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71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LES)方法,结合整体动网格技术,模拟飞行器水上迫降过程中,俯仰角对机身后部出现的空化和通风现象的影响。采用流体体积法(Volume of fluid,VOF)捕捉两相交界面。对法向力、力矩、压力分布情况和云图进行分析发现,俯仰角对后机身段所受总载荷、空化现象出现的时间以及空化向通风阶段的转变存在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机体所受载荷的纵向分布,从而对飞机动力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2.
袁修干  邱义芬 《航空学报》2002,23(5):411-415
 分析了影响人体热调节的航空航天特异热环境因素,着重讨论了该环境下人体热调节仿真的生物传热学问题。文中给出了人体血液换热、热 /振动复合环境下的生物热方程、着装有主动热控功能的传热边界条件问题等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今后应关注微重力环境对人体热调节影响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3.
某型发动机滑油通风节流嘴流量-阻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某型发动机后轴承腔采用了节流通风设计,通风腔节流嘴的阻力特性是发动机验证机试车选择首装节流嘴及后续调试的重要依据。对该型发动机可能使用的8种尺寸的节流嘴进行了阻力-流量特性试验,试验中模拟了发动机轴承腔中的油气混合流体介质。同时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给出了估算发动机节流嘴壅塞状态下质量流量和体积流量的公式,并据此给出了在工程计算中初步估算所需节流嘴通径的方法。  相似文献   
84.
航空发动机滑油通风系统性能计算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滑油通风系统性能分析软件,对某型发动机通风流路进行了数值仿真。数值仿真以流动换热的网络算法为基础,经过结构分析,构建了通风流路仿真元件与节点组成的网络仿真模型。在给定实验条件下,数值仿真了稳态情况下通风流路腔室节点的压力,各密封装置泄漏量的分配。最终的仿真结果与实验参考值的误差在l%以内,验证了数值仿真方案的精度。  相似文献   
85.
矩形埋入式进气口是一种新型冷风道引气方式,其功能是将飞机外部冷空气引入飞机内部使用。所讨论的矩形埋入式进气口主要应用于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通过对矩形埋入式进气口在亚-跨-超声速范围内流量特性的数值仿真计算,发现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导流板角度增大,进气口引气流量单调减小。结合风洞吹风试验结果和工程实际需要,认为导流扳角度在15°左右可以参考使用,研究结果可为发动机舱通风冷却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为了准确掌握航空发动机自由通风滑油系统的空中工作特性,针对高空通风活门这一关键结构单元,进行详细的温度场模拟、压力平衡计算,并结合飞行数据的分析,总结归纳了高空通风活门完整的空中工作特性以及与结构参数的关联性,为航空发动机自由通风系统设计及高空通风活门的结构设计积累了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87.
结构因素对离心通风器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高转速下,航空发动机离心通风器内腔存在强烈的湍流流动,而稳定工作后通风器内腔中漩涡呈周期性产生和淹灭。小尺寸颗粒受流体微团湍流随机脉动的影响,产生相对于平均流的随机脉动运动。为了研究通风孔偏心距和辐板顶圆半径对通风器性能的影响,采用离散相模型(DPM)模拟通风器内颗粒的运动轨迹。并应用随机游走(DRW)模型模拟连续相湍流瞬时速度脉动对颗粒轨迹的影响,采用随机涡寿命模型确定随机追踪模型的积分时间。结果表明:辐板顶圆半径的增大有助于提高通风器的分离效率,同时也增大了腔内流通阻力;通风孔偏心距对减小通风阻力的作用明显,但降低了离心通风器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88.
新型内埋式通风口的进气流量用传统方式无法测量。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建立了内埋式通风口的三维计算模型;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分析了飞行高度和飞行马赫数变化对内埋式通风口进气流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飞行马赫数一定时,高度越高,进气流量越少;通风口进气流速基本不变;内埋式通风口进气量与外界大气的密流成正比。②通风口进气流量随飞行马赫数的增大而增加,但跨声速飞行时进气流量增幅较大,亚声速和超声速飞行时进气流量增加缓慢。  相似文献   
89.
建立了EE舱通风失效状态下温度计算模型,计算了热天巡航状态下通风失效后EE舱空气温度变化。针对通风失效后一段时间内EE舱空气超温的情况,提出了通风失效后可关断部分不影响飞行安全的电子设备以降低进入EE舱的热流、利用飞机内外压差产生的排气冷却备份、降低绝热层热阻等设计和操作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