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6篇
航空   96篇
航天技术   134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1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在地基助推级反导作战过程中,由于目标弹道导弹的加速度很大,造成拦截弹失去了加速度优势。文中针对单级短程固体弹道导弹的助推级中段拦截,推导出一种能量最省的制导律,不需要拦截弹的加速度大于目标加速度。二维闭环仿真结果显示,在满足制导精度的基础上,拦截弹的切向和法向过载均较小,能够满足作战需求。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不同重力环境对空间机构间隙铰链关节磨损的影响,将机械系统摩擦学行为和动力学行为相耦合,建立了磨损与动力学耦合分析模型和数值计算框架。首先采用非线性弹簧阻尼模型作为间隙处接触碰撞力的计算模型,同时采用Coulomb 法来计算运动副间隙处的摩擦力,进而建立了含间隙的机构动力学模型;然后通过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二次开发的ANSYS程序来计算磨损,其中运用节点位移的方法来描述磨损过程。结果表明:当间隙关节转速较低时,重力对于关节轴承的磨损分布和磨损程度的影响很大,轴承出现集中磨损现象,磨损间隙急剧增加,严重影响机构的性能和精度;随着关节转速升高,重力对间隙关节磨损的影响逐渐减弱,轴承的磨损分布、磨损程度和关节最大磨损间隙的增长率将逐渐与微重力环境下趋同。  相似文献   
63.
大口径、长焦距光学遥感器垂直装调过程中需要采用反射镜自准直方法测试光学系统的波前像差。文章研究了一种自准直反射镜系统,该光学系统中反射镜具备多维调整功能,利用自准直方法,可用于大口径相机的垂直装调。该自准直反射镜系统利用伺服电机驱动,实现反射镜的多自由度运动。反射镜利用一种六足杆结构实现静定支撑设计,并设计了一种随动重力卸载装置,使得镜面面形均方根误差小于1/100波长,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4.
针对低低跟踪(SST-LL)重力测量卫星K频段测距(KBR)系统相位中心在轨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应用预测卡尔曼滤波算法的KBR系统在轨标定算法。首先,以磁力矩器和姿态控制喷气发动机为执行部件,对一颗卫星施加一定的组合力矩,使其绕另一颗卫星进行周期性姿态机动;然后,将星敏感器数据代入预测卡尔曼滤波算法中估计出卫星姿态;最后,根据KBR系统观测值与卫星姿态角之间的关系,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估计出KBR系统相位中心的位置。数值仿真结果表明:KBR系统相位中心可以被实时估计,当存在较大的卫星姿态动力学模型误差时,KBR系统相位中心的标定误差仍在0.3mrad以内,证明此算法估计精度较高且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65.
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在轨的主要环境干扰力矩为太阳光压力矩和重力梯度力矩,干扰力矩的累积效应表现为飞轮转速的变化,需要通过外力矩进行角动量卸载避免飞轮饱和。由于GEO磁场极弱,卫星无法使用磁力矩卸载,只能通过喷气卸载,而喷气将对卫星轨道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尽可能延长卸载周期。针对配置双对称太阳电池阵GEO卫星的角动量管控需求,首先建立卫星在惯性空间中角动量积累模型,并映射到卫星本体系中,得到本体系中的角动量变化规律。通过飞轮在轨转速遥测数据,精确辨识获取环境干扰力矩特征参数,获得真实可靠的干扰模型。以角动量卸载周期最长为原则,基于在轨环境干扰模型制定角动量管控策略,并准确预估下次角动量卸载时间。经在轨数据处理与分析表明:提出的角动量管控策略,可有效将飞轮的角动量卸载周期提升为原来的2倍,有效提升卫星在轨应用效能,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66.
为进行重力空射稳定伞的初步设计,文章以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为二次开发平台,构建了重力空射箭-伞系统的动力学仿真模型;推导了火箭和稳定伞的气动模型,并利用动态链接子程序实现了气动力的加载;通过ADAMS命令语言建立了参数化模型和用户界面。在此基础上,自编可行方向优化算法实现了稳定伞阻力特征的自动化设计。最后,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对试验火箭出舱时间、安全通道、回收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空射稳定伞的细节设计以及空射总体方案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7.
针对航天器在空间高真空低重力环境下的流体回路液态工质排放有关问题,以月球环境为例,搭建了月球重力等效地面试验系统,开展地面真空排放试验,获取了工质排放过程中的管路压力和温度变化规律,分析了影响工质排放速率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工质排放过程中管路的温度基本不变,回路初始压力、工质沿程温度以及排放口温度对于排放速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8.
69.
本文分析了当出现重力异常时,组合可以校正的惯导系统的可能性。当把卡尔曼滤波应用在重力计辅助惯导系统的校正时,该系统的可观测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飞行器在有重力异常的水平面上运动时,导出由于地心坐标系与大地测量坐标系三元素之间的不一致性所形成误差的方程,文中证明了垂直通道中装有重力计的惯性导航系统的可观测性,确定了运动中的飞行器上陀螺稳定平台的位置,速度漂移的可观测性的条件  相似文献   
70.
在载人飞船主动段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将承受很大的超重作用。为了减轻这种动力学因素的影响,让航天员在座舱内取仰卧位,承受胸-背方向的超重。本文概述了胸-背向超重作用下人体生理机能状态和工作能力的变化特点,并结合人体的反应提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体位的选择,赋形座椅的设计,呼吸动作的调整以及航天员的选训。指出根本的防护在于工程技术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