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484篇
航天技术   65篇
综合类   39篇
航天   6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为了探索在不同转速下均可有效提高压气机失速裕度的扩稳方法,以跨声速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缝式机匣处理和叶顶喷气进行耦合设计,并参数化研究了缝数目、缝长、缝宽及喷嘴周向宽度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规律,结合非定常数值模拟揭示了耦合型机匣处理的扩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100%、80%、60%转速下,压气机失速裕度分别提高9.31%、8.26%、8.68%,设计点效率分别降低0.77%、0.23%、0.41%。缝数目、缝长、缝宽是影响压气机失速裕度及效率的显著因素,而喷嘴周向宽度对压气机失速裕度及效率的影响较小。耦合型机匣处理内形成了抽吸、喷气的耦合流动循环,耦合强度的增加有利于压气机失速裕度的提高,但会降低压气机效率。耦合型机匣处理提高了叶顶负荷,但降低了叶顶泄漏强度,极大消除了叶顶泄漏涡引起的叶顶堵塞,这是压气机失速裕度提高的主要原因。耦合型机匣处理具有在不同转速下均能有效扩稳的潜力。  相似文献   
642.
空间天线姿态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微振动,对航天器指向精度和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其微振动分析与设计已成为高精度航天器设计的重要内容。基于Ansys软件和Admas软件,建立天线结构的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典型驱动条件下天线结构的扰动力和扰动力矩,通过地面微振动物理试验,验证动力学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基于天线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分析模型,探讨驱动模式、驱动转速对天线扰动力和扰动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扰动力和力矩主要幅值集中在频率f=0~50 Hz的低频段;驱动模式和驱动转速对天线结构的扰动频率无明显影响,主要影响扰动力和扰动力矩的幅值;单轴驱动模式下,驱动转速n=0.2 °/s时,天线的扰动最剧烈;XY双轴同时驱动时,X轴和Y轴转动单元引起的天线扰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叠加,天线结构的扰动更为剧烈,扰动力和扰动力矩变化较为复杂。研究工作可为空间天线的微振动抑振策略制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43.
针对湿式摩擦离合器接合过程中的挤压机理及微凸体接触问题,综合考虑摩擦片表面油槽结构,材料渗透性等因素,根据修正雷诺方程和K-E(Kogut-Etsion)接触模型,对湿式摩擦离合器的挤压过程中的动压承载力、微凸体承载力以及转矩转速变化等建模分析,并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修正雷诺方程求解,对挤压过程中的油膜压缩速度、油膜厚度变化率和片间承载力等挤压特性和转速、转矩等接合特性展开了仿真分析。并采用SAE#2试验机进行了相关试验获得了转速、转矩、压力、摩擦因数等数据,与仿真分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湿式摩擦离合器接合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通常会在1 s内完成,在0.02 s左右开始从挤压阶段经压紧阶段在0.03 s左右过渡到全微凸体接触阶段,试验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44.
航空发动机风扇机匣振动故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航空发动机研发与试车过程中,曾出现风扇机匣振动偏大且振幅存在摆动现象。为明确故障原因,从机匣和转子的振动特性以及机匣变形等多方面对振动测试数据和信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振动故障是由机匣变形引起转、静子间隙不协调导致转、静件碰摩所引起的;在机匣发生局部共振情况下,碰摩形式发生变化,引起振动幅值出现摆动现象。  相似文献   
645.
针对泵控位置系统效率高但控制精度不足、阀控位置系统响应快但能耗损失较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式切换下变转速负载敏感进出口独立的控制系统,设计了针对工程机械中能耗损失大的阻滞型负载工况的控制策略。根据所提控制系统原理,建立变转速负载敏感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别搭建基于加载油缸的变转速负载敏感泵控系统和空载油缸的进出口独立阀控系统的试验平台与AMESim-MATLAB仿真模型并进行分析研究;将所建系统模型中添加正弦和随机信号来模拟变化的负载,分析系统在应对变化的外负载时,位置与压力的控制效果。将所建系统与恒流阀控系统、传统负载敏感阀控系统、传统泵控系统三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变转速负载敏感压力控制器对系统压力的控制效果良好;以伺服电机驱动双作用叶片泵作为动力源的负载敏感进出口独立控制系统的位置控制性能和节能效果高于传统泵控和阀控系统,比传统泵控系统节能10.12%。  相似文献   
646.
复合材料尾桨叶梁恒张力缠绕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某直升机尾桨叶梁的异型缠绕进行分析.在对复合材料(预浸料)叶梁缠绕规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异型缠绕运动控制方程,给出了控制参数的数学描述.根据该缠绕理论设计了纤维缠绕机的张力控制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张力波动控制在(70±3)N内,较好地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47.
为深入解析离心机气动产热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理论推导建立产热模型,并通过与文献中离心机的气动产热实验和仿真结果的对比,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对实际的离心机产热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发现:在所研究的工况范围内,机室内空气的随流比随转子转速ωr的增加而增加;产热总功率与转子转速呈指数上升关系,与机室压力呈正比例关系;机室侧壁的摩擦产热功率在离心机气动产热热源中的占比最大,且随着ωr的增加而增加。建议将离心机的换热器布置在机室侧壁内表面并人为提高机室内空气的随流比,以利离心机散热控温。  相似文献   
648.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由于参数变化和外界干扰导致控制性能下降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ESO)的超局部无模型转速预测控制(MFSPC)方法, 并解决了数字系统中的一拍延迟问题。该方法仅利用速度环的输入和输出, 不考虑电机参数, 避免了因电机参数变化导致的模型失配。针对传统MFSPC方法参数调整多、工作量大、输出脉动大、抖振明显、抗干扰性和鲁棒性差的问题, 建立了ESO, 实时监测系统的总扰动, 并进行前馈补偿。利用ESO产生的转速预测, 解决了数字控制系统中的一拍延时问题, 并基于频域分析, 整定控制参数, 提高控制性能。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所提方法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和鲁棒性, 能够稳定跟踪额定转速, 有较快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649.
针对基于圆锥扫描的新体制超宽覆盖光学遥感卫星在变转速环扫成像过程中,多条带在固定时间内有效拼接的问题,为了确保其在一个环扫周期内,卫星在相机开机期间绕对地轴慢速稳定自旋、相机关机期间变转速快速自旋,并且在下一次相机开机时刻自旋到指定的相位,提出一种bang-bang控制与固定时间控制相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法。首先给出变转速姿态控制问题的数学模型,并采用两次坐标旋转,分别描述垂直于自旋轴和绕自旋轴的运动,建立光学环扫成像卫星的姿态模型。针对变转速环扫控制问题,将bang-bang控制与固定时间控制相结合,设计控制策略,并推导固定时间控制律。仿真校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对于解决光学环扫成像卫星变转速环扫控制问题具备有效性,并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6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