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航空   2篇
航天技术   11篇
航天   9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祖华 《飞碟探索》2005,(5):37-37
从前,一群人围着一个旗杆辩法。杆上的旗迎风飘摆。有人说,是旗在动。也有人说,是风吹旗动的。智者说,不是旗动,不是风动,是你们的心在动!  相似文献   
12.
应用PIV技术对气固两相流粒子浓度场的瞬时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固两相射流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但如何测量瞬态的粒子浓度和粒子速度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笔者采用HV技术,能瞬时测量气固两相射流轴对称平面上粒子浓度分布、粒子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13.
电离层反射回波的高频多普勒频移测量是研究电离层扰动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基于单频信号相位变化率测量的实时探测方法,获取连续高精度多频多普勒频高图,以实现中小尺度电离层扰动的快速探测研究.该方法被应用于敏捷式高性能电离层无线电多频探测系统样机平台.经验证在该平台上获取的多普勒频移分辨率可达0.039Hz,频高图探测周期最短小于1min.基于这种快速探测方法和平台在武汉观测站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观测和数据采集,获得高精度多普勒频移并反演出电子浓度等值面法向运动速度,得到电离层反射寻常波的多普勒频高图和垂直扰动速度等信息,进而推演出电离层扰动随时间和空间的实时变化特征.对这些时域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初步结果显示这些扰动主要是由极区活动激发的中国中部地区冬季出现率较高的中尺度TID.此外,对三种常用的电离层扰动反演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电离层扰动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观测数据和研究方法可靠稳定,为多频多点电离层扰动的传播特性观测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邵福元 《飞碟探索》2013,(12):32-35
逃逸星球是指有着极快运动速度和奇怪运动轨迹的大质量恒星。  相似文献   
15.
朱丰  张群  顾福飞  李开明 《宇航学报》2012,33(3):358-366
利用频域稀疏的线性调频步进信号(FSCS)作为雷达发射信号,并结合空域稀疏的SIMO雷达阵列来构建二维稀疏的高分辨雷达成像模型。针对该稀疏模型,首先通过对低维数据简单补零处理,然后利用图像熵准则完成对运动目标速度的有效估计。在此基础上,结合压缩感知理论,构造有效的观测矩阵、稀疏变换矩阵以及重构算法,获得目标高分辨距离像(HRRP),进一步提出基于保相性的频域空域二维稀疏SIMO高分辨雷达成像方法。该方法可以大幅减少FSCS脉冲串的子脉冲个数,大幅减少SIMO高分辨雷达接收天线阵元个数,并获得高质量的HRRP和目标二维像。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6.
爻辞——九五(续)牛顿识破天机在很长时间内,人们弄不明白,叶落为什么总是归根;苹果熟了只能往地面掉;被大风和上升气流卷入空中的沙尘和鹅毛,在气流平静以后也要落回地面;人不能离开地面半步,你用力往上跳,在须臾之间就会跌回原地;你生气  相似文献   
17.
18.
美、伊战争中美军战机共投放了约7000枚制导炸弹,攻击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其命中目标的精确度极高。偏离目标的距离约在3-5实以内。这些制导炸弹皆系接收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的信号电波进行定位,通过装置于炸弹尾部的制导控制组件飞向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从空间分辨条件和反辐射导弹(ARM)几何运动的分析出发, 推导出ARM以任意角攻击预警机时,用附加辐射源和预警机共同组成的两点源,在运动中能够安全诱偏ARM的数学模型,并计算分析了ARM分辨角、攻击角和ARM运动速度等因素对诱偏效果的影响,确定了假定条件下的最佳两点源距离,给出了两点源诱偏效果图,并就如何在实际中构建两点源提出了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20.
天鲁 《国际太空》2007,(12):13-21
中国已经发射过各种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但是还没有发射过人造月球卫星.从地球到月球不但距离遥远,将近4×105km,而且月球自身还在围绕地球进行公转,平均运动速度为1.023km/s.因此,如何让嫦娥-1月球探测卫星与运动着的月球精确交会,并按绕月的工作轨道运行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世界探月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探测器距离月球很远飞过,与月球"失之交臂",也曾发生过探测器未能进入环月轨道而撞到月球表面上"粉身碎骨".由此可见,嫦娥-1飞行轨道的设计是整个工程中一项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