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3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08篇
航空   951篇
航天技术   24篇
综合类   97篇
航天   8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基于T-S波谐频共振的超燃进气道边界层转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由于激波-边界层干扰引起的边界层分离以及进气道堵塞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Tollmien-Schlichting(T-S)波谐频共振原理的进气道边界层控制方法,并通过一种典型的二元进气道风洞试验进行了方法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转捩控制方法能够较好地消除由激波-边界层干扰而引起的边界层分离现象,进而降低边界层分离对进气道性能的不良影响,确保进气道性能.同时说明,在超燃进气道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边界层转捩问题,引入有效的边界层转捩控制方法,以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402.
溢流槽对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赵亮  袁化成  李博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7):1573-1580
首先对澳大利亚HyShot计划进气道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设计状态及非设计状态下的流场特征,以及进气道性能随来流马赫数的变化规律.根据分析,提出了在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内压段开设溢流槽的设计思路,设计了工作马赫数范围为4.0~6.0的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并给出了通过抬高或降低原设计槽口高度得到的两种新的开槽方案进气道的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溢流槽有效改善了进气道的性能,拓宽了进气道的工作范围,槽口高度的不同对进气道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3.
侧板构型对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启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侧板前掠和侧板后掠两种构型的二维高超声速进气道开展了自由射流试验和数值模拟,考察了侧板构型对进气道启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侧板前掠进气道的启动性能要明显优于后掠构型。通过对壁面压力分布、油流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侧板后掠进气道不启动流场大规模流动分离位于底板一侧,而前掠侧板对底板附近的流动分离具有限制作用,使得前掠构型不启动流场大规模分离形成于外罩一侧。外罩一侧边界层更薄,抵抗反压能力更强,更不容易发生分离,这正是造成前掠构型启动性能更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04.
高超侧压式进气道简单唇口调节方案设计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最大限度提高侧压式进气道流量系数,在定几何进气道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唇口可调节的简单变几何方案。唇口设计成前伸的后掠三角形以完全挡住第二溢流窗同时排移侧板分离涡。利用Fluent软件研究了变几何进气道马赫6,马赫4下的气动性能,并与定几何直唇口进气道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简单的唇口调节措施能在显著改善进气道各项总体性能参数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流量系数:马赫6设计状态下,可调进气道流量系数达0.93;马赫4非设计状态下,流量系数为0.71,能实现自起动。马赫5.3风洞试验结果表明,高马赫数来流条件下,可调进气道三角形尖唇口对改善下游隔离段内的流动结构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05.
冲压发动机进气道/燃烧室/尾喷管耦合流场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喜勤  陈兵  徐旭  蔡国飙 《推进技术》2008,29(5):557-561
采用耦合求解的方法进行了冲压发动机进气道/燃烧室/尾喷管流场一体化计算,进气道采用单一气体、变比热比模型,燃烧室和尾喷管采用多组分化学动力学模型,湍流模型为k-g湍流模型。进气道与燃烧室界面通过流量、静压等参数实现耦合。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参数的传递方式,可以快速实现进气道/燃烧室/尾喷管流场的耦合求解,流场分布合理。  相似文献   
406.
某型飞机进气道测量耙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由于某型飞机设计定型试飞的需要,需在进气道流场中设计一个装有压力或温度传感器的参数测量装置(以下简称测量耙)。由于安装环境的特殊性,其结构设计的难度和要求是空前的。本文对该测量耙的设计条件和创新结构作了详细的叙述。该测量耙通过强度计算和振动试验考核后,最终获许装机使用,并顺利完成某型飞机设计定型试飞的测试任务。在其它型号飞机的试飞中,该进气道测量耙的结构设计也得到了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07.
FL-24风洞埋入式进气道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压引射和经过校准的文氏流量计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埋入式进气道的捕获流量和流量测量精度,成功地在FL-24风洞中建立了埋入式进气道试验技术.风洞试验表明:整个试验系统设计合理,流量测量精度达到了0.5%以内.  相似文献   
408.
宽马赫赫数固冲二元进气道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宽马赫数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用二元进气道设计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种从低维到高维的逐步优化设计方法,即首先经过若于合理假设建立一维计算模型,利用遗传算法得到一个以总压恢复系数最大为目标的一维优化结果;在二维和三维设计中,选取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以不断改善一维优化结果.最终给出一套完整、高效的亚燃冲压二元进气道设计方法.设计过程验证了一维计算模型和关键影响因素选取的合理性,给出了进气道性能随这些关键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09.
非均匀流等溢流角设计高超侧压进气道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萧旭东  徐辉 《推进技术》1998,19(1):21-25
工作在前体附面层内的高超侧壁压缩进气道,来流的非均匀性应该是进气道设计的一个重要依据。按经典的附面层理论和等溢流角设计准则设计了侧壁压缩角为6°,前缘型线为圆弧的变后掠角高超侧压式进气道模型,在Ma5.3/Ma4风洞中利用风洞壁面自然发展的附面层进行非均匀来流下进气道性能试验。试验发现,在相同的来流附面层条件下,圆弧前缘进气道相对于直前缘进气道喉道处的压力畸变小、进气道总压恢复高。  相似文献   
410.
为使飞机在各种飞行状态下进气道与发动机匹配工作,稳定而高效率地运行,需要采用控制系统按飞机、发动机的主要工作参数来改变进气道可变部分的几何形状。本文综述了某系列飞机所采用的各种进气道控制系统,并对它们的设计、结构、性能等做了分析比较,也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