the idea that the physical process responsible for the 27-day signal in the magnetic activity is related to the solar wind and not to the sola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相似文献   
26.
采用时间序列模型中的自回归方法开展了F_(10.7)中期预报研究.预报试验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在太阳活动水平较低、F_(10.7)的27天周期性明显时自回归预报方法的预报精度高,具有较为理想的预报效果,但在日面有大活动区产生和消亡时预报效果不理想.这说明时间序列模型中的自回归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太阳F_(10.7)的27天周期性特征,对F_(10.7)中期预报模型的建立有一定适用性.通过对2005年9月21日至2007年6月7日期间预报结果的比较可以看出,自回归分析方法预报的精度与美国空军预报的相当。  相似文献   
27.
对铸态ZA2 7Ce合金进行固溶处理 ,获得单一均匀的固溶体后 ,分别进行 96℃ ,180℃和 2 5 0℃人工时效。采用悬挂弯曲共振法测量阻尼性能Q-1值 (阻尼本领 ) ,结果是 ,96℃人工时效后阻尼性能好于 180℃以及 2 5 0℃人工时效后的阻尼性能。利用SEM研究时效后微观组织 ,结果发现 ,96℃人工时效获得粒状组织 ,180℃以及2 5 0℃人工时效获得层片状组织。利用等轴晶界面滑动内耗机理分析认为 ,ZA2 7Ce合金粒状组织的阻尼性能好于层片状组织的阻尼性能  相似文献   
28.
为解决研制阶段装备群保障规模预测的问题,建立了基于保障活动流程的装备群保障规模预测模型.模型从装备群的使用任务入手,以研制阶段保障性分析和保障系统建模数据为输入,通过分析资源在保障活动中被占用或被消耗的定量关系,从占用型资源和消耗型资源两方面分别提供了由功能分析框图中各层保障活动的流程汇总保障活动资源需求的方法,对保障资源数量进行计算,进而依据这些资源的重量与体积参数预测装备群的保障规模.给出了某型机群保障规模预测的算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与工程适用性,能够为研制阶段装备保障的改进、系统部署性分析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9.
为定量分析气象预报服务对航空的经济效益的影响,基于决策建立了机场气象预报效益评估模型,并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为例,分析了机场气象预报对东方航空公司效益的影响。实例验证表明:使用机场气象预报为航空公司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着陆的平均经济效益作为评价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与国外研究结果量级相当,表明模型的有效性。在机场出现不利天气时,较高预报质量与较低预报质量的航班日收益相差不大。在机场实际未出现不利天气时,较高机场气象预报质量产生的日航班平均收益比较低机场气象预报质量的日航班平均收益高。机场气象预报质量每提高1分,产生的效益约1 889元/(日·班)。  相似文献   
30.
分析了影响脉动生产线运行的因素和状态预测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状态预测方法。基于马尔科夫链预测理论,对脉动生产线运行状态划分,确定状态转移矩阵,建立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并对模型准确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