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88篇 |
免费 | 962篇 |
国内免费 | 46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3636篇 |
航天技术 | 505篇 |
综合类 | 511篇 |
航天 | 8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6篇 |
2023年 | 190篇 |
2022年 | 248篇 |
2021年 | 261篇 |
2020年 | 255篇 |
2019年 | 245篇 |
2018年 | 171篇 |
2017年 | 230篇 |
2016年 | 227篇 |
2015年 | 194篇 |
2014年 | 254篇 |
2013年 | 233篇 |
2012年 | 253篇 |
2011年 | 247篇 |
2010年 | 209篇 |
2009年 | 196篇 |
2008年 | 193篇 |
2007年 | 169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60篇 |
2004年 | 168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115篇 |
2000年 | 101篇 |
1999年 | 85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63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66篇 |
1994年 | 55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69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59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多级轴流压气机失速/喘振的测量及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级轴流高压压气机上 ,开展从气动失稳到喘振及退出喘振时对气体压力的动态测量。试验是在多级轴流高压压气机静叶设计角度及中间级引气的情况下进行的。采用高精度、高频响的动态压力传感器 ,高速同步采集板 ,快速A/D采集板和高速处理机相结合 ,借助频谱分析的方法来找出失速 /喘振频率 ,并且找出对应着该频率的各通道之间的相位差 ,分析出失速 /喘振首发级。在试验中运用信号分析方法对叶片排中失速及喘振信号进行数学处理。测量得出的结论是 :在多级轴流高压压气机中 ,失速 /喘振均属于突变型 ;在 n=0 .8时压气机工作于多值区 ;中间级引气将影响失速 /喘振。 相似文献
192.
GPS多径误差特性与抗多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距差分GPS等高精度定位中,多径干扰已变成了主要误差差源。本文在分析多径干扰源分析的基础上,考虑了天线的多径抑制效应,建立了GPS接收机的伪码跟踪与载波同步复合环的等铲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多径参数伪以测量 的误差特性,综合了GPS抗多径干扰的各种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93.
三维不可压边界层抛物化稳定性方程的椭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维平行不可压边界层流动的抛物化稳定性方程,研究其剩余的椭圆特性,提出了消除该特性的具体方法,并对抛物化稳定性方程解与全椭圆问题解的一致性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194.
195.
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损伤区域上、下子板的畸变模态,采用自定义矩阵单元模拟其损伤区的接触刚度,建立了一种合理的层合板分层损伤有限元振动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分层深度和分层大小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特性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表明:采用的自定义矩阵单元可以有效地模拟层合板的分层损伤,模态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最大误差为10.67%,最小误差为0.34%;分层深度和分层大小对复合材料层合板振动特性有较大影响,随分层深度变化,固有频率最多下降50%;随分层大小变化,前4阶固有频率最多下降12%. 相似文献
196.
改进型CLOR桨尖旋翼气动特性试验研究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风洞试验及数值模拟对具有改进型CLOR(CLOR-Ⅱ)桨尖的旋翼悬停和前飞状态气动特性开展研究。在CLOR桨尖旋翼试验及数值分析的基础上,考虑旋翼非定常流场特点,兼顾旋翼悬停和前飞气动性能,对旋翼桨叶的气动外形进行了改进,主要包括采用多种翼型优化配置以综合改善旋翼前行侧压缩性及后行侧桨叶失速特性,并考虑旋翼前飞状态对其桨叶动力学特性的需求,重新设计了桨尖前后缘的外形。在风洞中分别对3种旋翼进行多种状态条件下的试验研究,为从流动细节上获得不同桨尖旋翼的气动特性差别,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试验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对更高转速状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两种旋翼,CLOR-Ⅱ桨尖旋翼在改善跨声速特性和提高失速迎角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综合提高了旋翼悬停和前飞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97.
倾转旋翼机机翼前掠角对副翼操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倾转旋翼机飞行动力学方程与厚翼型机翼的空气动力学的相关理论,对倾转旋翼机过渡阶段复杂的旋翼流场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发动机短舱转角的变化和机翼失速拓展特性对副翼操纵性能的影响。以V-22倾转旋翼机为算例,建立了机翼有/无前掠角的实体模型,由等功率过渡段速度特性公式和迎角特性公式求出飞机在等功率过渡模式相应发动机短舱转角下的相关飞行参数,对不同发动机短舱转角下不同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倾转旋翼机机翼前掠角有改善副翼在大迎角下的操纵性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8.
结构网格方法对高升力构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亚跨超CFD软件平台"(TRIP)数值模拟了梯形翼全展长与半展长高升力构型的复杂流场,并与试验做了对比分析。对应风洞试验是在NASA Langley 14×22英尺亚声速风洞(FST)和NASA Ames 12英尺增压风洞(PWT)中完成的。计算中采用一方程SA湍流模型和MUSCL-ROE格式,并综合运用对接/重叠/拼接网格技术,数值模拟了两种高升力构型的气动特性,给出了典型站位的压力分布,并对比研究了不同结构网格技术对此类高升力构型的计算差异。研究表明,与修正后的试验数据相比,数值模拟得到的气动力系数和典型剖面的压力分布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9.
以某风扇/增压级为研究对象,利用NUMECA(Numerical Mechanics Application)软件,计算了设计点和非设计点的三维流场和性能,并给出了风扇/增压级的特性。研究了叶尖间隙对风扇/增压级流场和气动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叶尖间隙分别为设计间隙的0、0.25、0.5、1和1.5倍时的风扇/增压级的气动性能。研究表明,随着叶尖间隙的增加,风扇/增压级总效率、风扇增压比和风扇/增压级增压比都有所下降。综合考虑,风扇/增压级的最佳间隙应为0.5~1倍设计间隙。 相似文献
200.
为解决点火困难、燃烧效率低的问题,采用热分析仪研究了镍包覆纳米铝粉在二氧化碳气氛下的热反应特性和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对纳米铝粉表面进行镍包覆可有效降低纳米铝粉的着火温度,缩短其反应时间。升温速率在5℃/min,10℃/min和15℃/min时,镍包覆纳米铝粉与未包覆纳米铝粉相比,其着火温度分别下降了64.0℃,71.0℃和76.0℃;反应时间缩短了9.8min,6.6min和4.0min。采用Coats-Redfern法结合Malek法,选择合理的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得到相应的反应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镍包覆纳米铝粉和未包覆纳米铝粉的氧化反应机理存在明显的差别;镍包覆纳米铝粉降低了其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活化能,同时,研究发现,升温速率并不能改变未包覆纳米铝粉和镍包覆纳米铝粉在二氧化碳气氛中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