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128篇
航天技术   25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7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微重力振动隔离系统主要用于减小空间科学实验环境的振动水平。振动隔离系统通过主动抑制实验过程中环境的加速度,实现空间科学实验所需要的低加速度环境。介绍微重力隔振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国外几种已有的和正在研制的微重力隔振系统,为自行开发研制微重力振动隔离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提高超燃冲压发动机隔离段耐反压能力以及缩短其长度,在前期后掠斜楔数值研究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带后掠斜楔的隔离段,斜楔放置在隔离段进口的下壁面上,距隔离段进口长度约15%处,在非对称的隔离段进口来流速度为1.98马赫数的条件下完成吹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隔离段添加后掠斜楔后的最大承受反压从来流静压的3.55倍上升到3.90倍,提高了9.89%.相同反压下,带后掠斜楔的短隔离段长度缩短了15%.相同长度的带后掠斜楔的隔离段出口平均总压恢复系数由基准隔离段的0.694上升到0.710,提高了2.3%.  相似文献   
103.
文章叙述了用 80 31单片机系统对QCS - 0 0 3型液压实验台的继电器—接触器电器控制电路的改造过程 ,从QCS - 0 0 3型实验台的液压传动系统要求和电气控制工作原理入手 ,用单片机实现对电器、液压元件的软件控制。其特点是将单片计算机技术、液压与气动、机械传动、测量与转换等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4.
杜泽祥 《飞行试验》2002,18(3):45-48
在对某油库监控系统工作原理、组成特点及采用隔离技术所带来的优点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就该系统的现场计量与误差分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5.
网络安全与电子商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络安全工作对于电子商务应用的重要意义、电子商务的安全现状、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和要求,通过分析网络安全技术的最新发展,给出了电子商务安全体系采用的各种加强手段,包括防火墙、加密与认证、网络安全扫描、入侵检测等技术。  相似文献   
106.
107.
郝涛 《航天制造技术》1995,(1):24-25,34
介绍了一种新型隔离大直流-直流电源变换器,阐述了其工作原理、电路特点以及其主要技术指标。该变换器采用双输出脉宽调制技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8.
设计了一种两线制通用温度变送器,能够处理热电阻、所有类型热电偶以及电阻、电压输入信号。实现了温度信号的线性化处理、冷端补偿、以及在线标定,信号转换准确度优于0.1%。通过变压器实现电源、输入、输出三端隔离,解决了因传感器绝缘下降导致的电流串扰问题,同时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变送器实现了模块化、通用化设计,具备远程数字通讯能力。  相似文献   
109.
卫星在轨运行时,在光照区/阴影区下,卫星电源母线电压差异较大,飞轮在高转速运行时,电机反电势较高,为了满足需求,具有升压功能的开关电源拓扑在飞轮控制系统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介绍了几种常用的非隔离型/隔离型拓扑结构,为未来飞轮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实际意义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10.
胡林平 《航空计算技术》2012,(2):110-112,122
针对构建MILS安全嵌入式操作系统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微内核的安全机制。通过微内核的安全监控机制和时空隔离结构,为系统提供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础支撑,避免操作系统中访问控制机制被篡改、绕过,采用任务间时空隔离和消息传递机制使得各个安全关键任务独立运行,通过受控的消息机制进行交互,有效保证了各个模块的独立安全性。采用微内核架构能够进一步形式化验证,从而在安全的系统结构的下提高任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