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71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多舱段载人航天器通常由主控舱段利用舱间通风对组合体空气环境参数进行集中控制.利用Ecosimpro建立了一种多舱段载人航天器CO2去除系统性能仿真分析模型,包括舱体模块、乘员模块、CO2净化模块、舱间通风模块,并对三舱段载人航天器CO2去除系统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净化装置进风量为0.007 2 kg/s,非主控舱段驻留人数达到6人时,会造成非主控舱段CO2分压超出700 Pa的指标上限.此时增大舱间通风量对降低非主控舱段CO2分压的效果并不明显,有效的控制方式是增大净化装置进风量.当净化装置进风量增加至0.011 3 kg/s时,非主控舱段CO2分压可降至700 Pa以下.该工作有助于加快载人航天器空气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流程.  相似文献   
72.
舱外航天服热设计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舱外航天服热设计技术的研究内容,回顾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二维冷/热宽温度范围内的人体热调节系统、手指温度仿真以及液冷通风系统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舱外航天服热设计仿真技术平台.通过人体热生理实验对该热设计仿真技术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3.
某型航空发动机在试车时,支点增压系统中的涡轮通风活门在小转速下压力低于规定值,而在大转速时压力偏低,严重影响发动机滑油系统的封严作用。针对此故障现象,从发动机的结构、装配以及台架试车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了故障原因,可以更好地采取排故措施。  相似文献   
74.
<正>在电力电子、热能动力和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涉及到大量的热控问题,对于某些特定的应用背景,往往需要对加热系统进行精确的自适应控制。在飞行器动力舱热传递模拟实验研究中,往往通过电加热装置来模拟发动机机匣的表面热负荷,为了获得动力舱通风冷却和辐射遮挡对于蒙皮表面温度的影响规律,需要在模型实验中尽可能地模拟发动机机匣表面的温度和热流状况。由于发动机机  相似文献   
75.
直接反转完全可逆式组合叶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井、隧道等行业对风机反风性能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动叶直接反转完全可逆式组合叶栅设计的新方案。该方案具有结构简单、正反向性能完全相同、便于采用现有成熟叶型等特点。通过平面叶栅试验确定了重叠度、棚距比等组合叶栅最佳组合参数,此外,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雷诺数下,组合叶栅的正反向量大升力系数CL max和失速攻角αL max较现有双对称叶型均有大幅度提高,显示出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竖壁贴附射流空气池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verhoff经验公式为基础,建立竖壁贴附射流送风的数值计算模型,对于不同工况进行模拟计算,然后将模拟计算结果的速度场与verhoff经验公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当顶棚送风口距侧墙的垂直距离比较小时,竖壁贴附送风可以依靠侧墙的贴附效应在房间下部产生空气池现象,形成和置换通风类似的气流组织。  相似文献   
77.
本文对直升机悬停状态下下洗流场影响区域、动力舱以及发动机排气引射器进行了联合建模,采用结构化网格对计算域进行离散,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通过数值仿真考察不同湍流模型、发动机散热、以及动力舱进口尺寸对排气引射器引射系数以及动力舱通风冷却系统内部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射系数对湍流模型依赖性较小;发动机散热将导致引射气流量、引射系数减小,而且随着冷却气流进口面积的增大,这种影响将增大;增大冷却气流进口尺寸,冷却气流量增大,引射系数增大,但进口尺寸增大到一定值后,其效果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78.
吸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气体运动流场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空冷汽轮发电机的冷却效果,改变原压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通风方式,空气由定子风道和转子风道进口进入,由吸入式风扇排出,消除了原压入式汽轮发电机由于风扇进风而带来的风道进口温度升高以及转子风道的热风进入定子风道造成定子风道进风口温度增加,改善了冷却效果。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吸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风道气体运动流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吸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风道进口风速一般为10.0~90.0m/s,和压入式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风道进口风速基本相同;距汽端近1.0m范围内,定子风道风速一般为8.0~18.0m/s,距汽端1.5~3.0m范围内,定子风道中风速仅为3.0~5.0m/s,为了使定子得到均匀冷却,将前15个风道间距增加至80.0mm,后25个风道间距减小至45.0mm,可在总风道数目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改善冷却效果。  相似文献   
79.
刘毓迪  孙学德  张存  南国鹏 《航空学报》2019,40(2):522363-522363
通过对某真实客机座舱进行建模,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FD)的方法计算出不同个人通风送风温度下座舱内的温度场和流场分布。然后提取乘客头部区域温度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拟的可信度。最后结合基于人体平均皮肤温度的热舒适评价方法,对不同个人通风送风温度情况下的乘客舒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个人通风送风温度对乘客头部区域温度影响较小,随着个人通风送风温度从7℃上升到14℃,乘客头部区域温度变化不超过0.8℃。不同个人通风送风温度对乘客平均皮肤温度以及热舒适性的影响较小,随着个人通风送风温度从7℃上升到14℃,目标乘客平均皮肤温度上升0.33℃。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