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20篇
航天技术   63篇
航天   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基于考虑J2摄动影响的改进Hill方程数学描述,将最优机动问题转化为标准线性规划问题,为在轨服务系统对非合作目标的接近过程进行路径规划,针对卫星跟踪以及悬停的特殊相对运动状态设计控制方法,实现近距离相对轨道的精确控制.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2.
李恒年  李济生  焦文海 《宇航学报》2010,31(7):1756-1761
绕地卫星摄动运动是导致星座设计构型发散的主要因素,摄动补偿轨道控制是维持全  相似文献   
53.
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工作寿命主要取决于卫星携带的用于轨道保持和姿态控制的燃料量,一旦燃料耗尽,这颗卫星就失去控制而报废。  相似文献   
54.
刘林  刘慧根 《宇航学报》2008,29(4):1222-1227
对地月系中三角平动点的稳定状态以及在该点附近定位探测器的可能性作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尽管地月系中的μ值较大 (μ=1/80) ,在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意义下,所允许的初始状态偏离程度可以很大,但由于第四体(太阳)引力摄动太大(其量级可达2×10 -2>μ) , 将探测器无控制地定点在其三角平动点附近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如果有这种定点需要,则必须在运行过程中按偏离的规律进行轨控,就像地球静止卫星在赤道上空定位控制那样,进行“东西”控制(相当于轨道半长轴的控制)和“南北”控制(相当于轨道倾角的控制).  相似文献   
55.
56.
本文对地球静止卫星在轨东西向保持做了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对反映东西保持漂移环的几个重要参数做了理论和实测结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用实测星下点统计计算得到的卫星东西漂移加速度和卫星同步半径与理论计算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7.
随着小卫星应用领域的日益广阔和小卫星数量的不断增长,对小卫星轨道控制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以某搭载小卫星(下面简称搭载星)为例,对太阳同步轨道小卫星的轨道特性、轨道控制策略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并对变轨策略实施的理论计算结果和实测定轨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8.
近距离空间交会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首先研究两个飞行器在近距离相对运动的动力学方程,包括简易(线性化)和精确模型;其次推导出一个工程实用在轨道平面内保持点轨迹椭圆方程;最后讨论保持点的动力学特性和轨道摄动对保持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太阳同步回归轨道的长期演变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地轨道的遥感卫星绝大部分都采用太阳同步回归轨道。这类轨道由于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半长轴将不断地衰变并导致地面轨迹的东漂,为保持回归特性需周期性地对半长轴进行调整。另一类长期变化是太阳引力引起的倾角变化,这是太阳同步轨道特有的。倾角长期的变化又进一步导致回归轨道的标称半长轴和降交点地方时的相应变化。文章给出了这些变化的解析模型以及轨道控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60.
针对空间目标数量急剧增加带来的航天器碰撞风险增加问题,提出基于解析非线性相对运动方程的碰撞规避机动规划方法。首先,基于航天器控前飞行轨迹的精密星历及相对运动坐标系下的解析非线性相对运动方程,建立控后飞行轨迹的快速构建方法;其次,利用两目标接近数值分析算法,基于等效距离指标对航天器控后飞行轨迹与已编目空间目标的碰撞风险进行快速评估;最后,以变轨时刻及半长轴控制量为优化变量,以总速度增量最小为目标函数,以控后飞行轨迹的接近距离大于给定门限值为约束条件,建立碰撞规避机动优化模型。通过对实际任务背景的算例分析表明,提出方法得到的碰撞规避机动方案可有效降低碰撞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