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102篇
航天技术   56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卫星表面原子氧通量和遭遇量的计算及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个较为理想情况下卫星表面原子氧通量和遭遇量的计算模式。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了轨道高度、太阳活动、飞行攻角及轨道倾角等因素对原子氧通量和遭遇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从天气形势背景、水文气象条件等方面分析2012年4月下旬发生在大连地区的一次平流海雾过程;重点探讨大连地区春季海雾的形成机制与大雾形成的水汽来源等问题。在东南风的引导下,暖湿空气流经冷的海面是成雾的主要机制;天气形势稳定少动是这次大雾天气持续时间较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3.
以水-氧化铜纳米颗粒组成的纳米流体为工质, 对底部封闭细小圆管内的沸腾特性以及临界热通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沸腾时管内纳米流体的浓度不随加热时间长短而改变, 沸腾液体的纳米颗粒除微量吸附在管壁外, 其余全部被蒸汽携带走, 同时吸附层厚度到了一定程度就不再变化.相对于纯水而言, 随着纳米浓度的增加, 纳米流体的沸腾特性有所劣化, 这主要是因为纳米颗粒吸附在管壁上, 减小了壁面粗糙度, 从而减小了液体和壁面的接触角.随着纳米浓度的增加, 纳米流体的临界热通量也随之增加.纳米流体的临界热通量不仅与管长与管径比有关, 而且还与纳米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4.
非结构网格上Euler方程的区域分裂算法及并行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进了“波阵面”区域分裂算法,并应用于流场区域的划分;对于子区域边界的不光滑现象,为尽量减少通讯消耗,提出了一种边界并行优化策略。利用PVM并行环境,探讨了非结构网格上求解Euler方程的分区并行算法。根据改进的区域分裂算法及优化策略,运用Jameson有限体积法,对二维翼型流场进行了分区并行求解,多区计算的结果与单区计算的结果作了比较,表明了本文研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5.
质子事件的爆发与太阳软X射线辐射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利用GOES卫星的1~8 (A)波段和0.5~4 (A)波段的软X射线数据,选取一些特征参量验证该相关性并应用到质子事件短期预报中.在当前质子事件传输物理机制不完全明确的情况下,在现有的预报质子事件有无的模型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根据软X射线通量水平等预测事件质子峰值通量水平,再对训练后的网络进行检验,检验预测所得结果与实际探测值误差小于一个量级,具备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6.
在全球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中国也提出了“30-60”双碳目标。遥感技术有着地域范围广、追溯时期长的特点,因此,遥感可以快速、连续地获得全球碳源/汇空间分布和变化特性,可以在碳汇估算和管理、全球碳排放监测以及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文章首先综合阐述了陆地碳循环的模式,遥感技术在“双碳”目标实现中可以应用的领域、包括温室气体监测、碳排放源监测、陆地碳循环、遥感定量计算碳通量等。对关键概念进行了解释。然后,分析了遥感技术在遥感定量计算不同碳通量中使用到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遥感监测碳排放和定量估算碳通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文章给出了卫星热分析空间外热流计算中所需要的轨道参数太阳黄经,升交点赤经和近地点幅角的初值ψo,Ωo和ωo的计算公式。其精确度满足卫星热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8.
声速再入体表面热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计算效率较高的标量对角化隐式NND格式,通过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对影响再入体表面热流计算准确的诸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Steger-Warming通矢量分裂、VanLeer通矢量分裂和通量差分分裂方法及相应熵修正方法对热流的分辨能力,并阐明了在物面边界上采用二阶中心格式、二阶中心和二阶迎风混合格式、以及一阶迎风格式等不同边界格式对热流计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通量差分形式NND格式对钝锥和钝双锥高超声速粘性绕流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的热流分布。  相似文献   
79.
在短时间脉冲风洞中,对液晶热图实验技术进行了试验。在实验时间为20ms的炮风洞中,获得了清晰的三维高超声速分离流场的热图显示照片。热图照片不仅与油流图谱所显示的特征位置吻合,而且能半定量地显示表面热流的分布。该项技术的研究为国内空气动力学实验研究提供了一项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The results of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electrons fluxes (with energies of > 0.6MeV, > 2.0 MeV and > 4.0MeV), geomagnetic indices and solar wind parameters are shown in the paper.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electron fluxes are controlled not only by the geomagnetic indices, but also by the solar wind parameters, and the solar wind velocity demonstrates the best relation with the electron fluxes. Numerical value of the relation efficiency of external parameters with the highly energetic electrons fluxes shows a periodicity. It is presented here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daily averaged electrons fluxes forecast for a day ahead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 of neuron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