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9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165篇
航空   692篇
航天技术   1230篇
综合类   65篇
航天   164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重返月球的航天活动中,已实现的和将要实现的飞行任务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月球遥感。地球遥感卫星大部分采用太阳同步、回归轨道,有的还采用冻结轨道,因为这些轨道特性对卫星遥感是非常有利的。那么月球遥感卫星是否具有同样特性的轨道?这是该文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中国航天》2007,(4):14-14
英国萨里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已得到了欧空局一份关键性的研制合同.将继续研制一种静地小卫星平台,从而使该公司的技术专长进一步拓展到低地轨道以外的地方。这份合同价值228万欧元。它为萨里公司继续推进正在开展的“静地小卫星平台”(GMP)工作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相似文献   
33.
文戈 《中国航天》2003,(7):39-41
“火星快车”选在今年5月底或6月份发射,考虑的是这时火星和地球的相对位置。此时发射可使探测器的飞行路线最短,而这样的机会每26个月才出现一次。探测器脱离地球踏上飞往火星的旅程后,将以相对于地球10800公里/小时的速度进行6个月的行星际巡航飞行。2003年12月抵达火星前5天,它将把“猎兔犬”2弹射出去,由其自己飞向火星表面上的正确着陆场。轨道器则将通过机动进入一条大椭圆轨道,使之能由此进入其近极工作轨道。“火星快车”项目经理鲁迪·施密特称:“这次任务是一项令人激动的挑战。‘火星快车’将先在太空中长时间飞行,然后完成关键…  相似文献   
34.
欧洲静地重叠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忠 《中国航天》1997,(8):16-20
欧洲静地重叠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吴忠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类似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的出现标志着卫星导航的开始。然而,要想一下子从常规导航手段转向完全利用GPS和GLONASS进行导航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首先是因为GPS和GLO...  相似文献   
35.
以我国现有固体火箭发动机为动力装置,以带翼的三级固化运载火箭分析模型为依据,探讨机载火箭发射小型低轨卫星的可行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36.
FY-2气象卫星在轨管理工程测控关键技术(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地球静止轨道自旋气象卫星工程测控的关键技术。分析了位置保持、姿态确定、星蚀和日凌的原理,给出了位置保持、姿态控制策略和地影、月影、日凌预报算法。并提出了一种检验定姿结果正确性的方法,提供了相应的工程计算参数。这些策略都已成功地用于FY—2卫星的在轨管理工程测控。  相似文献   
37.
国外主要新型可复用运载器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10多年来,各国可复用运载器(RLV)的发展步伐很快,计划持续不断,方案层出不穷。美国、欧洲、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其中,美国航天运输或运载计划的调整和X系列试验飞行器的研制,欧洲未来运载器计划和“预先”X试验飞行器的研制,  相似文献   
38.
《中国航天》2003,(12):39-39
美国航宇局的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用将近8年时间对木星及其卫星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之后,于9月21日以48.2公里/秒的速度撞向木星大气层,并被烧毁,从而结束了它长达14年的太空之旅。该计划最早提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旨在通过对有“小太阳系”之称的木星系统进行研究来更好地认识太阳系的演化和系外行星特性。1989年10月18日,重1.35吨的伽利略探测器由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并于1995年12月飞到木星上空。途中,它的高增益天线未能展开,使科学家们最终不得不改用低增益天线。由它携带的大气探测装置在58分钟的下落过程中向主探测器发回…  相似文献   
39.
40.
戎鹏志 《上海航天》1997,14(3):48-52
对遥感卫星的地面覆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为满足应用要求及有效载葆地面覆盖,卫星轨道的的选择方法。文中还讨论了地面轨迹的漂移及为了满足地面覆盖的地面轨这保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